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7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全文提要:
) d* t) C4 u/ U3 @( _1,《神禹碑》刻录的就是《洪范》,《洪范九畴》则是对《洪范》的演绎。
* j; p8 T- r! Y1 L( |' B6 D两者之间,类似于八卦六十四卦符号集组成的《先天八卦图》,与《周易》文本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 b( L% E& S9 i1 W5 [4 Q0 M$ c) v: |2,现今的《神禹碑》石刻铭符与《洪范九畴》古文本,可能都经由王莽刘歆等人之手伪造或改造过。其缘由,很可能与王莽篡汉事件有较大关联。
+ f$ h6 |) S) t; t《禹碑》作为字符集,可以被视为原始时代的字典。如果确是上古之物,可视为中华文明字典之祖。
; i" k, X5 a3 k8 `. X6 O3,《洪范九畴》各畴关键字眼分别对应《神禹碑》各列符号。但并不严格要求一一对应。
, l. o" y. L- x* ?2 ~& E《禹碑》左起笫1列5个符号,分别是《洪范九畴》第一畴洪范五行文段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字,符号、字形都呈左右对称架构。' R$ G5 G) P8 i) Q2 c7 J
《禹碑》左起第3列九个符号,可能对应的分别是《洪范九畴》两畴中的"貌视言听思食货祭司"九个关键字。
( d8 i o/ s" R: G3 N/ j" O/ V9 G77字(全是《洪范九畴》各畴中关键句眼字眼)可能如下:
7 n3 t1 s# {# }金木水火土 貌视言听思 食货祭司空徒寇兵师 岁月日星辰历数 平强高正直刚克柔沈潜燮友 卜筮雨霁蒙驿贞悔吉 旸燠寒风时备无休咎肃狂省 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凶短折疾忧贫恶弱
4 [3 T0 C* K4 O4 w& A& z4,禹碑作为可能的华夏字典之祖,与第一部汉字字典《说文解字》也有若干联系。《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东汉通儒贾逵的得意弟子。贾逵又是刘歆的得意弟子贾徽之子。贾徽还是长沙相贾谊的后代。此人对汉字体构造六书之说的形成发展有重大作用、精通《尚书》文本。
9 v9 J/ B+ d2 {6 n% { z/ I! A7 X字典之祖《禹碑》,如果不是上古之物,伪造它的第一经手人,很可能就是这位贾徽先生。; R# {' f6 E' \% U. T$ m
从师门传承上来说,《说文解字》这本字典,由来有自。+ V0 v$ \ s# a2 v0 c
一、读禹碑铭有感 ) B1 \& ~# y7 `# ]( [0 j. n
禹碑自当铭《洪范》,
! T# ~7 e: f7 p# \* }0 S. G蝌蚪佶屈赛殷盘。
- K7 C: g1 z* u5 N临江杨仙迷瞎马, 1 ^2 Q; I9 t: Q, A7 t4 p( e
天街郭神误生番。
( C# y8 @/ `6 D1 ~! d强牵怪字两眼泪,
1 ?' ~$ g7 j, z. G% @# R+ I. f. h附会僻文一口痰。
" n& l# Q9 f" G4 _0 r: W4 w枉耗精神空费力, * a& @/ B# O" N& T0 d
祖典原本不为难。 . A- t$ X) y& G8 s( J
二、考禹碑铭
3 B; G& y1 w( i% ]$ ^(疑其或为刘歆贾徽伪作) , G8 j ]6 W2 Z
华夏字典祖禹碑, 8 B. `+ c& \. [/ c# c3 v
蝌蚪舞跃文思飞。
; ^: I$ G' r, Z0 l9 @贾生才气刘公意,
' N0 h1 P& A2 D浩荡无伦竟何为?
$ H4 W9 l) Q5 i三、解禹碑铭有感 . f. t" }" _ y
(复叹杨慎、郭沫若强读禹碑,误导后人)
+ E0 j; S8 ?7 R) k3 B( R- E t一遇杨慎误终身,
! C4 J2 p6 {- J4 F千载岂独郭盲人! * N- X& T' K4 A$ H d/ O
禹碑自当铭洪范, 3 H$ w8 Y0 ~4 v. s9 ] ~
蝌蚪天书枉费神。 6 |3 S' L: d- `4 L% f% j
5,《岣嵝碑》禹碑与《洪范》之间的关系,历来的研究者肯定都会注意到思考过,但为何两千年来大家们却纷纷如大禹一般过家门而不入?始终无人清楚解读?
0 u$ F& l P; N: }1 b& r! i古代交通不便,识字人口少,研究型学者更少,这碑刻又本来就不被广传。没有破译也不足为奇。
9 r3 k$ H" s5 V: K" T近代以来,研究者就多起来了,为何仍是号称天书?
y/ g e9 z5 h' o# N1 q说到底,六七百年前的大才子杨慎要负极大责任。他才气名声足镇千古,一曲《临江仙》,悍然压制文坛几百年。在他辛苦编附的精美文字文章前,敢于跳出圈去另寻思路的,都得压上自己的才智、胆色、名声掂量掂量。
1 O$ t6 D* _% [. q8 D6 _后世研究者,所误皆在强求文章畅通上,都没有考虑过它根本就不是文章的最大可能性。77个古字组成文章,个个不重复雷同,这种古文,史上根本就没有好么!# p; f7 l+ a% P6 E7 o7 y; {
一旦从杨慎的天书牢笼篱笆中跳出来,破解这天书,二亿大学文化人口几乎人人都可以,随时可能办到。
6 U) k v8 a% L# N( [说简单,就这么简单。
2 l. [$ j t6 }/ N0 `% p一遇杨慎误终身,
' y/ t* F3 k# X正文:
4 P/ z. z9 Z7 s. A) P. X" ^* O南岳衡山岣嵝峰《神禹碑》的解读思路与初步结论 0 |0 w3 g; k% s! D
一,《神禹碑》是谁制作的?
2 h# C# A5 L. g3 @. c' Q: r; O5 W《神禹碑》又被称作《岣嵝碑》,由一堆古怪别扭符号拼凑而成,刻在南岳衡山岣嵝峰大石头上,其具体来历并无官方史料确证。
" H, `7 w& J4 N晋代,衡阳人曾任长沙相的罗含,在《湘中记》里写有"岣嵝峰有黄帝赐大禹玉牒","上有神禹碑″。唐代韩愈有诗文"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记载了确实有蝌蚪奇文的石碑。这些都是较早的明确史料。现在,国内如长沙岳麓山、武汉汉阳长江汉水合流处等不少地方,也摹印拓刻了不少,都托名是大禹鼓捣出来的古物。 , a( h) k! W/ }6 Y! f
四千年前大禹时代就有这样的石刻?
, g6 { H' r3 O' ?4 {全国范围内从三皇五帝到殷商之前,在甲骨文之前,并没有一件这种近似文字乃至文章的符号类金石刻录物品。作为孤例,说它是大禹时的造物,当然不太可信,甚至概率无限趋零。
: @# L) c% s3 J" ?+ @1 |' A它是谁制造的呢?
W1 o! _2 _3 d在南岳衡山这样有数的地理名山上,用众多古怪符号摩崖刻在大石头上。在殷商周代之后晋代之前,其工程量不小,影响也不会小,不太可能是民间人士作品。如果是道教人士所为,这样算是盛事,应该会留有史料方志道观典藏记录。如果是各王朝中央官方所为,同样多半会有相关史料记录。但偏偏没有这两种最具可能性的记录。
% w3 T" T: }0 Y$ _2 J那么,会是谁制作的呢? + U; ^8 _# F6 x3 f( h( C9 S6 D
有几个人选,但最有嫌疑的,恐怕要数王莽与刘歆这两人。
) H7 r# `) T8 t9 a$ U. v5 s在南岳衡山做这种摩崖刻石的事,非帝王参与,一般人还真不敢去做。但是,无论哪位帝王参与了这事,为何却没留相关史料记录? 7 L! z; j; H3 p, A/ w+ f1 Z
推测起来,原因无非是制作时并非正常情况,制作它的目的有非同寻常之处。多半与当时那位帝王得国不正,需要搞阴谋伪造神迹有关联。
7 r, L& X N# [1 ~, I w历史上有这类需求的帝王可就多了。汉末三国两晋这些帝王里,开国君主们都有可能。 # ^8 t7 h6 G% s, l
但他们大多不但篡位禅代成功,还都传了三五代。如果要造神迹托天命,把这石碑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法宝证明,就没有必要事成之后不留记录不大书一笔不特别宣扬。 ! d8 r) g4 t! R; h4 ~
所以,这石碑多半是改朝篡位事业搞成了半拉子工程,是搞成烂尾楼情况下的作品。
$ a1 c! j+ j$ w- |' M, ~% i6 O1 B3 K即便是这类半拉子帝王或草头大王,数量其实仍然不少。
! M8 o; V4 z2 ~: s% ]比如,秦末南方的各支起义军,汉末的南方诸候们尤其是袁、刘、孙三姓世家贵族乱世豪杰们,汉末的黄巾太平道起义,他们也都可能去制作这类物件。 但他们可都是拿起铁杆子真刀明枪干武装的,犯不着把这事只做不说,深藏名山而不声张。
% B8 D0 X' a; R0 k4 o所以,他们中哪位枭雄做下这件事的概率也不高。 ) W' Q' b2 L4 M
相比较起来,介于上述两种情形中间的王莽(以及刘歆等人),可能性就大多了。5 J% g' g9 V0 n: X6 B" d! J% G
他篡位成功了,还做了十几年皇帝,但最后终究又没能立得住,死于非命,身死族灭。他所建立的大新朝也不归于史册正统,史书不为他立本纪而只归入列传。
0 \% V5 y- F2 ~0 s; e2 R B% J- M他与刘歆两人,一生都最喜欢制造符命图谶各种石刻神迹,又以虞舜后代自命,惯于伪造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古文史料。 8 g+ b7 s1 q' z/ b
这石碑但凡有一点痕迹显示它本来是伪造或改造过的。那么,由他们伪造的可能性就会最高。 ' x/ b7 \5 K; E" ]2 Y) l. o
南岳衡山这地方,与虞舜有较紧密关系;这石碑上那些疑似文字乃至文章的符号组合,又如此古怪离奇。所以,无论是从制作人所应具备政治地位,还是从其应具备的文化水准能力去判断,显然都可判定它并非寻常人所能为。
3 S1 [* M* E" {7 R3 E把这些疑似文字文章的符号,与汉字、古文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对比起来研究,再结合这些符号独特的形状组合结构来判断,大致可判断其被制作的可能年代区间。从它所能发挥的功能去归类、从制作者试图完成的目标去判定、从制作的原由去分析,也可考虑一些线索得出若干推断。 9 m( a6 m7 {. E P, E
总体而言,可判断它大致上与周秦时期的金文、大小篆以及秦汉隶书这些字体,与《尚书》《楚辞》《汉赋》这些古文体,相对而言更接近或更早。也可推断出,在这些字体文体流行的年代区间内,时间越往前往年代区间的上限推,可能性概率相对也越高。 $ A- \/ Y6 V. F8 {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也就容易让人把这石碑与王莽篡汉联系起来。 ' E8 o- _# S* Q0 E+ N& X
那么,问题来了。王莽篡汉前后,他曾伪造了那么多符命图谶石刻祥瑞神迹,史书对其都有比较清楚详细的记载。为何这件并非可以轻易忽略的石碑,却又没能被记载呢?
& U8 d6 O: t s7 t2 n- r3 u况且,在汉代,南岳并非是现在的这个衡山,而是现今安徽霍山县(潜山县)的天柱山。王莽篡位时所伪造的大量神迹,大多都是在长安周边地区或人口密集、开发程度较高的地方。他并不强求更高难度,似乎没必要安排远距离不易操控掌握、当时开发程度很低、交通不便、效果影响很小、当时还属于南部边荒地带名声不显的岣嵝山。
6 E- W! G' Z3 X I# ^# r/ G当然,王莽当政二三十年,篡位后做皇帝都做了十几年。他一直到死,也都还沉迷于伪造符命图谶弄石刻神迹。他篡位得国不正,当然也就始终有这方面的旺盛需要。他让人在岣嵝峰造出这个石碑,虽然不具必要性,但可能性也是有的。
) X5 j2 A |2 A& H; s0 X: I% W6 f2 e为何没有留下记录? : E ^5 G, K' |5 n
如果伪造改造《岣嵝碑》的时间,发生在他篡位前后。这件事没被史料记录,很可能是因为岣嵝山距离长安太远,由此造成的时间上各种不凑巧。
" s) C' Z1 @# j- L- U按照《汉书.王莽传》里记载,王莽指使造出大量符命图谶石刻神迹为篡位服务,他事成登基后,便大肆封官赏钱给那些参与造假的功臣功狗。当时,更多人也就不免要以此来求富贵,于是,这些东西便满天飞源源不断。然后,有人就上书劝谏了,王莽也下诏禁止了,还为此杀了一批人。 6 a( T; c+ ^4 A! y1 H
所以,王莽虽然终其一生都喜欢伪造各种神迹,但在篡位登基前后,却又有一段减缓、中止乃至禁停伪造的时期。这样一来,也就肯定存在各种时间差了。而岣嵝峰这里,肯定就是系列时间差中受害最明显的那一类了。
, ^ Z1 t' h+ X$ f; U5 Y% D因为距离太远,它可能来不及去追凑神迹纷至沓来时的那些热闹。因为处在边缘地带、汉代的南岳还并不是它,影响作用效果也没那么重大,即便与舜帝大禹可以牵扯联系上,但也没到非它不可的地步。 ; p% l- ~7 g x+ \1 \
最后,这神迹造是造出来了,但却没能及时用上。等到造好了报祥瑞送来长安了,可能又已恰逢他的禁令诏书也颁布了。
( x: E; d' N I' [- }祥瑞太多,封赏赶不上节奏,于是他改赏为杀,人头都砍了不少。这种新情况下,长沙郡国驻长安办事处主任也许就难以判断《岣嵝碑》的价值份量,也许就不敢报喜讯,也许就果断退缩观望了。 . c8 F1 G3 C0 m# I
再然后,王莽政权被更始帝干掉了。天下战乱了一阵子,这事儿也就更没有下文了,恐怕一应档案都销毁得干干净净了。
7 D) }4 y1 K/ \
9 K/ K i0 u# y6 X二,《神禹碑》写了些什么?
! s$ N y: `5 l/ ^1 Z/ y) R
% y% O% D$ v+ P2 J, j4 A; u# v《神禹碑》上面总共有77个符号。 3 d- Z- E0 r9 l- @( \) k
1,先说说它们的排列布局。 " G; n9 I7 t- Z- J$ ?) h
从上往下看,上面五排,每排九个符号,共45个符号。下面4排,每排8个符号,共32个符号。从左往右看,左边第1列,只有5个符号。从第2列到第9列一共8行,每行9个符号,总共72个符号。
9 q+ q0 W/ E% G; D: @$ p% f$ p$ H! [ N如果左边第1列也是9个符号,那么它们就组成为纵横都是九道的一个正方形,九九八十一个符号。但是少了4个符号,也就显得上宽下窄有残缺。
& B# O) B$ H5 }$ E% c" Y2 [这样比较整齐规范的总体排列布局,值得注意。 比如,左边第1列为什么少了4个符号?是不是说这石碑最后还没有完工? : a! @4 j0 N' M
如果这些符号是文字、汉字,如果它们所组成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句文本,那么,左边第1列显得单立出来的5个符号,是文本的结尾字句、标题,还是签名?
8 M" J; N3 W& p d& u5 \又比如,这样子排列布局后,客观上所形成的或可抽象出来的一些数字,在古代是否有特别意义的? 五排九列四排八列?九、五,四、八,45,32,77(81-4,5+72)。 $ w( m4 v `: l5 Y2 K
如果想得更复杂一些,把左边第1列与最上面或最下面的那一排符号都单独列出,则又会形成4,9(5,8),8x8=64,这样的数字组合。 1 y6 O6 ?+ Z4 H1 Z+ P, `( v$ A
这些数字有特别意义吗? * I! ?: P' P: H Q(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