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98745|回复: 3
收起左侧

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南方各省为何选择置身事外?

法院在线 发表于 2011-5-31 08: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O$ M. v) n- o5 ~4 y
 笑9527天 发表在# c2 O1 o2 Y. A* g
战史风云
7 v" N/ B3 c; J# t- q

/ J3 L2 i& I! u( X 发表时间:2011-5-30 09:44/ n2 Y3 w5 {; y7 Y! ?

6 n! x/ i' ~2 H2 y' L! e5 ?* v# I1 k- v& Q" g5 s
 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北京立成火海,慈禧难道真的相信义和团那刀枪不入的神话吗?太后并不是个糊涂人,至于洋人的凶狠,她也早已领教过了。1860年,那时候年方25岁的她和咸丰帝一起被英国联军赶出了圆明园,她逃得如此的惊恐,连她最爱的一只北京狮子小狗都做了联军的俘虏。" T. S4 Q; Y  Y" I. e$ ?4 m& G8 W
* L; H- D' L1 k" e* V
 慈禧当然知道义和团那套把戏,既不能扶清,也不能灭洋,她所能凭靠的只能是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南方大吏的勤王部队,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南方封疆大吏们竟然会集体抗命。, G4 Z+ A) L# O/ s5 ~

& }7 y0 d" d# X9 W2 ]7 P6 I 解说:1900年6月,慈禧太后向十一列强发布宣战诏书后通电全国,要求地方筹款调兵、勤王抗敌、共渡难关。这时,时任大清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近水楼台,在上海最先看到了朝廷的电令,令人吃惊的是,盛宣怀竟把朝廷电报扣了下来,随即,给身在广东的李鸿章发去了自己的电报。6 b) Q5 o; m( e* f
, p, S1 |6 T# `- A7 f* W: ?/ \
 千万秘密,以一敌众,理屈势穷,今为疆臣计,各省集义团御侮,必同归于尽,欲全东南,以保宗社,各督抚联络一气,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办法。
9 B" Q# J3 c  C6 S' V1 ~
" q8 x' m/ D. l盛宣怀的电报大意是,朝廷宣战理亏,义和团不足信任,南方各省督抚最好权衡一二,力图保住自己的疆土安定。盛宣怀,江苏常州人,他早年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开铁路、办新式教育,成为在一线实践洋务、向西方学习的实力派,被后人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此时身在广州,他因中日甲午战败,背负骂名,又因同情康梁变法,被朝中的保守派排挤。
" e" v" c" j# A0 O  t$ u/ r- X; w, a' M5 l
张鸣(专家):其实李鸿章啊,他是拥护改革的,拥护变法,但是就是关键是康梁他们不用他,康梁他们,因为他是签《马关条约》了嘛,名声不好,不用他。慈禧太后敲打说,有人说你是康党,他说我就是康党,他说中国不变法没救了,如果主要变法的人都是康党,我就是康党,完了这个慈禧太后就不说话了,后来就把他派到广东去,当两广总督去了。慈禧太后这个有,还是念情谊、还是念情分的,他留在北京就完了,非死不可,要载漪的话,徐桐的话,非把他杀了不可。
) C: T( d( e, S) s$ O3 ?9 R
* f& V0 e& U8 a0 G0 w解说:对义和团,李鸿章早有自己的看法。+ a# x5 ?4 `3 p0 B5 C2 N9 O8 m2 \
; i: }# W* I0 R, _) B) J
翁飞(专家):他是很硬的,他对于这种什么义和团啊,什么教案等等,他根本就不信,他跟袁世凯这个是相同的,袁世凯也不信。
7 f: f3 H, x9 q: w( M3 H& J( f4 k4 [# p7 B: u: m
解说:李鸿章在接到盛宣怀的电报后,沉思再三,毅然复电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9 ~" ^* o3 h! Q$ W  u3 s
* O& _) p5 q( m: Z  ^
翁飞:此所谓乱命也,他非常清楚,这是乱命,根本不是老佛爷的意思,老佛爷啊如果我在边上,她不会这样,她听我的话,不会这样的。. [) \+ v8 p) C1 G/ L5 J# a. s
6 Z/ \. T; h/ G" @5 n
端木赐香(《重读晚清六十年》作者):然后呢,李鸿章很硬气,直接提出来,此矫诏,粤断不奉也,也很厉害的。/ S8 G) n/ r9 p8 i' A

) h" T6 w. j3 ], K解说:自古以来,帝国官场决不允许抗旨,朝廷之令即使再荒谬不堪,也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乱命是李鸿章精心选择的一个政治术语,他把朝廷之旨定为不真实的违诏乱命,自己便无抗旨之责,李鸿章一生从未这样不加掩饰地与朝廷分庭抗礼。接到李鸿章的复电,盛宣怀心里踏实了很多,原来,几天前,他接到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华的通知,说英国政府欲派海军进入长江,帮助中国镇压拳匪,盛宣怀知道,英国人帮忙是假,侵略是真,盛赶忙给两江总督刘坤一发去电报,说。
8 z# |. f" i) {* |0 d7 z0 T' f, C4 @. m8 w
各国领事并无占吴淞之意,英领事,要我请其保护,是其伪术,若为所愚,各国必不服,应告知各国领事,自任保护,勿任干预。
* t0 v1 B9 p" Z* t0 b7 l% X6 B: O. W5 j" |/ J7 K) I" x/ P
解说:盛宣怀的意思是,如果英国人出兵,其他各国也会出兵,大局,势将糜烂,唯一的办法,我们东南各省互保,不要外国人干预。
7 ~/ M+ ?$ h% S+ ?4 r, B0 I. b$ \
' E. _. c) `8 i" o顾明(《西方人眼中的义和团》译者):但英国呢,曾经提到说,我可以派军舰去长江,然后张之洞、刘坤一就说不必,我们自己能够解决。两江总督刘坤一,他们对义和团就是主剿,认为义和团不能成事,也不能作为依靠,对外所以只能是剿灭,乌合之众,所以他们一直是要求这样,但是清政府呢,最后还是没有听这些个大臣的反复进谏、苦苦哀求。. k) L$ I2 [5 }/ `4 Y, G' |
1 O9 T/ _( C$ p) ]4 V, J1 t. U0 R0 t
5 n1 [( Y- S7 J" e- A2 H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院在线 发表于 2011-5-31 08: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赐香:之前呢,开战之前一直在拍电报,包括御前会议上,一直在收到他们的电报,对于义和团只能镇压,那不能招抚的,而且也不能对外国宣战的,他们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政府没听。
) A2 e6 f$ t& ~1 J7 |) K  V' M& L$ f& }4 o" i2 E: l
解说:刘坤一,湖南新宁人,曾是湘军名将,参与剿杀太平军作战,后办海军、理洋务,曾任两广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任两江总督、主政江南。是日两江总督刘坤一电覆盛宣怀。
7 e3 x+ O/ d" @$ W; H( L0 F7 T% n$ ?( m& m; j# L
机变甚速、祸在眉睫,敝处数切电北洋,并电约湖广会奏,请速明谕痛剿,未知诸公于意如。
7 {% d- ^. b0 s5 F
( M# t3 \. @4 b1 @( z刘坤一让盛宣怀出头联系李鸿章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共商互保之事。+ L8 i5 j* d" Z! h  g! b: I6 _0 f: D' t
9 s1 X4 {* d0 m. d
顾明:那督抚有这个想法以后呢,盛宣怀,因为他是从事洋务的一个实力派,而且是很受外方重视的,当然也很受清政府重视的,他在其中穿针引线。* N6 B8 G: I) d' U6 l0 P& Y) M

' i1 `8 U" W4 ?解说:就在同一天,盛宣怀还接到山东巡抚袁世凯的电报,电文称。5 b+ l( j; j% U- \0 ?

, {$ I8 n. c& O1 q津京洋兵现在已有八千上下,闻乃有万人续到,大局不堪设想,望随时教我,岘、香两帅有何善策。
+ J$ q8 b  Y1 M7 B* Y( V7 a
/ O* u0 g6 m/ P; `; Y电报当中说的,岘、香两帅指的是刘坤一和张之洞,袁世凯在山东曾剿杀义和团,此刻他虽也接到朝廷勤王的电报,但迟迟未动。袁希望南方各省大佬出头,袁世凯曾长期追随李鸿章,李的想法他不用问,但刘坤一和张之洞到底做何打算,他心里就没底儿了,因此电报盛宣怀询问。9 F7 E' \0 m. S6 u2 Z9 A: @4 a

2 z& [  M. J! [0 v雪珥(民间学者):那么真正的有战斗力的军队,像袁世凯那样的军队,他接到了勤王的命令,他拖延,他拖延,因为政治上来讲,他看不透,他不想拿他这支只有七千人的小部队去和几万人的八国联军去碰撞去。% H1 }% J. Y" a6 V9 m

1 s" {' b: H6 b. P" b# g解说:接到袁世凯的电报后,盛宣怀心里明白,东南各省封疆大吏虽政见相同,但各人有各人的算盘,谁也不会主动出头联络,看来他这个中间人是非当不可了。6月24日,盛宣怀写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同时发给刘坤一、李鸿章和张之洞,电文称。8 L" @) D& Y4 `/ S; G
2 v8 ^1 O* e/ H; R5 Z: l4 a
济沁电万勿声张,沪各领事接津电,津租界炮毁,洋人死甚重,英提带兵前人亡于路,已各处催兵,如欲图补救,须趁未奉旨之先,与各国领事订约,上海租界准归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商民人命产业为主,北事不久必坏,留东南三大帅以救社稷苍生。
! N% E2 I' y- W& p2 a$ [5 C. O3 n1 ]$ |5 u( r" u5 b
顾明:他用这么一句话就说,不久,北事将大坏,留三位督抚啊,你们会救国的,就说你们现在要是不行动,拘泥于细节啊,怕抗上啊,你们会一事无成,后悔的。0 }. C4 }) [( T( |: `5 b
: n0 y! p( \5 V( J1 W2 o
解说:接到份量如此之重的电报,两江总督刘坤一犹豫了,万一失败,那就是抗旨杀头的罪过,这时,他的幕僚张謇在一旁谏言,听盛宣怀的话应该没错。8 c( T& N* {- H; K
6 S/ Z- K) e- I. k& \! w9 ]+ T
端木赐香:盛宣怀这个人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对他的研究远远不够,对他的正面评价远远不够,甚至都是在否定他,什么大买办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国家利益,什么东南互保,盛宣怀在中间,如果用一句话对他评价的话,应该是军师爷、大设计师。刘坤一,一看政府决议要宣战,咱这样干跟中央对着干这不对,一度犹豫的时候,他会派出最有力量的说客前往游说他们,张謇,就是其中一个。# g5 l+ E. w- ]- [- D6 N0 X! `
, u( g  R3 m3 G7 L: h0 I6 G" S; V
解说:张謇,江苏南通人,状元出身,曾在朝鲜协办军务,与袁世凯私交甚笃,张謇人脉极广,与洋务派和维新派都关系深厚,他的谏言对刘坤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刘很快给湖广总督张之洞发了一封电报征求意见。张之洞,直隶南皮人,早年曾是朝中清流的代表,专与洋务派作对,参加中法战争后,他大受刺激,转而鼓吹洋务。义和团事发之初,他便反对朝廷参战,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说。6 i1 Y- q) A* [/ ]/ w" `" c

( ]6 p* E' H0 Q, w5 ~* W. F+ m从古,无一国与各强国开衅之理,况中国兵力甚弱,岂可激众怒召速祸,查拳匪乃乱民妖术,无械无纪,断不能御洋矣,京师时论云,不战必亡,战尚可不速亡,怪极,利害看翻,大病根在此,病根不去,无药可医,不战可以不亡。$ [: i# p- b# p6 A
/ i( i3 K& Y$ H6 }
解说:对于刘坤一的来电,张之洞迅速做出赞同回答,并同意由盛宣怀牵头,与各国领事立约互保,并赞誉盛宣怀思虑周密。
/ }6 B! ~$ Q% h6 n% c: A" d" A! v) I. P/ x
端木赐香: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天时,在这个大乱,秩序失控的时候他占;地利,他在上海;人和,中国的驻外公使们、驻上海的外国领事们、东南大吏们,甚至跟中央关系,他这个人和,最后一个就是他个人能力。) L3 A7 g0 ^8 k
% X- G4 ?) Y+ f9 B# T
解说:就在张之洞、刘坤一密电往来的同时,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与驻上海各国使节在上海会审公所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商议互保之事。
; Q' p, c/ C& ~4 B" V% H
9 w/ f4 Y( f  Z) p" F+ `顾明:6月21号已经接到北京宣战的这个旨意了,这怎么办呢?所以盛宣怀就出了一个主意说,虽然电报已经接到了,但是需要各种电报馆密呈督抚,不要扩散,不要往下面传达。: W- _4 f% `( W# k7 T: x8 |- ]

8 C3 J) d3 ?4 i6 V& L! E" l' [' _% ]8 k' g. U- X8 x
3 k+ P- N( @) P/ p% n/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院在线 发表于 2011-5-31 08: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赐香:然后他还研究那些谕旨,因为老太后那些谕旨是自相矛盾的,他会从字眼里面去抠一些字眼,说,哇叫咱们这个督抚们一起自保边疆,那不就是叫咱东南互保吗,甚至他会在时间上打一个时间差,前面这个叫咱们抗战的,但是后面这个好像语气又变了。
, v8 r4 k" ]/ X4 o' `( Y: e* W9 p5 e
, E$ V; z' ]9 F+ ?- g顾明:这个时候呢,他们赢得了时间,签订了东南互保这个章程,中心意思就是,上海的租界外国人你自己管好,长江这块、东南这块,作为清朝的官员,我们自己管好,互不纷扰。$ c8 u( [% j5 \+ m; B* U/ v$ W
* A& L3 c5 x* A2 k
解说:这时,北京方面见各省的救兵迟迟不到,发来谕旨催促,慈禧在谕旨种解释了朝廷开战的原因,用了几乎是恳求的语气。+ F1 N2 l, Z2 \- c1 J7 e; \

  o* O# M2 d. c* e  m谕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此次之变,事机杂出,均非预料所及,却非衅自我开,而沿海沿江各督抚,惟当遵谕旨,各尽其职守之所当为,相机审视,竭力办理,是为至要。' ~& b! e* ~4 v1 P
& U. b6 f  a8 ?4 f# `& E
那么,当时慈禧和清廷真的已对东南各省失控了吗?盛宣怀穿针引线,难道他自己不怕抗旨之罪吗?
" s. i6 j0 n, j# x: c  B- i' x8 z3 e
  y0 W" a6 |/ v- q5 s/ O顾明:盛宣怀在上海,刘坤一、张之洞都是在东南地区,都离中枢北京稍远,他们在底下活动向上汇报,如果没有内部人士的积极配合,也可以想像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肯定有这么一位中枢人物从旁帮忙,在北京,是荣禄。因为荣禄跟东南几位督抚一直在有电报往来,其中有一句话就是说事情很急,你们督抚啊要各自用心,底下呢这几位督抚也就明白了,上面斗争比较激烈,不能直说,因为他当时地位也是比较微妙。/ i! N* i; k" ~) G: h/ C
% n! k: u8 o4 l) q/ R! ]' D0 \
端木赐香:那么对于荣禄来讲,他给他们拍电报,就是6月21号那个宣战谕,暗示他们你们可以不听的,如果说没有这种暗示的话,东南的几大督抚也可以不听的,已经走到了那样一种我可以不听你的,已经有那样一种资本了。
! F# f1 @- {8 M% j  M! z% F. O& A4 b7 b, S3 R1 ^1 q, d  E: @
解说:不久,两江湖广与列国领事达成了互保协议。《东南互保章程》共有九款,主要内容是南方督抚绝不支持义和团灭洋之举动,不奉北京政府对各国的宣战之诏,并且努力保护洋人在华的安全和利益,作为交换,洋人不得在南方各省进行军事活动和其他过激行为。) w$ X1 Q/ t+ f- p3 q

* G$ I% Z2 ^  L7 {# h7 a( j" I) h顾明:也是很紧张啊,究竟是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要向慈禧太后进行解释,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实为委曲求全之策,求得上级的理解,但是呢他们听到的,慈禧太后给他们就一个回复当中,告诉他们,甚合我意,我也是这么想的,还夸他们这一做法,东南互保这一做法,老成谋国之道。9 m6 i/ g0 g' J' `) [
' F9 j, |) e$ b5 k& a  S' f
雪珥:因为中央已经被坏人们控制了,太后和皇帝已经被坏人监视起来,身不由己了,这实际上是他们多次的商议了之后的,一个统一的口径,也是为今后自己找台阶下,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人都在下他的棋,因为中国向何处去谁都不知道,中央最后会有什么结局,谁都不知道。: e' E0 {% M, m, D
) v9 }" b/ \+ `; h
顾明:8月15号北京被攻破了,然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王公大臣逃跑,知道这个事件以后,八月十几号,几位督抚马上跟上海的领事,可以说写了这么一份通知,就是说东南互保这一策略从无到有到实施,主要是根据慈禧太后跟皇上的旨意,是他们的意思,我们只是照办,慈禧太后听到这个以后也是非常宽心的,因为她最怕被列为祸首。2 v) y$ N& f# |2 |0 g

0 g! s. N* ^# v6 m" @3 v9 s陈晓楠:《东南互保章程草案》议妥之后,浙江、福建两省相继参加,李鸿章先已声明自保两广,山东巡抚袁世凯也表示和两江湖广一致,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先后加入之后,互保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个省。当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已经对外宣战,地方当局仍独自行动,和敌人成立两不相扰的中立协议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等于独立了。就在东南互保达成之际,各省封疆大吏在背后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z* f: m/ R! E- r. W/ w, U
" M7 `% X/ l& F: c( a
解说:长江流域是英国所谓的传统势力范围,他们非常信任务实的两江总督刘坤一,而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日本人一直过从甚密。在刘坤一、张之洞各怀鬼胎的时候,身在广东的李鸿章也没闲着。
; p& T6 R$ g% P; @6 L0 Q0 f
3 y" O8 A7 E; j4 J) V雪珥:1900年的6月17号,八国联军的海军开始攻打大沽口的同一天,李鸿章约了一个特殊客人,要在广东广州见面,这就是孙中山。% ?. i* k3 `2 j: b. q; E( @
& H* _& N" A' b7 S8 W. `
解说: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要见孙中山呢?
7 t  p# O0 X. j, H
% V# k) r& y0 |  t雪珥:这是孙中山非常向往的一个机会,两广独立,他的计划是两广宣布独立,利用这样的动乱时机建立一个国家,李鸿章出任大总统,英国的那个驻香港的总督牵线搭桥在中间,这符合英国一贯以来的中国要和平、稳定、富裕的这么一个战略的考虑。
7 [4 y& Y+ e: E; Z' g+ R% p/ T, {+ V4 c/ O2 y1 ~, Z
解说:李鸿章实际上早就认识孙中山,甲午之前还是无名小卒的孙中山曾托关系找门路希望面见李鸿章得到朝廷重用,孙当时给李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国事的看法,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误在于只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没有重视其政治文明,政治体制不变,一切都是昙花一现。
/ |% o# T$ {, p( K5 ^' X& Q$ T: ~% g
李鸿章当时忙于甲午前的外交周旋,没有功夫听一个闲散人员的宏观大论,被重用的梦想成为泡影,给了孙中山很大的刺激,他开始反清革命。甲午战败后,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惨痛的失意,戊戌政变又让他看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艰辛,孙中山当年的宏韬大论不再是不入耳的狂言了。拳乱爆发后,孙中山趁乱局向李鸿章提出了两广独立、成立共和国的主张。! c3 k4 O$ Q1 a  a
! R; T2 C, g- {4 E
+ e: \& U- L6 E6 P0 Q

  c4 k( ?) K- ~7 m7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法院在线 发表于 2011-5-31 08: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赐香:孙中山在搞革命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那种状态了,你不妨一试吧,所以他就让陈少白先去接触,这边咱的李鸿章也是不妨一试,所以双方都在这样一种又怀着戒心又不妨一试的状态下,他派的幕僚是刘学询,刘学询跟孙中山接触过,还是老乡据说。3 `3 t) s3 ~+ q8 B* ~4 {. e
) n7 S! g2 X. z! V' t
雪珥:这个谋士呢不是一般的幕僚,刘学询是广东的一个大富豪。. ]; f1 e  \0 ?8 M
4 i- |+ n  O! J  I; ?8 O
解说:刘学询是李鸿章的幕僚,他曾是一个著名的笔杆子,在翰林院官至四品,后来成为广东一大富豪。
3 H" r6 J6 r1 x" r& h8 c# ?
  k$ |/ s% B) c' f) g; h+ f2 F: y& K雪珥:李鸿章在那边开始改革开放,广东放开赌博业,当时广东的赌博是叫闱赌,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是说进考场是入闱吗,他们那个赌博呢就是猜中举人的姓氏,本次高考状元姓王还是姓李,猜中了怎么赌,用这样的赌法。那么这个翰林啊,这个刘学询是翰林,他说我来承包吧,当时承包,因为他在北京所编织的这些关系网和跟教育系统的这个先天的联络,科举考试的结果受到了他的操纵,成了广东的第一大富豪,人家叫他刘三国,富可敌国。
& b) a% I8 y  L0 w. ^1 d
. T: R: @, n: y& B$ K  O) b: R4 v那么广东当时非常的混乱,李鸿章一去了就开始打黑,掀起了一场打黑风暴,广东的几个黑帮势力纷纷瓦解,那刘学询是最大的黑帮啊,他黑白两道都通,就在他的帮助下,李鸿章一去,三个月之内,广东的治安明显的好转。( M# H: c8 L% i2 S: m3 ]
, [( ^6 |! @% ?% C
解说:那么李鸿章为何派刘学询去见孙中山,刘孙两人又是如何相识的呢?晚清实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冲在前面的为买办,躲在后面的都是有极深官场背景的人,刘学询即是此类人,利用商界的民间身份,他也从事一些政治活动。8 s6 j! Z" @) L# {: C  u
2 e2 H3 y4 r* o( w: w# K- s. h1 G
戊戌之变后,康梁流亡日本,孙中山的革命党也聚集日本,清廷对日本纵容中国革命家的态度十分不满,这时,刘学询给朝廷上了一个折子,建议应该与同为黄种人的日本结盟,一可灭乱党,二可振兴亚洲对抗西方。4 ^" L) T: I3 I! o: m( B5 a# c
/ h$ ?7 Z0 o9 ^. v
雪珥:就派了刘学询率领一个代表团,秘密的出访日本,为此还把他的官位升级了,带了密电码,这个密电码是专供大清皇室和日本皇室秘密通讯用的。+ P* i4 H: ]& l6 P  j3 _* r, o

2 N4 f  M' I- ~# A解说:但是日本此时不愿与西方交恶,结盟计划无疾而终,刘学询却在日本意外的见到了同乡孙中山。
; Y0 B: H1 i6 f9 V9 n0 ?* B7 u- j7 ~0 C
雪珥:在这个秘密出访过程当中,和孙中山秘密见面了,两个人在妓院里头开会,开了四天,日本的警察忠实的记录了他们俩几点几分进妓院的,几点几分出来的。刘学询肩负了另外一个使命,说服日本人,如果我们结盟了,你就把康有为给我们送回来,因为康有为那展开了大规模的政治抹黑,把慈禧太后描绘成一个荒淫的残暴的嗜血的那么一个暴君的形象,当然令中央非常愤怒,日本人说送人回来我不行。刘学询还有个秘密使命,就是要说服孙中山去干掉他,价码是十万两银子革命经费,孙中山同意了。) v4 G% @: o( [2 E3 p
8 b" l+ ?6 l7 n- m# P2 C
解说:正因为刘学询与孙中山的这种渊源让李鸿章相信,刘是见孙最好的人选。1900年6月中旬,刘孙在停泊于公海的轮船上相见,刘希望孙中山去广东面见李鸿章,但孙中山拒绝了。7 R/ |" c) k4 D; v! n

( u5 C0 M6 J! t端木赐香:最后咱这刘学询拍电报,代替李鸿章邀请孙中山亲自前来,孙中山真的来了,来了之后,还带了几个日本友人来了,来了之后到香港之后,这个陈少白不知道又听什么谣言,说李鸿章给你设的陷阱,到那首先就要逮捕你。孙中山吓得扭头就跑了。/ b7 h  ^) m6 d' @: g, C2 S) y  w
) A. {2 X- x& [1 d
雪珥:孙文到了最后一刻,觉得有危险,还是不保险,我不能去广州,然后孙文派了他手下的日本人,宫崎滔天等人,三个日本人,去代表他去和李鸿章去谈判,那李鸿章也没见他,实际上就成了他们和刘学询之间的谈判。' J+ M6 a! ^  |- g# Y3 l
3 @3 M( f* _' S) A5 C* S
端木赐香:我看了那个细节,最后就是提出一个经济要求,孙中山说先给六万元,然后刘学询这边,行,我们可以先给你三万元,但是呢这边谈判,然后半夜回去的时候发现孙中山的船都跑了,往西贡走了。
6 |5 G) |, Z( K+ l: N; f: `( Y$ ?2 i) ~1 _
解说:北京此时仍在保守派的控制下,尽管朝廷一再催促李鸿章北上,但李知道还不是时候。7月1**给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电报中说,荣禄、奕劻尚不能挽回大局,他又何能,各国兵一二日抵城下,想有一二恶战乃见分晓。" o( Z3 A# S" b0 l+ C  `

' W9 R8 a% F% N- g7 I雪珥:那么李鸿章得到了中央的命令,要求他赶紧北上跟八国联军谈判,李鸿章一直拖着,实在拖不过了他动身,动身的第一站去香港,他从广州出来,船先到了香港去,这一天孙中山又从西贡赶过来,他后来去西贡了,然后呢在那个船上等着消息,香港总督告诉他,李鸿章只要同意两广独立,我们就撤销对你的通缉,你就可以上岸,那么香港总督和李鸿章举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谈,李鸿章明确的告诉他,我不想走这条路。
/ j+ ~. \4 B' P) E2 l6 S  J4 _  \# l- t
孙中山的助手们,在香港的那些革命助手们,还不甘心追到船上去,拉着刘学询,说能不能再谈谈,能不能再谈谈,条件还可以再谈,那么刘学询就很明确告诉他们,大人的决心已下,这事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那么李鸿章就坐着那个船到上海去了。( e* ~! a& Q/ M0 |7 K
! m; h9 L9 l* E9 F
解说:就在李鸿章拒绝孙中山之时,北方的局势日益糜烂,列强军舰云集天津外海,各国在商议增派军队攻打京津,解使馆和租界之围,英国及其在远东的宿敌俄国更是一马当先。
7 Y: _2 a1 B6 b9 T- f: X) {+ [9 t2 g) V, {( t
陈晓楠:此时英国的军力被南非的布尔战争牵制,他们寄希望于同盟日本,英国表态,如果日本出兵两万到三万人,军费将由英国负责,而此时呢日本并不想出兵,它还要消化甲午之战的胜果呢。5 ?* G8 `2 |0 U! v# f8 D+ x

7 K# u/ M* z) a, _就在各国关于出兵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北京的使馆区已经岌岌可危了,日本最终同意派兵,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终于组成,清军和义和团将会如何面对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呢?
( x1 p- z* Q+ }, O/ C
' z" Y2 C7 Z( p7 @7 L1 d+ G( C* J+ w" ?% q) S4 ?. d

8 c1 A4 R: w& Y# E; P4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