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7653|回复: 13
收起左侧

不让耒阳群体性事件重演,加强舆论监督才是最佳选择(转)

野火 发表于 2018-9-4 2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野火 于 2018-9-4 21:33 编辑 ; x+ D7 i; h9 `4 Q6 b) A/ n) F8 T
. ^3 ~( L* o/ ^+ J& m
耒阳自9月1日起突发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也成为全国舆情。
3 R: o& A) a$ y( O/ [7 X
/ O% L; W* a/ p/ E" r7 |
印象中,这类严重的“不稳定事件”是不会在湖南发生的。也可以说,湖南多年来压根就没有发生过群体性冲突,湖南没有这类不稳定事件滋生的土壤。可为何偏偏就发生了呢?

5 G/ x6 b& Y6 g
据笔者多年观察,湖南一直以来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官员开明务实,敢为天下先,善待媒体。这也使得湖南电视近20年来,在民生新闻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老牌新闻栏目《都市1时间》更是与《南京零距离》在全国首开“民生新闻”先河,其后推动了湖南电视新闻的极大振兴与繁荣,也催生了省市两级强大的民生新闻媒体阵营。《都市1时间》除收视多年独居鳌头,在很多年前即成为创收过亿的栏目。在新闻调查领域,《真相大追击》、《经视大调查》、《特攻组》等舆论监督节目甚至让湖南人引以为傲。
$ y' b" G2 E& G: P% J
但凡哪儿有新闻,湖南的媒体记者往往一窝蜂而上,争先恐后挖真相,搞内幕,死缠烂打,打破沙锅问到底,逼得你给个说法,解决问题才罢休。“湖南的媒体太厉害了”,这曾是许多不法分子共同的感叹。

9 S2 \4 \' O) n
湖南的媒体追求真相,弘扬正义,守望公平,毫不夸张地说,是全国闻名的!
4 t! z# v( o! {& y
可这种好传统,眼下似乎正在一点一滴的抛弃。湖南媒体的监督功能正在一步一步地弱化,问题报道越来越少,比例越来越小。这绝非百姓之福,也绝非社会之福。

- k5 z* ]- p3 v$ x
让笔者忧心忡忡的是:湖南媒体人曾经的血性哪儿去了?敢于追求真相弘扬正义抨击假恶丑的深度调查记者哪儿去了?
9 a% ~* E7 [$ a0 \

! }- m6 ^; x3 ?' `' q
“电视干净了,社会就脏了”

7 P$ b, C6 R: k' s4 o' E
在任何社会,当纠纷、矛盾发生时,协商对话、积极和解才能共赢,才会社会和谐,而对立、对峙就会两败俱伤。耒阳事件无疑会带来社会负面影响,无论是对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易造成心理创伤。而平复这种创伤,可能需要多倍的工作和漫长的时间。如果后续处置不当,可能对部分中小学生落下终生难忘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的正确认知。
+ l7 r; Y& r/ u" [2 k$ N+ m2 j+ S
酿成群体性冲突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根据警方发布的消息,就有30余名民警、辅警不同程度受伤,公安局大门受损,多台车辆被砸坏。这些民警与辅警,本也是孩子家长,但是因为职责所在,他们不得不迎难而上,去面对群情激愤的群众,去直面未知风险,去充当“受气包”。有民警就公开发微博抱怨:本是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处理的事情,却把公安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M6 _& g4 e) q
梳理这一事件的最终爆发,其实是有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有人向笔者吐露,近几个月来,家长们多次向媒体寻求维权,可惜这条救济渠道未能走通,新闻媒体一直缺位与失声,对家长的诉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唯恐避之不及,不愿监督不敢监督。

6 i4 v# t' B6 u$ K. I2 b; V8 E, u
比如家长们表示在2018年5月份起,就开始向媒体投诉:学校要把五六年级的学生分流到偏远的郊区学校去,他们怀疑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希望媒体调查曝光,但未获回应。
" S$ A: ?+ D9 v2 b5 l% P& S) ]

7 i9 u# v8 g8 l; ?
今年六、七月,家长们再一次向媒体投诉:当地要把五六年级的公立学校学生强行分流到湖南师大附中耒阳分校去。原本学杂费只要几百元,分流之后可能要七八千,甚至上万元,家长怀疑是因为民办学校“招不到生”而想出的“馊主意”。希望媒体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同样未获回应。

0 {. R7 a" Q  ?7 Z. ?
今年八月,家长又一次向媒体投诉:聂州公立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分流到耒阳师大附中私立小学,分流前说按公立学校收费,只缴1500元的生活费就可以了,结果当天去报名要缴2800元,家长们觉得被骗,希望媒体曝光。同样无人理睬。

8 o% l' s: m' w  E- F6 e
八月底,家长们再一次投诉师大附中耒阳分校新校舍异味严重,怀疑甲醛超标,仍然未能迎来媒体报道。

$ K* t/ R- F' d: H4 _3 Y
就这样,9月1日,投诉无门的家长们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已经不再对媒体抱有期待。他们已经失去了耐心,并开始失去理智。

/ M4 F, d8 {9 Z  `6 I" _2 t
试问,如果在每一次家长提出质疑时,新闻媒体都能本着社会责任心,及时介入调查报道,还事实以真相,还家长以公道,将消除“大班额”的政策解释清楚,将地方政府的举措完整介绍,让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透明清晰,让“甲醛疑云”及时澄清,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哪会酿成9月1日的事件?

" ^5 ?0 Y! ~1 K6 ~, ]
可惜本应作为主流发声的媒体舆论监督功能一再弱化。究其原因,无非是不敢坚持问题导向,而是回避矛盾,生怕“踩雷”犯错误。而个别管理者不能正视问题,动辄挥舞“导向”大棒,把“舆论监督”变成“监督舆论”,让媒体从业者小心翼翼,不敢大胆开展舆论监督。长此以往,将使社会正气不彰,邪气浊气卷土重来,公平正义蒙尘,假恶丑招摇过市,民众诉求无依,情绪无处宣泄,最终将会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
5 x4 a6 P+ D" a9 m
新闻舆论工作也要坚持“问题导向”
8 Q# u4 Q2 h. i
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问题绕不开,也躲不过。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否则就会使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忽视问题,对矛盾熟视无睹,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措手不及;逃避问题,搞鸵鸟政策、选择性失明,也会把一些本来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拖成老大难。
9 X9 L( ?  a, y" J
坚持问题导向,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

8 k! l& ?8 T0 M) F
坚持问题导向,其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不断推进事业发展。
0 ?5 V4 U2 {* X- Z4 q
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有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敢啃硬骨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9 d0 u" |; z! z' U1 t
. i! {, G, `! P7 b5 Q! I6 J$ d
媒体与人一样,五彩斑斓才真实
. m0 _4 j* Q- }$ ]9 r
当我们高举“正能量”时,需要避免走入另一个误区——即将问题报道、批评报道、监督报道一律当作“负能量”加以打击压制。没有一个人是只有“正能量”的人,有“负能量”的人才真实可爱,有酸甜苦辣才叫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如果每一天都开开心心,不知烦恼为何物,那一定是精神病人。没有一个社会是只有“正能量”的社会,没有“负能量”只剩下“正能量”的社会那是乌托邦世界。

0 Z$ v( R2 p5 @+ V8 L* X3 f* H$ t
有问题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回避问题,漠视问题,粉饰问题。负面舆情也不是洪水猛兽。化解舆情、为我所用才考验管理者智慧。开明者引导舆情,让舆情自然消失;狭隘者手足无措,搞秋后算账。舆论监督揭露问题,曝光问题,促进问题解决,与正面报道是统一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也需要监督、批评报道。
% r0 h) x) u- H9 B% c
当新闻人直面问题,激浊扬清,敢于“亮剑”时,新闻媒体才能扮演好“社会良心”的角色。
0 T  c8 e: g6 V  z$ A+ f$ k6 g
' m# `6 ]$ r+ K7 s  A: I1 l  I
. A0 y6 ]$ x* O5 W) `$ P
# g, |0 g* e  a% O+ ~- ?' `$ I
转自ZX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叮当想 发表于 2021-3-29 15:2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说就等于没发生,皇帝的新装真好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野火 发表于 2018-9-4 2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透,写得好,特转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野火 发表于 2018-9-4 21: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后续处置不当,可能对部分中小学生落下终生难忘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的正确认知。
+ v) M% q- V; t' `- N, {4 \
楼主看得深啊!

5 q0 r0 d9 S) m! V: ?那些分流的孩子终生也忘不了这件事……
+ j, V: x. i$ i4 G: R0 u; [终生也忘不了他(她)们的爸妈……
* v7 I* _- w$ A" u3 m6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野火 发表于 2018-9-4 21: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舆论监督”变成“监督舆论”,让媒体从业者小心翼翼,不敢大胆开展舆论监督。长此以往,将使社会正气不彰,邪气浊气卷土重来,公平正义蒙尘,假恶丑招摇过市,民众诉求无依,情绪无处宣泄,最终将会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
3 I3 B; B  S, F. T说得在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野火 发表于 2018-9-4 21: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高举“正能量”时,需要避免走入另一个误区——即将问题报道、批评报道、监督报道一律当作“负能量”加以打击压制。  I! x# }7 ~! Q8 J; |7 Y) x
点个赞.jpg
( T: u& V, j1 k4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阿丽 发表于 2018-9-5 08: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盖的学校都是民办的,想读就得交钱。一万块一学期我确实有点想不通。说句实话,耒阳人大部分月工资3000左右吧。土豪无视,一个小孩一年就得两万块。然后基本家里都是两个小孩。国家又开放二胎。鼓励大家生二胎了。明眼人都明白,房价那么高,房子多了买的人少。市场渐趋饱和。肯定多鼓励生育才有人好接盘是吧。接盘之前教育先压榨一波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过路的鬼 发表于 2018-9-5 08: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自媒体不敢报了,谁报了谁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讨嫌死了 发表于 2018-9-5 0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正能量?
$ P4 S: u+ F4 e7 G揭发坏人坏事,批评假恶丑,是什么能量?如果是负能量的话,那公检法、纪委监察部门工作是什么能量?
* o7 w; @2 H  z-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文博广告 发表于 2021-3-29 1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