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335
- 主题
中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5 I* U) Z0 Q8 M# p& r
, k6 R S8 `8 l5 d$ c" P J
剽窃,是把别人的好文章窃为己有。或移花接木,冠以文章“绰号”,或以镶嵌的形式植入文章之中,或以添加其他元素做做手脚。就像克隆一样,一个活灵活现的样板被复制的惟妙惟肖。更有甚者,干脆全篇复制,只需要换一个名字,就是一部自己的”得意之作“了。8 X7 z. y+ Z9 b3 y2 ?% F3 s" {
9 V! [3 `* T! i B, B2 g3 U7 A4 W/ E
不能否认天下文人皆是贼,但是“盗亦有道“,通过不断学习,从书中吸收养分。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多读书的人一定会收获满满,收获美玉与黄金,收获事业与智慧。但凡寒窗苦读者,莫不有一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豪迈与才气。如果多读,多记,多写,自然而然写起起文章轻车就熟,文章也就如行云流水。' n( o9 m- Y3 U! S
随着百度的出现,文章的形式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一些人利用百度的文章,干脆来一个“照单全收”。不再忌惮自己的根基与功底,一味地”巧取豪夺“,把剽窃本领发挥到极致。' Y, E, K+ V2 @+ f1 p
. p4 ?# L* z% w$ C6 Z记得某单位有一位领导如是说:“我从来看不起读书人,也不需要读书,如果需要文章,只需在百度里面抄袭,就可以成为我的作品了,何必花那么多时间阅读,那是自讨苦吃”。赤裸裸的把抄袭的内幕说的一针见血,直到撕下最后一块遮羞布,戳穿剽窃的”奥妙“。
' i8 k( ~; V0 `7 M& d8 g7 d3 Q* }
4 S0 ] R) E. S7 C) [$ p) l真正把剽窃功夫练到家的,当属某阳某些人,可以把剽窃的文章加以改动,再通过媒体炒作,自己活动在某阳各个文艺圈子,一篇“惊世骇俗”的小说或者文章引起极大的轰动。于是许多光环笼罩在他身上,许多荣耀也随之而来,更为奇葩的是广为流传,演绎成当地一个文艺圈子的”神话“。! F2 I$ O' |; r; z
/ {: b4 Y5 @3 m一个人一旦有了名气,那么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就心安理得的尽情享受。于是投怀送抱者有之,逢迎讨好者有之,盲目追随者有之,自然就成为”登高一呼应者如云“的焦点人物。
* m* V& `. n# c3 A8 C3 i1 P& t
( N1 `0 N4 c4 r/ g, R: `4 e; g
1 j6 q! g3 z" f' F- C1 S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流氓有文化不仅仅是体现在剽窃的高超,而且还体现在伪装与拉帮结派的高超手法。不能否认但凡具有剽窃的艺术手法者,必然会有一定装神弄鬼的智商,还会有一副道貌岸然的外表,而且还有损人利己的手段。表面上以文人自居,实则把流氓手段发挥到淋漓尽致。5 E7 ?8 x& X1 j$ N. Q7 I$ u
) P0 A/ i6 U& a) h这种抄袭行为在某阳这个经济不怎么地,文化底蕴却非常深厚的地方,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还有一定的市场。并且为许多“公知”们所认同。还会定期推出此人的文章,以求达到欲盖弥彰,助纣为虐的目的。- m6 o0 P# D a, F, X5 C
# Q) |% Z, T H- I, ^# g
明明知道某些人纯属抄袭,还把此人推向风口浪尖,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看来某阳文艺圈的毛病确病的不轻。8 o* w, r$ _. {- n+ u
$ M% J; W5 @6 E/ p1 M7 U& }/ p如果把某阳文艺界比作西洋镜,能够照出文艺圈的丑态,撕开这些剽窃者虚伪的面孔,让他们露出狰狞的青面獠牙,让某阳文艺界对于抄袭者敬而远之。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激烈吧!把这些剽窃者彻底“打入冷宫”,成为永久的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