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707
- 主题
顾问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方印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 n- [: W& L7 b
+ L' c0 `; D- e
0 c$ x% L Z* r: {
方印先生不是体制内人,尽管他早年毕业于正规大学,后来还读了书法研究生。他也从不入任何圈子,不群不党,与人交往,讷讷如不能言,口不臧否人物,君子也。
& E9 x- H2 P; r [. w) ], R 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 \* s- @+ _$ [: ?' [: U7 W 大约十年前吧,那时他还在烈士陵园办书法培训班。我信步走进他的工作室,他正坐在一张古典旧木椅上,闭目听佛乐。木椅有点高,穿着布鞋的双脚悬空着。一身打扮,不像今之俗人,倒像明清文士,发短而须密,使人陡增穿越感。
* o3 h+ V3 x; {8 k: \我不便打扰,只慢慢细品墙面上悬挂的他各种书法作品。
0 L9 Y! g. L1 D: ?% L! w 我是位眼高手低的书法迷,写不好,但自信眼界还是不低的。方先生的书法极具个性而又出乎天然,取法在唐宋以上,以碑为体,以帖为用,现代元素尤其日本书法现代元素也隐约可见。厚古而不薄今。这就十分厉害了。就这样一路看着,品着,大约半个小时了,方先生发现我了,我们相视一笑。离开。
% K* I" P1 t. E1 ~7 Y' W因为不交一言,虽然相见,也还只能算神交,但已经有了某种默契。
: n/ T4 M9 R- r$ K3 \6 p$ L. |: N后来的交往就多起来了。
5 q+ e8 H7 g7 [* o5 Q0 V 他偏好汉魏碑版,对《好大王碑》《宝子碑》《始平公碑》痴迷不已,有清书家则独崇金冬心。这些碑版均不以妍美见长,而以朴拙取胜,而世人谁不喜妍美流丽,其书法之寂寞可想可知实!- h/ L4 _: i. [, T' R
近来,则更上溯三代金文,所作更见高古沉雄,则寂寞又近乎孤独矣。 |9 Z, T1 F; x3 q" L' t+ p
我与方先生交往,每言书法,常拊掌击节。+ W- c8 w% j9 q% C9 R
方先生言:夫书法,妍美易得而古质难求;书不学唐宋以下;帖学已是末弩,碑学大有可为;打压碑学就是倒退;一味二王以模拟为能事,可笑!刻意求个性以现代人为师最终又泯灭个性;虚名误人。等等。2 E4 F& i! T" @$ H8 V6 f, D$ \
我们对书法的理解,惊人一致。* x. l1 _: M: t/ |4 e6 c
他很少现场作字,但兴致来时,偶尔也会挥写。他写方笔魏碑,速度很快,但起承转合,十分到位。写金文手腕如推磨,如锥画沙,笔笔中锋,写行草则以巨笔巨纸,作地书,风樯阵马,有王冬龄风采。
" g' ^6 S' j$ W' U8 Q# f厉害!
$ t8 R; p- F |6 S 方印先生是以书法安身立命的,他的“方印书法“已十余年了。他教书法,从字帖的选取、执笔法的采用、书体的选择都是因人而异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又是他技高一筹之处。# w& T4 g$ @' u- B7 v5 K
我曾半开玩笑地对方先生说:别看如今书坛如此热闹,大师辈出,百年后或许人们能记起的就那么几位。先生可能就是其中一位。不为别的,就为个性与风格。先生一听,连连摆手:岂敢岂敢!还在学习中。+ n% b6 D/ Q" H; h" \* j( P
当然,这是揣想,但如今已有定论的是:" l0 }8 x" A& y1 A
方先生为南湘碑派代表人物之一。
9 b3 N9 u; T0 X s9 V 这,才是耒阳文化界、书法界真正的骄傲。
) s) ^/ D* ]4 ]6 t& B$ K I( V$ ?8 S4 j6 \3 M. n. 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