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793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生活中几种常见听力损失的预防
6 A- a9 E- a K( z5 C6 b# v6 y# o+ R1 z7 p4 A
听力下降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关于各类听力损失的预防,我们应该了解一下。
7 L j9 U" S; _6 Y& U! ?4 I% ]2 w
一.先天性聋$ Z7 g9 Z, G0 Y }
; j/ [4 E4 e2 m0 I: M- G% B9 q
原则上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两名先天性遗传耳聋者之间不宜结婚,听障青年男女经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生育。这些举措可减少许多先天性耳聋的小儿出生。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患儿母亲具有宫内感染史,患儿颅面部畸形,体重小于1500g,高胆红素血症,出生后10min内不能进行自主呼吸,5min内 Apgar得分是0~3的患儿等,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出生28天内),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发现越早越能尽早采取措施,对听障儿是非常有利的
. J# a. z2 u/ b8 ~+ ?7 w7 b' E$ I( B% h( e6 t* U% T2 n
因听骨链畸形的重度传导性聋,双耳患儿早期手术修复,或用助听器,单耳患儿可在学龄以后手术。重度听损有条件者可安装人工耳蜗。( p/ d9 t) P9 E
社会上应广泛开展遗传学咨询活动,大力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完善基因诊断水准,开展遗传性聋的产前诊断,降低遗传性聋的发病率。0 ?% q( f3 a: ?* z) M" x- y4 Y' q! [
: w( n% @7 T4 ^+ ?1 F% v
二.老年性聋1 o; b$ Q& {6 M2 y4 k
老年性聋为自然衰老过程,是生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目前尚无法制止,但老年性聋与许多外界因素有关,因此应注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如避免噪声刺激,调节精神心理状况、节制饮食,特别是高脂肪类饮食,戒烟忌酒,积极治疗身体其他病患,特别是心血管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另外应注意适当体育活动,勤于动脑,可避免过早出现老年性聋,并延缓进展速度,尽可能保留较好听力。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凡能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均可改善老年患者的听力,如降血脂促进脑组织代谢,改善颅内静脉回流和降颅压等药物,以及理疗、推拿等综合治疗均可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
% ]" p+ B5 ?1 t9 k1 `有学者提出老年性聋与血中锌含量下降、维生素D和钙代谢异常有关,Shamban认为60岁以上老人耳蜗血运中含锌量下降是听功能衰退因素之一,主张用口服大量锌制剂3-6个月会有效。Yamazak建议用维生素D治疗6-10个月听力可有一定改善,其他如维生素E或适量的维生素A对老人也是很有益的。" T% O9 s+ j2 v! D
7 [" Y! X0 ?' S5 Q; H: t
三.中毒性聋* T4 l; {& |2 X- t+ s
1. 医生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适应证,慎用耳毒性药物,必须使用时采用最小有效治疗剂量。用药前医生须对患者说明本药的耳毒作用及中毒症状,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可疑的中毒症状时考虑停药。 w+ Y, Q2 m% j" n& k; x7 s7 c
3 b- y+ `0 `7 Z, e
: x% M: h4 a9 l. e6 S* g5 E2. 有明显耳毒性聋家族史者为易感个体,用极少药物即可招来严重耳聋,用药要慎而又慎。
2 Q8 _/ j w: n' r# T6 U3. 必须用药者要定期测试听力。
7 S9 `' R& [0 S" T4. 必须用药时可同时用保护神经药物:维生素A、维生素B等;消炎痛、催产素、甲状腺素等可拮抗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作用。
. z2 r+ r; X% \5. 肝、肾疾患、糖尿病患者已有感音神经性聋时少用药或尽量不用。8 H/ z) A' Z# I2 C/ t+ K
6. 避免应用有毒性协同作用的药物,对一种氨基甙类抗生素出现中毒时不可用另一种耳毒性抗生素代替。
+ G0 U6 B/ d, A7. 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如噪声、高温,尤其要注意保护婴幼儿和老年人。+ a# E+ C( I3 p+ U o# f9 U: A/ c
2 R1 H) f2 i3 ^" A% j四.声损伤9 ?) [8 a0 D5 H: r* W% j9 a
1. 噪声控制/ e" b5 P' k& e4 P* H$ K
这是根本办法,由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入手多方面,采取措施、清除声源,降低声强,限制声传播,隔声,吸声,防震等,制定噪声卫生标准,噪声允许标准90dB或85dB(A),每日工作8h(TTS恢复要16h)。
: b9 U. S. f5 S5 p, K2. 个人防护5 D) J! z. C! G! _# E) [
这是减少声损伤有效措施,特别是噪声控制未能达标时更为重要。防护用具:耳塞、耳罩、隔声帽。80dB应用耳塞,90dB应用耳罩等防护。紧急情况下应用棉花等软物或小手指堵塞,爆炸发生来不及躲避,应就地背向爆炸源卧倒,张口呼吸,减少受伤程度。
4 k- D- b ], {9 v3. 卫生监督! z1 I6 i. {! _8 s3 q, l9 ~* c% e" q6 D
就业前检查听力,神经性聋者最好不录用,接触噪声者定期测听,及时发现早做处理。工厂应定期检测工作环境控制噪声。加强对爆炸物、高压容器和易燃易爆物的管理,消除各类爆炸事故的隐患。& h8 o8 p( f( P0 M0 M2 M1 I8 N
8 P- m8 q4 z# W% a# G7 i
五.突发性聋
- X5 ]; D& `5 ?; c8 n' R$ Z0 j( ]2 z* C+ e+ T5 \. n
1. 重视娱乐噪音对听力的损害:培养起保护听力的良好习惯,比如把音量调小、佩戴耳塞或者选择合适的耳机,在地铁上尽量不要听音乐,不要长期待在高强声音的环境中。
5 P" h5 \2 i" ?4 R% y' l$ K& }2. 预防感冒:生活规律,注意卫生,适度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以利预防感冒,降低突聋发病危险。
* a! W% n% f$ V! ^# Y5 v$ A3. 勿过度劳累:尤其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应劳逸结合,释放压力。0 H4 J3 _+ P C* H& d0 X/ ?! V
4. 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心情愉快舒畅可调节人体内神经体液平衡,避免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障碍导致耳聋。8 k E3 Z/ f9 Y
5. 治疗原发病:有全身免疫疾病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发生耳部并发症。
* f2 ~+ A) I/ p& s3 I3 X0 m
5 V+ A! S& x9 x7 t# R! T7 H8 K! f3 s
2 m) p! T3 E- x. p! N
+ H" c7 o; U, |( c, `
9 e! a2 J5 `: h2 |4 E) _- ~0 T8 g9 a- n" n/ E$ `
H D6 o( B, V5 K9 n7 x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