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554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时下最流行的莫过于扶贫,领导们、文化人不是在扶贫,就是在扶贫的路上,习大大的爱民一号工程。耒阳的的各个单位都有领导挂帅亲往农村基层扶贫,学校也不例外,每个学校都有几个老师放下粉笔离开讲台,到乡下天天扶着贫困走了一遭又一遭。+ n7 ?1 a7 m b. q* v6 f
因为是老师,下乡时最敏锐的就是对文化的影扑。近日某学校单位工作群里就一贫困户领扶贫救助物资时写下的签名引发一轮此群从未有过的热烈讨论,而且笑场连连。从图片看签名,引用群里某老师的说法,那是似甲骨文又非甲骨文,此老师还讲了,是他写好贫困户老人名字后叫他照着抄的,他鼓励大家猜,结果大众失望,无一人猜出,众人猜名字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经典名言—没文化的急死有文化的!
- {8 @& b. c' M9 f, z, Q1 \. F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单纯的文学知识看,高中生比初中生可能文化更高,初中生比小学生有文化;从行业文化来看,隔行如隔山,精于此行业的比行外人士更有此行的文化;从圈子文化来看,没融入某圈子的人,对那圈子的文化就是毫无了解,用圏子文化来定义他就相当于文盲。当然,还有地域文化,城里人不懂乡下的沟沟坎坎,乡下也不懂城里的灯红酒绿。/ V" g% K# q4 q# I( ]
我的母亲是中国官方可以定义为文盲的一个自然人,因为她娘家穷,没上过学,照着抄也写不对自己的名字,直到她去世前,按当下的贫困户标准划分,我家打肿脸也绕不开这个标准,所以母亲病了就一直拖,在那有钱钱救命,没钱命就是钱的年代里,母亲五十二岁就离开了她并不贪念的世界。! Q. f5 l" H8 M6 g+ I$ h
母亲一生过的都是劫难,勤俭、过度操劳没有换来幸福的生活,即使好的年程里丰收了也吃不饱,大把的粮食交国家供养文化人了,剩下的全家吃不饱,还得千方百计省点粮食每年喂一头猪送给国家供养文化人,加之妹妹是超生女,是对国家的犯罪,妹妹十四岁前家里受到国家的惩罚就是没有地分,四人的地养五个人。
2 ?' i+ l7 ]' Y4 Y* m! K8 E/ v 此情此景,我万般庆幸那个年代国家没有开展扶贫工作,这也许是我自私的自卑作祟吧!我无法容忍母亲一辈子种地养猪供养文化人,最后被这群文化人拿她的签名来嘲笑一番,拿她这个现代类人猿的甲骨文签名来释放文化人对没文化的人的苦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