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是我的故乡,我曾经也是九龙人,九龙人哪有不知道九龙茉莉花茶的?但我一直误以为茉莉花茶是干茶叶和拌干茉莉花炒出的,直到前几年,一位制茶师纠正我:茉莉花茶是茶叶和鲜茉莉花“窨“出来的,有一整套严格的技术,流程也复杂,唉,想来惭愧! 九龙茉莉花茶很早就有名了,我们乡人都喝这种茶,他们不太接受外来茶,看着那些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外来茶,往往会显出鄙夷神色:“这也叫茶?” 妙计仙岭下的九龙茶场,就是专门生产这种茶叶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年产几千担了。那时交通、商业都不发达,茶叶生意小商贩都挑着箩框到茶场进货,然后步行或坐班车到安仁、 耒阳、郴州甚至洞庭湖区去售卖。他们都直接与旅馆、商店、饭店、当地民众单线联系。买家说:“你这茶好不好?”“好不好我不晓得,你抓一把泡泡!”于是小商贩从箩筐里抓出一小把给对方泡出一大碗。对方一喝,那个清香啊,连茶碗都舍不得放了。一问价格,不贵,生意就成交了。有了第一次,就不怕没有第二次了。 就这样,九龙茉莉花茶不花一分钱做广告,就声誉鹊起了。 九龙人种茶是有传统的。山上山下,土边田边,到处种植。记得小时候及先父总在每一块土的四周种上茶叶,形成围栏,既增加经济效益,也可以防鸡狗牛啄食、践踏蔬菜、庄稼,一举两得。九龙人种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建安十四年至十九年(公元209年——214年),蜀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在临蒸(衡阳市衡南)督调赋税,训练新兵。所练军队与耒阳城内的张飞军队、桂阳赵云军队遥相呼应。兵场就设在妙计仙岭一带,而妙计仙取名正是后人用来纪念诸葛武侯的。当年武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重视军垦,曾亲自带领士兵开垦荒地数万亩,手种茶树数千株。乡民感激武侯,遂代代种植茶叶,作为纪念,直到今日。 那时没有茉莉花茶。中国茉莉花茶起源具体时间不可考,最早应在宋朝吧。起源地是福州无疑。话说清朝末年,衡南泉边廖必昌村廖自连,本为木匠,为了生计到江西、福建一带做木工活。做木工活收入微薄,后经人介绍进入福州当时最负盛名的茶坊——“福胜春”茶坊做工。“福胜春”茶坊专做茉莉花茶,远销海外。当时茉莉花茶已成为贡茶,以慈禧为代表的达官贵 人无不嗜好如命,而此时的中国茶叶出口最大的,也数茉莉花茶。 廖自连在“福胜春”一干就是三年,实在忍受不了思乡之苦,准备回故乡 湖南了,老板见他为人勤谨干练,决定将茉莉花茶制茶核心技术——窨花技术全部传授给他,并嘱咐他:到了湖南后一定要好好传承茉莉花茶制茶业。廖自连感激不尽,遂从“福胜春”茶坊带来茉莉花枝回到故乡廖必昌村,将枝杆插栽成苗,开始精心研制茉莉花茶大获成功,当地人称他研制的茉莉花茶称为“连老爷香片”。以后代代相传,直传至今天第五代廖富生。 妙计仙岭下的九龙茶场,专门生产茉莉花茶,所创品牌为“诸葛峰”“高峦牌”,那是上世纪衡南县政府创办的乡办企业,曾是衡南县的纳税大户。当年县政府之所以有底气创办这个企业,主要是因为廖自连的后人廖仁材等传承了茉莉花茶制作技术。这个企业果然快速崛起,迅速壮大,九十年代,中国茶业总公司及湖南省供销社内销科每年要在茶场窨出茉莉花茶2000多担,远销省内外,华北、东北地区销售情况更好,如日中天,辉煌之极。 历史斗转星移,时代飞速发展,第五代传承人廖富生在传承先辈的制茶技术后,整合原九龙茶场及周边白马、甫塘、三坪、德胜、泉边等种茶户优质茶园于2016年创立了“衡阳市天品花汇”茶业总公司。才两年时间,业绩相当不俗,前景不可限量。 谈到种茶,妙计仙岭一带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人,这里处衡耒交界之地,东边有古巷道直达江西。这里土壤偏红,气候湿润,绿色面积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这里山岭不高,但逶迤联绵,葱郁苍果,绿浪连天。这里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不见厂矿、企业,甚至养殖场也没有。人口密度不大,村落松散而自然,鸡犬之声相闻,一派世外桃源景象。你随手从路边摘几片翠绿的茶叶,往手上一搓,清香扑鼻,即使不加工,也会产生泡饮的冲动。 总有朋友问我,这茉莉花茶究竟是怎么个“窨”法?我也不太清楚,但这里的专家会告诉你: 先要将茶叶制成茶坯,然后将茶坯干燥至标准,和茉莉鲜花拌和,静置窨制,然后通花、起花,反复窨制,流程十分复杂,温度、湿度、水份的控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这些只是文字描述,切身体验恐怕完全不一样。如果真想体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处衡耒之交的新市附近的妙计仙岭下两百亩的茉莉种植园已在挖土动工,并有规模种植,过一两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会是满目皎白亮丽的茉莉鲜花,到时不妨到茶场体验茉莉花茶手工制作吧。这是未来妙计仙观景项目之一。 就等待着你来,真诚的等待。 3 I; a1 c2 }: J- ~. w' [8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