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林 于 2019-9-26 18:35 编辑
& ?8 b8 A% H( G/ `9 L$ ?
! i1 ~; U$ Y9 l8 a7 ?8 _ “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乡土、田园、石桥、流水、古宅,永远是褪不掉的底色,古村落,成为乡愁的安放之地。 离耒阳市区23公里的边远山区,有一处保存完整、结构严谨、设计合理,已有四百余年文化沉淀的古民居建筑群,它是由钟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水口古村传统建筑群形成于明代,盛于清,总体格局未变,传统建筑尚存70%,古村错落有致,井然有序,雕梁画栋,飞檐如风,房屋设计精巧。院落小巧玲珑,墙面画有珍禽走兽,人物花卉浮雕,木雕孔雀开屏,大雁展翅,石刻龙马腾飞,各种雕图,别致精湛,置身其中,细腻的古建筑群落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使人如痴如醉。 该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靠石余村,西临从苞村,南倚吴家村,北连红日村,属亚热带内陆季风湿润气候,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整体走势呈丘陵坡地,中部为开扩较平的农田。一条青石板路沿村穿行,村外河水蜿蜒而过,村内古码头、古桥、庙宇、戏台各项设施齐全。产业以水稻、油茶类的农业经济林种植为主,人均年收入近万余元,常住人口800多人,村民信仰佛教、重礼制,家家户户供奉先祖,村民居住及建筑理念讲究“天人合一”。古人选择村址,大都是坐北朝南,村后有一座挺拔的“靠山”,左右两边则有高度相对低一点的小山,村前一般都有一条小溪环抱。除了以上几点,还要考察“靠山”的环境。从传统“风水学”上来说,就是看看山龙的龙毛、龙肉、龙血。剥除其神秘的面纱,其实就是看看山的植被(龙毛)、土壤土质(龙肉)、山泉(龙血)。只有植被丰茂、土层肥厚、山泉潺潺的山才是最适合定居的。 - w$ A% f6 d9 l% R; O3 S$ y
村内原住民均为钟氏后裔,钟氏家谱也明确记载,钟氏先人在明代中期由江西萍乡迁入该地建宅立村,聚族而居,后经清代和民国逐步发展而形成目前古村规模。 耒阳磨形水口村钟姓开山祖钟玉汉老先生当年带领三个儿子从江西萍乡迁移到耒阳,其中第二个儿子钟延钱便留在水口村,生儿育女,安居乐业,一脉承袭,聚族立村。 ( p4 _$ {" X2 n, y' n' {8 t* M) n7 k
“钟”本是古代的乐器,后来一早一晚用钟和鼓报时;古代从事制造钟器和能运作钟乐器的氏族,以钟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钟命氏族和族徽,钟人所居住的地方称钟,建立的城堡称为钟邑,最终发展为国家,出现钟姓。其姓氏起源古老:远祖钟烈,为黄帝五十九世孙。其后,以封邑为姓,即许州襄城、始皇设为颍川郡,是为钟姓,堂号颍川堂。钟姓发祥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 8 \% S& A& M D! {0 @# j: w3 T
水口古村村头,有上千年的银杏树和千年古樟、古三角枫树。古树参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到秋天,银杏叶落得满地金黄。村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入耒河再到湘江,古树守望在溪水边,见证了这村庄古老的历史。在溪边原来有一栋气势恢弘的古祠堂和一个惜字塔;惜字塔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荡然无存。如今,只能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回忆了。
! S" {; `/ |# J% p/ s% q- j8 J 该村风景迤逦,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仅清代该村就出过五品衔官员三位,如钟本洤、钟本钦、钟本治均为咸丰年间衡州五品衔,道光年间的钟一聪为八品衔,嘉庆年间的钟昌堂和道光年间的钟一分为九品衔,该村历代产生举人、邑庠生多达二十多位。同治年间的武状元钟本注,在该村兴办团练,旨在锻炼村民强身健体,因此水口村至今仍有沿承习武的风俗,在钟氏祠堂里还保留有当年武状元的练功石坊。著名的冶金学家钟伯谦先生(1890—1969),字若溪,也出生在水口古村,当年他曾任常宁水口山矿第一任局长。据村内老人介绍:明代时,水口村的先祖是以采矿谋生的,他们在常宁水口山(现松柏镇)开采粗矿石,当时,这个铅锌矿尚且没有人开采,没有山名,更没有矿名,正是由于有了水口山的钟氏先祖开采发迹之后,才取了矿名:水口山矿。这个矿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后来被常宁县政府收为官办,正式取名为“水口山矿务局”,第一任局长就是耒阳磨形水口村的钟伯谦先生。水口山始建于1896年,距今已有120余年历史。是全国开采最早的铅锌矿山,首开全国西法采矿、选矿之先河,被誉为“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水口村里曾在 湖南师范大学读书的回乡大学生钟群发、钟百勋、钟国英等人联络附近乡镇共三十六人,以自保为名成立“三十六雄”组织,专门劫富济贫和打抱不平,曾雄震一方、轰动一时。三十六雄”组织的骨干成员和主要成员皆出自水口岭村,且大多数人是文化素质高和体魄强壮的英雄式人物,血气方刚,胆识过人。不料在新中国打击豪强土匪和地主劣绅的运动期间,村民举报“三十六雄”影响生产且破坏公共财产,经人民政府同意后,决定将“三十六雄”铲除。一番斗争后,“三十六雄”主要成员被活捉并被全部枪决,之后村中出现爹抱娘泣子、妻携子改嫁他乡的凄惨景象,令人不胜悲惶。此后水口岭钟家开始一蹶不振,日渐衰落,拆宗祠、卸牌楼、断水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今,水口岭村没出过一位县市乡级干部,连大学生也寥寥无几,令人唏嘘不已。 % A. w0 l& N4 k9 A7 G
一个古村、一条古街、一座古宅,在历史的嬗变和更迭中,有着挖掘不尽的魅力。当我怀着无比的虔诚走进水口古村,出入于古韵犹存的院落,望着斑驳脱落的土墙,抚摸着风雨磨蚀的石墩,我在感叹水口村历史沧桑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并为这些古村、古宅曾经的辉煌而惊诧的同时,更为人们对水口弥尔珍贵的历史的漠视,对这些古村、古宅摇摇欲坠的残垣断壁的熟视无睹而震惊。如今的古村很多房子都空着,被遗弃被荒废。因年久失修荒草萋萋、显现败落,甚至有些已经快到倒塌的边缘了。而村子跟中国许多山村一样,都是一些老人留守在这里。尽管现在还有这些老人在这里守护着,但时光总是悄悄地伴随着我们慢慢老去直到逝去。到那个时候又靠谁来守护这个文化古村?政府如果不对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一座人去屋空的古村,还能存在多久?我们只能眼着古村落渐渐地变成一座废墟......
; B l2 s; [/ Q! ^3 ?/ z
! o. Z- i' W$ O% f7 q: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