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19-6-21 18:05 编辑 # g) @8 m0 @) j+ Y% u& G
! r; I$ c+ O0 D: a( \神农创制的耒,是最古老的农具,耒阳也因为是炎帝创耒之地而得名。耒耜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当时却是了不起的创新,制作一件耒大约需要3至4天的时间。耒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增加了农业收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N# Q: _+ O9 R* B
, h' W! u0 l8 W2 F R4 j耒阳作为一个古城,可以追溯到炎帝时代,就开始文明于天下。炎帝,上古时期一个姓姜的部落对他们首领的称呼,一般是史书上记载的炎帝是最后一任炎帝榆罔,大约存在于七千年前左右。炎帝多存在《山海经》等神话故事中,一般指的是炎帝榆罔。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历史悠久的耒阳人,造就了刚强勇敢,英勇无畏的霸蛮精神。还有足智多谋,聪明睿智的性格。于是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名人与壮士。其中近代史上的湘南起义,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将领与烈士,其中,伍忠豪,伍若兰,周访,刘铁超,刘泰,毛泽建,谢维俊,曾木斋,蒋晓青等著名革命烈士。其中伍忠豪,伍若兰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
" D8 J( Z) |# i; Y k0 C9 D# I7 Q4 N( _
湘南起义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起义的巨大成功与战略转移的胜利实现,具有明显的特点和成功的经验。一是高举“八七”会议提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旗帜,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武装斗 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二是由正规战争开始向游击战争转移。南昌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朱德、陈毅“拖队上山”,“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的方向”(朱德语)。
5 Y: c9 w5 p( H+ B, n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枪,不仅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井冈山斗争的丰功伟绩。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农民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问题,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丰碑。领导湘南起义的“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对于探索这条必由之路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之所以一度取得成功,从军事方面探究,关键是正确地实现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军队)和主观的努力(战争指导)的辩证统一。0 F- P/ t7 w( b8 w1 y* n7 H* H( W
: m) C- q; |' M" J" `
往事如烟,但湘南起义的精神,所产生的影响,至今是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教材。而英雄人物的事迹,在我们人杰地灵的耒阳,无不引以为豪。所以耒阳人民每年都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在纪念这次举足轻重的湘南起义。
' j: I& z+ n# h1 j& D% ^3 l/ o
8 k% R6 s8 L! I3 `2 E8 \ g在经济极度发达的物质时代,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在相应地提高。这是我身为耒阳人感到自豪的事情。但是我们的耒阳,开始在纪念烈士的时候,一些非常极端的形式开始浮出水面。开始以革命烈士的名字为“某某学校。”例如“若兰”学校,“忠豪”学校等。如此看来,后面的“周访”学校,“铁超”学校相继应运而生也就顺理成章。
- V3 ^: ?: M( q/ `( W8 {* z姑且不论,烈士九泉之下,应该在恬静而肃穆中,灵魂得到慰藉。在哀悼与悲伤中,我们在深深的缅怀革命英烈。在历史的墓志铭为英雄镌刻曾经经历过的功勋。让英雄的事迹载入青史。那才是红色文化需要弘扬的宗旨所在,理念也是如此。
/ `5 c) J4 r6 W% j1 s9 m
1 t( Y, M- k5 N7 U0 d% x3 I; }按照中国的五行八卦,还有文化结晶的《周易》。如果以逝去的人名命名为公益事业,在我看来,深为不妥。如果以彪炳青史的文人学者以及达士巨匠来命名,也许情有可原比如“某某”诗圣学校,或者“某某大道”,也许比较时髦。如果在战斗中,英勇就义,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我觉得不适合为之命名。个人观点,不持立场!$ m: u7 f7 Z$ P5 n+ L
让英烈们入土为安吧!
0 U6 E8 _8 \4 g' C* H4 U( U
9 ^+ S. ~ X9 c: b2 l5 c! g$ ]5 O" b! |/ Y2 @$ e9 c. k& h: E5 w
1 R& b( P: y+ d) s ^6 E) x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