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0994|回复: 3
收起左侧

人品好如太阳自带光芒

杨修 发表于 2018-2-19 0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人品是生活的通行证,在冷峻又善变的时代,人品是彼此心灵最后的依赖。
4 o$ Z, J4 y( O2 C“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喜欢一个人,始于共鸣,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可见人品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3 @4 U0 R7 W; ]
好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每一个人的黄金招牌。+ E2 N& L- B( B% y9 p' [
人品,是最好的学历。$ l$ W5 e& }0 o( n6 k
白岩松曾说:“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 `  [0 a5 y& `1 P9 L) f1一个单位无论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任用了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5 c) `. W, ?& V5 e, U8 |4 b2 h试想,在一个企业里,有人天天动脑挖公司的墙角,这个人能要吗?试想,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的人品出了问题,不是能力越大而反作用越大吗?3 z# v5 _* _8 I( p" N
罗斯福说过:"有学问而无品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古人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可见,人品何等重要!
+ o$ l7 j+ o2 ?5 }  u: @人生可以没有学位,但不可以没有学问,更不可以没有人品。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 k2 v+ o: n+ i' `3 F/ q2. [  q7 q8 ]8 h
人品,是最硬的实力。
3 n1 Z6 S, O, f% e8 ]. B: q* D一个年轻人去面试,突然一个衣着朴素的老者冲上来说:“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在公园,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
" \: J* s+ Z, x; m4 A“先生,你肯定认错了!不是我救了你的女儿!”年轻人诚恳地说道。“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地地说。
. J& q' R! R  R; W  U0 o+ T1 O年轻人只能作些无谓的解释:“真的不是我!你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有去过呢!”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说:“难道我认错了?”
/ U7 {# |/ M4 K1 w后来,年轻人接到了任职通知书。有一天,他又遇到了那个老人,关切地与他打招呼,并询问道:“你的女儿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吗?”“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开了。, Q6 M! r% l5 X. n: k6 j
年轻人心里很沉重,对同事说起了这件事。不料同事哈哈大笑:“他可怜吗?他是我们公司的总栽,他女儿落水的故事讲了好多遍了,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女儿!”4 f' x/ v7 s  A1 W- a" \  \: s
“什么?”年轻人大惑不解,同事接着说:“我们总栽就是通过这件事来选拔人才的,他说过人品过关的人才是可塑之才!”
8 {8 P: z$ K5 p; T: i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 B3 e0 z: J" `1 R2 N当人品和学识相辅相成时,才会让一个人走得更高更远。) g" W9 }2 q0 U5 n; O6 @
3人品,是最宝贵的财富。
/ I) \) Z0 F& i1 k) X* ?1 r8 {《左传》记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此处所说的“立德”,便是指会做人,拥有好人品。# t4 j* g  P- H. S( S, y
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
/ n5 b( f/ o) j' j% J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 o$ G8 K/ N6 _- }6 Z: p9 t1 J0 q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么他的事业及其人际关系将会大受影响,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
! {2 |, r8 J6 o4孔子说过,“得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9 E1 M/ h1 F- [! r9 p
林肯也说过,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_: q3 H4 c2 j- P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 a2 k2 {( `7 \% }$ b

) j8 m# L" ]8 d* s! ^1 K: |( k3 v
1 H- V( f4 Y) S(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修 发表于 2018-2-19 09: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政官至极品,从商富甲天下,这位道家门徒为何拥有史上最完美人生?6 o. d* c. G3 R- G1 @5 k5 V
中国历史的长河浩瀚多彩,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更是一个风起云涌,英才辈出的时期。在那些耀眼的群星中,只有一个人的人生最完美、最成功。! h8 a* i1 M$ f! h+ g# D. }
他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为官场中人树立了一个既能入朝建功、又能下野善终的典范,被后世为官者奉为楷模。
9 I6 H9 |; C* c. ^& h8 R; I- y他辞官经商三度富甲天下,被历代商人尊为“商圣”,在国家危难,百姓流离时又散尽家财,救济苍生,后被世人奉为文财神。后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0 D2 A5 j( c6 B8 F  `" q/ d没错,他就是范蠡。
) U3 S' J* h% ^" M$ X$ u: V  x* V6 ?一、立大志,方能坚忍向前  \0 a" b4 ?8 X, @  G" ?
不管当今社会如何发展,不管你是谁,都要在人生之路上,树立个小目标。
2 N5 I; p8 R" U& m2 h4 e4 C8 }从古至今,但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一不是从小就立下大志,并能朝着心中的目标坚定前行的人。+ y' i' p( \6 z, u2 e6 K- p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三户邑,虽出身贫寒,但从小便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关键是还有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
+ [9 d) b; i0 `# v$ Q可惜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选拔官吏,非贵族阶层不得做官。范蠡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楚国名士文种相识,结为知己后,就商量着要离开楚国,另投贤明,实现政治抱负。9 z( a; v) z( H6 P  G
范蠡和文种来到越国后,深得越王重用,勾践任范蠡为大夫。勾践欲率兵攻打吴国大败后,勾践非常绝望,感觉自己再也没有翻身机会,甚至想去自杀。5 M' T3 x; \  y6 T
但范蠡对勾践说,当这个世界无人能够助你援你,任何情况下,都要忍得、容得、舍得、苦得,只有这样,才能自己救自己。更何况,越国还有我们这批忠诚贤能的人啊。7 M$ k/ I; _6 p6 H( w7 |
从那一刻起,勾践的眼中闪出的不仅仅是感激和敬佩,而是等待复仇的怒焰。8 {/ }' f1 F# O& g9 `
勾践听从范蠡建议,忍辱向吴国求和,则自己成为人质入吴国为仆,卧薪尝胆。而范蠡则同勾践一同入吴,在勾践身边一同吃苦,也为后来的复国出谋策划。2 f7 J8 G- E$ q$ ?2 I
胸怀大志的人,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总会“忍以持志,因而砺坚”;与有大志的人在一起,受其鼓舞,弱势者也不会气馁。
5 h: R. R7 {3 ~7 f" J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范蠡,也不会有后来名垂史册的越王勾践了。9 s, |" W; K# d% p6 Y) E9 m
二、德为立身图强之本! e; E+ q: F9 E7 P4 V/ j# ?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凭借小聪明取得的成绩只会是暂时的,要想成就大事,还是要靠自身的德行。
, Z" F. H  F2 K: I4 H' D% ^% Z吴王夫差知道范蠡是个大才,几次劝范蠡离开勾践,封赐显爵,范蠡从不为所动。为奴的三年时间里,范蠡同勾践一起耕作劳动,粗食、卧薪,并且不忘和勾践的君臣之别,时刻敬主、护主,三年如一,不离不弃,让吴王即赞许又羡慕。
# x0 d* ]& ]8 q在给吴王当了两年马夫后,勾践终于得以回国。0 S7 N  ?7 y5 v! Y9 R& t
此后,范蠡建议勾践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
. H3 j) A" g. ?7 Q& i8 D7 S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 u+ r6 {! Q% d1 r, W
有人生病,勾践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免除徭役。+ {; V' _9 O4 |% T  O* Z
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
  W  U6 C* D1 j$ @+ G$ i9 K7 Q4 _; }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范蠡重建国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8 D. v: s& S7 l8 P. ?; H
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  |7 N# I! ]- t9 n2 k7 Z
为了进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给他最喜好的东西,以讨夫差的欢心。还向夫差进献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2 a* u% i( R3 U: r
经过数十年的准备,待越王复国时机到来,成功灭了吴国,洗刷会稽之辱,最终成为一方霸王。  W" Y% ?6 k& C: f$ z; j3 \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换一般人处在范蠡的位置上,有几人面对吴王的招安而巍然不动呢?又有几人能如范蠡般忠诚于败主呢?
( c0 f% ~! P* p$ P2 L7 M, ~2 e/ @其实范蠡忠诚的不仅是勾践,更是在履行对自己人格的承诺。9 J) s( |' E9 h* n5 B* A
在现代社会中,像范蠡那样笃信诺言,处顺境不骄,于逆境不疑的为人品格已经弥足珍贵。
& f. K9 x/ L0 L2 _3 V2 a; z4 N8 v& t甚至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只是一种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在加上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 D0 n5 A5 Q/ B' z+ A
三、做人,要有开拓的本事,更要有善终的智慧1 T6 h! @& j1 I$ h- a
《道德经》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当功业已成,誉满天下,老子告诉我们,急流勇退才是天道。
# p% u, m6 k; i/ c- z8 i人生难的不是一往无前,而是知进退。不仅要有进有退,还要进退得当。进退之间,可谓智慧。在这点上,范蠡可谓是历史上功成名就以后,得以保全善终的典范了,原因就在于范蠡懂得后退的智慧。
) c- f% x6 f1 w吴国被彻底灭亡后,勾践举行庆功宴会,分封功臣,范蠡官至上将军,仅于勾践一人之下,百官之上。
8 j) z' R& Y8 |' s; ]/ G此时范蠡在巨大的成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分析了局势:现在能对越国构成威胁的吴国已经灭亡,其他诸侯国不是离的比较远,就是周围的小国实力很弱,根本对越国构不成威胁。
: C: t; N: `1 o! K也就是说,天下已经太平,这个时候本来功高盖主就是很危险的,容易让君王感觉受到威胁,加之多年的相处,范蠡发现了勾践是一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自己官居极品,树大必然招风。
* O; [) i& o6 i! g7 Y; \" f% I) n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的时候,范蠡毅然向勾践辞官。勾践以平分国家为条件来挽留范蠡,但范蠡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几天后,范蠡携妻儿悄然离去,前往齐国。
2 B; w( ]  T( W) K/ G5 c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曾留给好友文种一封信,信中陈述“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劝文种也马上离开,可惜文种在高官厚禄面前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范蠡走后不久,功劳仅次于范蠡的文种被勾践赐死。
5 p. ~2 R) ?* `9 C锋芒太露,锐势难以保持长久。功名财富一多,必然显露锋芒,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一个人,器量再高,高不过天,心胸再厚,厚不过地。* F- \4 o! R6 Z2 x" S3 g) {$ E8 b
曾经有人说过,人生的智慧不过六个字:“懂分寸,知进退”。很多事情的成与败,都在于能否把握进退之间的“度”。进退之间,彰显人生智慧。怎样进,怎样退,是一种手段;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是一种分寸。做人有分寸,知进退,才能让自己在人生中有所成就。+ F8 Z9 h" E2 `/ ^' I6 }! {$ y/ ^
四.据时而动,道义于肩" W# X$ q& b4 P
由古至今,商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采用各种手段:投机取巧、哄抬物价、小秤入大秤出等技巧,甚至是违背道德的手段。而范蠡不仅做到了“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更有一股侠商的气概。$ Y; f# l4 f6 L* `6 ]
在帮助勾践复国后,范蠡隐退江湖,,他不利用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而是选择了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的商人作为自己后半生的身份。$ z( f4 v* H; U1 o
抵达齐国的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范蠡与妻儿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进粗食。范蠡对待雇工十分慷慨、亲和,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
) P4 F6 ?2 c* H0 e2 \: @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由此,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做工。0 ]; m/ k8 `- s+ L
而在商品销售上,范蠡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在专卖商品的过程中,让别人多赚,自己则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并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
( D  v6 k* ^$ s2 V  s随着范蠡的名声渐长,得到齐国人的赞叹,遂被齐王相中其才能,于是邀其为宰相辅佐君王治国。
$ Y$ O7 q. O8 H1 Y/ z7 O三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百姓奉范蠡为神明,朝野中也是颂德声一片。
  `' ~* f+ z6 \8 B范蠡明白从一介布衣升到宰相这一高位是为不易,但身居高位久受尊名,是为不祥,便挂印封金,尽散家财,分赠给好友与贫苦的百姓,随后带着妻儿飘然离开齐国,迁至定陶。
2 t  o. l, z* ^4 g0 B2 w; e6 J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范蠡通过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h/ [2 |% n; r# H% t  V6 `
纵观范蠡的一生,两次官至极品,三次富过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但不久后又迅速再至千金。
1 @/ W& A$ S; @从政时,范蠡奉行了一个臣子的忠义,为商时,又尽了一个商人的良心。范蠡真可谓是一个宏略于胸,又悲悯天下的智者。
! k: r% O# O- Q3 H  w( M到了古稀之年,家资富可敌国,儿孙满堂,88岁时无病而终。
  u  `& n: |0 ~2 l9 W, i7 c0 a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4 N; z8 j8 u: x* \4 k+ X: ]
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x5 x: C1 z8 K* Q: h- L
有人说,范蠡拥有中华5000年来最完美的人生。究其原因,在于范蠡堪称最懂中国文化的人之一。其实范蠡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其技巧层面的东西并非多么高明精妙,助其成功的往往是一些最简单,最质朴的,人人都懂得的道理。9 p  A. z$ W# }0 ~+ l! `
在范蠡思想中,核心就是追求和谐的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这其中既包含有先天下之忧的儒家勇气,又有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而恰恰这些东西,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欠缺的大道。6 X) I% T& b8 C  w)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中月 发表于 2018-2-19 18: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人品好也是一笔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娴情逸致 发表于 2018-3-6 22:0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品行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