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O3 g7 G! {7 \+ ]( _# ]! R达照法师:你是个有大福报的人吗? : s* ~1 Q: k; N4 Y: H* C
凡有所为,皆应成为一切众生欢喜之因。
$ g9 Y% W+ ~5 v- G8 w% @ ——《入菩萨行论》 8 F3 M% h- b9 w" z" c. A& M
什么是人间的福报呢?古人讲的福报就是指五福,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康宁;第四是有德;第五是善终,拥有这五福是人生中最健康的状态。
, O5 g$ ]' w8 P- C. A 长寿 ' ?! l9 [- U% m- W) \6 e4 p' a
命不夭折,寿数绵长; 8 y5 r* r0 L% [- M. _) i
首先是长寿,就是你的身体能坚持多久。只要以不破坏的心态、行为来对待你的生活和生命,你就能长寿。吃的东西不能破坏自然,有些人贪吃,把毒也吃进去了,例如非典、疯牛病、禽流感等。
0 J, e; k$ Y* ]$ q" O4 B 所以五福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而想要健康的身体、想要长寿,就要有一个健康的饮食观念、一个健康的理念,不要把整个社会、环境破坏掉。 / _. A7 o# S9 j
佛法就告诉了我们要摄取健康、有机的食品、不利健康的食品不能够摄取。而且佛法对于饮食的习惯、时间、状态都很有讲究。
' f7 ?& m/ H, |" k& H& [8 j' w 佛门里吃饭后要念:“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当愿众生,所作皆办”。 ! i( j) y/ @- f5 `3 e' B- I5 a
就是说:在吃饭时候要想到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健康,以这样的心态去吃饭,称为“五观”。这是为了防止贪心、嗔心和痴心,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1 G, i! \% m {! K6 u
富贵 : T4 T) ?" h5 A/ `& _* f$ O( `
钱财富足,地位尊贵;
) t6 ]$ Y! E3 a* B |/ S$ E 五福的第二福是指富贵,富贵的富是指富有、财富,通过认真努力换取来所需要的东西;贵是指你人品高贵。
3 m5 g- I# f1 w. Q/ p7 N- f, J; s 有些人富但不一定贵,如果大家都讨厌他,他再富也没有什么贵可言。如果大家都尊重他,他能起到引导社会大众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有影响力,那他就是一个贵人。
! W# b [9 s3 \# N 我们大家如果自己的身心行为好了、又能够赚钱、又能够影响社会大众往好的方面发展,让大家身心都能健康,那你就是一个又富又贵的人。 3 B( r* _ H0 R5 R! [( b
康宁 4 p7 K4 @: a4 R5 A: _: w$ m) |- |
身体健康,内心安宁; & X# @" p( c! E9 c$ |! v
第三福是指康宁,就是健康安宁。
) n0 [8 F v) _7 w 有些人虽然长寿,但是心不安宁,这样也不算是有福。就算过去世造下好的因,让你活到九十岁了,但是你这一生没有造好的因,没有好好修行,没有改变心态,有很多烦恼,即便是活到了八九十岁,这样的日子也不幸福。
% }3 ~7 |- ^6 t' K5 y. R" G 好德 N3 U% C) d. M" p
心性仁善,顺应自然; : }& U5 S( N% m2 ~
第四个福是德行,德就是心德,对别人好这叫德。
* S8 K) I5 L3 i; D: D8 b1 l 我们讲有功德,内在有功,外在才有德。有德就是你个人完美了以后,你对别人也能真心诚意地付出,这是有德。一个有德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如果你表面很风光,你家里人看到你都讨厌,那你肯定不是有福的人。比如,有些人学佛,学得家里人都讨厌他了,这就是德不够。
5 [! c2 a: n. S; f 善终 / T6 B& ]! M- [7 [$ w z" |7 u
安详离世,饰终以礼。 7 ]' I. r( b3 n1 i8 b7 K& o
第五福是善终,就是寿终正寝。就是我们平常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就不要轻易放弃,哪怕是烧一壶开水,你也把这一壶水烧开了,再去做其它的事情。除非是有更重要、更迫切的事情要处理之外。要养成一个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尾的习惯。 $ `( }, w& L1 H+ F7 O
这五福的核心开关还是在我们的心里。所以佛法告诉我们:人生的关键就是我们这颗心。
6 K! Z. D) z2 h) I/ g! q 举一个例子,在平阳有一位居士,平时脾气很大,一次他开的车被一位踩三轮车的人给撞了,他一看对方是外地人,就叫他赔。
6 s) k+ p# z& y1 k& \ 那人就拿出一张一百块钱,说:“我没什么钱了”。
7 l* O) R7 `* C+ G8 u$ R) } 他说:“一百怎么够啊,要赔两百”。
0 A- d1 d, g' }! M( |* R 那人说:“我没有两百”。
5 i% q3 P* l' q" \# j 他说:“没有就揍你”。然后他的拳头就举起来了,刚一举起,他就看到手上戴的念佛珠,一看到这串念佛珠,他就想到:我是佛教徒啊!怎么能这么凶呢!他不好意思了,赶紧把拳头收回来,把刚才拿人家的这一百块钱掏出来,说:“算了算了!钱还给你,对不起!我刚才发火了”。 0 h; n0 S0 c- @) k3 |* U
这个踩三轮车的外地人一头雾水,感到莫名其妙。
8 K4 R3 Y1 l- U. E0 s9 E 这串佛珠真是护身符,不但护身也护他的心。你看,嗔心一下就护住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这就是总开关,把嗔心一念就转过来了。 2 i2 ]8 Q) j! X
所以大家要知道,当下的修行有多么重要。在这个拳头正要打出去的时候,能收回来,而且还能发自内心地向他道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学佛的人。 + C# U! B/ q+ B v/ v9 w$ M, |
如果我们心能调节好了,个体的生命也就健康了;如果每个人的个体的心智都健康了,那这个社会一定是健康太平的;如果个体的心智不健康,社会也一定健康不了。
5 Y8 G' D& c, t4 I 当社会大众的健康程度被严重破坏,以你个人的力量去影响,即使力量不大,也还是能影响得到。就像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虽然地狱众生的恶业很多,但是地藏王菩萨仍然不舍弃地救度他们,因为他的内心已经完全清净了。 ( C2 G' V' \ W1 N0 [
古佛说:“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2 E6 ]( ~+ q S9 g/ ~1 c- X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泡沫聚在一起,因为它是地水火风四大聚和而成的。内心如风,风是没有形状的、看不见的。 # m! G8 P* e; n# ~: I5 t
如果有人说:我心痛,我心烦恼。你就问一下自己:你的烦恼是不是有形状的?风会不会有形状呢?当然是没有。你认为的烦恼只是一个习惯、一种风气而已,只要用净念一转过来就好了。
) g* g+ }. I8 {2 o* q 希望大家在自己的生命中,形成一种好的思想风气、生活行为,然后改变社会大众,使我们的整个社会和自己的人生都过上好的风气的生活。 . y9 c" \* y+ I) Z; V4 G# y
节选自:达照法师《觉悟入门》 ! L2 C% V: l% `
; Z% `' i' J f0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