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P2 F0 \; F* Z( K喜
/ f- |" k" y2 e* I, M8 q
讯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发文公示2018年度中小学系列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拟通过人员名单, 耒阳一中郑红华老师名列其中。据悉,此次评审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县市区综合考核、市州确定拟推荐人选、资格复核等程序,省厅专家评审,最后确定人选。郑老师此次荣获正高级教师职称,实现了耒阳高中学段正高级教师零的突破。

个人简介* |& N c& r/ Q+ f
郑红华生于1969年4月,任教2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在农村中学工作9年。正高级教师,衡阳市骨干教师,耒阳市骨干教师,湖南省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参培对象,中国教育学会会员。10次获得了耒阳市人民政府嘉奖。先进事迹被湖南省党网红网报道。
s: o' C5 Q7 }4 B, v& X" u* t
"郑高"是怎样炼成的?

郑老师获评正高级教师,一方面源于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一线讲台辛勤耕耘,另一方面得益于耒阳一中浓郁的教研学术氛围。

爱教育,初心不改
1992年,分配到耒阳市南京乡中学任教,一呆就是9年。2001年,调入耒阳市第一中学,勇挑重担,担任两个班的语文科教学,兼班主任。痴心教育,爱岗敬业。无论是身处偏僻贫瘠的山村中学,还是置身热闹繁华的一中,无论是物质的诱惑,还是精神的困苦,始终没有改变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

爱学生,真心不改
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学生的满意率常常为100%,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这句话当作座右铭。认为对待后进生要尊重,不要伤害;要关爱,不要排斥;要说理,不要体罚。

郑老师在耐心辅导学生

爱教研,痴心不改

以上为郑老师部分荣誉证书及著作
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效果在课堂,功夫在研究;教研水平决定教学质量。高效课堂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为此,郑老师苦苦探索,认真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写出了3篇有价值的论文。2017年,郑老师上了一堂校内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满意,受益匪浅。可他自己不满足,总觉得这堂课有瑕疵,还可以上得更好,于是,他诚恳地让老师提意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反应,最后找到了不够完美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课堂师生的互动。后来,他把这次教训写成论文《课堂师生互动的三要──一堂语文公开课的启示》,该文发表在《教学考试·理论实践》杂志。另外,他还写了近20篇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发表了,其中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的有4篇。
' i! d2 y& ?# r9 _* _# i9 N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语文老师责无旁贷。郑老师呕心沥血,潜心研究,花费两年时间,把《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中的名句名段以及杜甫的爱国诗篇编成了一本20万字的书《好句·好段·好篇》,此书已于2016年由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学生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素养。另外,他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读小说类名著;写读后感,激发学生品散文类名著;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吟诵诗歌类名篇;舞台表演,激发学生看戏剧类名著。经典作品滋养了一批同学,使这些同学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的文章4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知网、维普网收录。在作文比赛中,2人获国家级奖,10人获省级奖。
教研离不开教学实践,更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郑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一方面购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班主任手册》等理论书籍,另一方面每年都自费订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未来教育家》等杂志。另外,他每学期还要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大量图书。同时,还养成了每天读报的习惯。对《中国教育报》《德育报》,他爱不释手。他常常把一张《中国教育报》看三遍,第一遍浏览标题,第二遍粗读教育
新闻,第三遍细读教育教学类文章。报纸送到办公室时,其他老师都会把《中国教育报》给郑老师,然后说:“这是你的最爱!”
20多年的教学生涯,郑老师始终一腔热忱一腔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时刻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担当与使命,不忘初心,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而不懈努力,百炼成钢,终锻造出了今天的正高级教师。

沃土生巨木,一中育名师
% k4 }; G2 u; I& [+ u ^7 w
一颗种子,落在温床,才能茁壮成长;一株树苗,扎根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巨木。耒阳一中自1902年创办新学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现代教育征程。学校始终坚持践行“公、勇、勤、朴”四字校训,秉承“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把“树立名校意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目标。在培养无数优秀学子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学校长期规划,几十年如一日地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个个名优教师脱颖而出。
郑红华是耒阳市高中学段首位获评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此之前,我校已有罗育鳌、唐裔、曾科成、曹飞跃、罗洪钦、刘桂生、徐向龙、熊小林、吴济廉等9名省特级教师,其中特级教师熊小林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8年5月特级教师曹飞跃被衡阳师院聘为客座教授,地理名师吴济廉是目前我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除以上几位杰出名师外,我校尚有地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市级骨干教师30余名,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百余名。
耒阳一中优秀教师的不断涌现,得益于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学校通过师徒结对,一帮一,一带多,导师带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动态培养,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同时更促进了名优教师的磨尖。为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学校坚持传承“师德高尚、师风优良、业务精湛、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以比赛驱动、任务促动、名师带动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加快合格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县市骨干教师、县市学科带头人、县市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级名师的成长历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术型教师队伍;鼓励全体教师不断参加专业培训、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打造终身学习型校园。
* y5 {& v: x9 X
千年积淀,百年探索。“郑正高”的成长是“千年学府,百年一中”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学术积淀。如今的耒阳一中已经拥有一支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今后它将继续不负期望,初衷不改,努力前行,在新一轮探索中起步,在新形势下走向新的辉煌!

" |2 V G% i7 _1 v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哇

图文 杨飞
编辑 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