搜索
查看: 1028723|回复: 3
收起左侧

耒阳发现清代“公益助学”石碑

潘金莲 发表于 2017-11-20 08: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耒阳市五里牌街道某村发现一块关于设立宾兴助学活动的石碑,名为“宾兴会碑文”。

  该碑刻为青石材质,长150厘米,宽60厘米,厚约10厘米,碑刻文字些许模糊,皆为阴刻、正楷字体,约四百余字。据清代光绪年间《耒阳县志》记载,此碑原立于旧城区的西门横街里。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村一位名叫周从运的老人,从耒阳老城区的五一广场改建时拾捡回来的。据老人介绍,当时,碑刻约有四块,因其石材太重,他只找人帮忙抬回一块,其余的几块石碑都被其他人抬走了,流落不知何方。

宾兴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原指国家通过科举取士,后来演变为地方成立各类基金组织,资助地方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活动。清代科举宾兴是一种主要由民间捐资设立的教育公益基金,它利用田产、银钱、店铺等资产的收入,无偿资助本地士子参加各级科举考试。

  据地方志记载,清代中国有近700个府州县都设有科举宾兴。经查阅史料,发现旧时耒阳城区西门横街设有“宾兴堂”:宾兴堂原为“文会堂”,乾隆三十六年,由邑绅伍先拔、谢张南等创建南城外。咸丰年间,邑绅萧元音倡议移于文昌宫侧。光绪九年至十一年,邑绅黄鼎臣等召集募捐,改建于文昌宫后,其科田自创始时置田租仅百六十石,经历清朝道光、咸丰及光绪年间的发展,通过众乡绅们的善举义捐,增至八百余石,其中清代“建威将军”刘厚基捐田租九十石。此后“宾兴堂”利用每三年收获的利息作为诸生舟车之费,资助众多学子参加乡试与会试。

当年,周从运老人偶然拣回的这块石碑应为“宾兴堂”的序碑,其余三块附碑已流散民间,下落不明。“宾兴会碑文”是目前耒阳地区发现的第一块与古代科举宾兴相关的实物,也是研究清代宾兴设立与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这块碑刻的发现,使古人捐资助考的义举得以流传,为耒阳作为“千年古县”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刘素娟)


) a6 M1 Q3 c. {( E" E
20171119185030827370.jpg
2017111918504847934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见字如面 发表于 2017-11-20 13: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娴情逸致 发表于 2018-3-7 22:1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 H$ c0 u. k; J  I/ J$ j' ^5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坛下风云 发表于 2018-5-2 01:2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