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0134|回复: 5
收起左侧

浅析岳飞之死

孤芳我自赏 发表于 2021-2-5 22:3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孤芳我自赏 于 2021-2-5 22:40 编辑
2 |& E) I7 L1 c, b( y$ g) P1 }& Z# R0 j7 b: E: m+ e" X  W
                  文/ 北府寄奴
/ E1 p. A  k7 X* }" \  h3 ?/ m
7 B% D: }5 a' Y5 v一部宋史几经易稿,最终由元朝脱脱著成,而其中史实争议颇大,一直是历代史学者头痛所在。在史学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研究赵构在位36年绕不开的一本书,本文试从该书解析岳飞之死。
" O# i- K7 P/ l( O, Z) W; D- i   赵构在位36年,先用建炎为年号四年,后改年号绍兴三十二年。
/ T% s+ X. l& i  一  淮西夺兵
: f. E0 j3 {( l  w& [9 [- s绍兴六年,金国册立的伪齐刘豫王朝出兵攻打南宋赵构王朝,刘豫这次南下军队号称五十万,南宋淮西首当其冲,负责守卫淮西的刘光世兵团七万多人当时感到十分吃惊,认为淮西不可守,主动放弃了淮西,防守长江防线马家渡。这时幸亏张俊援军赶到,张俊部下杨沂中与刘豫之子刘猊发生决战,刘猊大败而退,刘光世得知刘豫军队大败后也派其部下王德、郦琼、靳赛等将追赶,刘豫军队败退。
8 t; G, Q3 o8 Q9 H* |- ~刘豫军队被打退,朝廷对张俊、杨沂中大奖外,同时对刘光世擅自放弃淮西进行了处理,刘光世被免职。(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a, _" B0 j! G3 o9 K其实,导致刘光世免职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军阀与朝廷权利斗争剧烈,宰相张浚想以此为借口收回部分军权,减少军阀对朝廷的压力。“初,张浚在相位,以诸大将久握重兵难制,欲渐取其兵属督府,而以儒臣将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2 M2 U5 O5 _" _: e
岳飞听说刘光世免职,就到朝廷来争取刘光世军队的领导权。朝廷本来感到军阀权利太重,有尾大不掉难制考虑,借机把刘光世给免掉了。如把刘光世的军队让给岳飞掌握,岳飞已有军队五、六万人,如加上刘光世军队七、八万人,更加尾大不掉了,朝廷如何制得了岳飞。所以,朝廷不会把军队给岳飞。: ^0 i& U, M% @2 q
然后发生了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对话。
% A7 @; }4 h7 v0 |飞奉诏诣督府,与张浚议而淮西之兵,犹未有所付,浚意属吕祉,乃谓飞曰:“王徳为将,淮西军之所服也。浚欲以为都统制仍命吕祉,以督府叅谋领之,如何?”飞曰:“徳与郦琼等夷素不相下,吕尚书虽通材,然书生不习军旅,不足以服其众。”浚曰:“张宣抚如何?”曰:“飞之旧帅也,然其人暴而寡谋,且郦琼之素所不服。”曰:“然。则杨沂中尔。”飞曰:“沂中视徳等耳。”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也?”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以正对。”《宋名臣言行録别集巻八》$ T- r, i9 Y5 H3 Q' ?  u
意思就是别人都不行,只有我岳飞行。6 T- ~- H1 C- n* Z. s
二  拒绝接收5 J, o' E; c; o3 A* b' _
岳飞见朝廷不把军队交给他,就以辞职为名要挟朝廷,借口为母守孝上了庐山。当时宰相张浚想乘机把岳飞给免职了,于是派参议官张宗元去掌管岳飞的军队,但遭到了岳飞部将张宪的拒绝。朝廷另一措施催促岳飞任职。“上命参议官李若虚、统制官王贵诣江州,敦请飞依旧管军。如违,并行军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巻一百十二》如违,并行军法,说明朝廷对岳飞的措施已到了免职甚至可能处死的地步,由此可见,朝廷与岳飞矛盾十分剧烈。岳飞在重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起来带兵。“飞然之,遂具表待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巻一百十二》岳飞虽放弃要挟朝廷的要求,但皇帝赵构对岳飞委婉地提出了警告:“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第二天,赵构对辅臣说:“岳飞举止已有忿忿之意矣。”
2 t) D' [& C5 h- f3 Z1 j朝廷接收被拒绝,这才是赵构起杀心的开始,张宪因此也被卷入案中被杀。5 X3 S, _* _& B6 }4 `* \
三  擅自扩军
. A4 W; u* f# j; ?7 ~绍兴八年二月,岳飞请增兵扩大队伍,遭到皇帝赵构的拒绝。
0 ]5 W, J2 p/ @5 z6 V“绍兴八年二月壬戌,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乞増兵,上曰:‘上流地分,诚阔远,宁与减地分,不可添兵。今日诸将之兵已患难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y, w) P( @! q5 H
绍兴五年之时岳飞之兵为五、六万左右,但到绍兴十年,岳飞部队有记载达十万左右,其中包括擅自收编洞庭湖杨幺投降之义兵。
7 t! y" e- M" Z2 H1 o1 Y  k4 i四  任用私人- i  Z+ h! p% c0 V
绍兴六年前,朝廷对岳飞在他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安排自己信任的亲信提出的地方官人选基本上照准。
: T- V3 n; u7 h; I6 U+ M“绍兴四年秋七月丁丑…武功大夫、神武后军干办官张旦为左武大夫唐邓郢州襄阳府安抚使、知襄阳府”、“武义大夫、荣州团练使李道充四川都统制;承信郎、神武后军准备差遣周识为右承奉郎,知郢州;承信郎、神武后军准备差遣孙革为右承务郎、签书襄阳府判官厅公事。皆用江西、荆南等州制置使岳飞奏也。”《建炎以来第年要录》
" a6 I  m+ W/ @8 _“绍兴四年八月甲辰…右朝请大夫、权荆南制置司参议官卢宗训知徳安府;武翼郎、合门宣赞舍人张应知邓州;修武郎髙青知唐州;承节郎舒继明为成忠郎、合门祗候、知信阳军;左文林郎李尚义为左承事郎、通判襄阳府;右承直郎党尚友为右宣教郎、通判邓州。皆用制置使岳飞奏也。”! F- A+ M6 C: ?$ @
“绍兴四年十有二月丁丑,左朝请大夫知江州陈子卿为湖北制置使司参议官,用岳飞奏也。“: j4 k( {7 ^1 u
“绍兴五年秋七月…丙戌…左朝散大夫、荆湖南路转运判官薛弼;左朝散郎、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刘延年,并直秘阁。…既而荆襄制置使岳飞言:弼、延年赏薄,乃又进一官。”
3 c# x) l' ?. ]6 B# x2 Y( E2 _* a但绍兴六年后,朝廷开始拒绝岳飞提出的地方官任用请求。- A7 D. L2 H6 u
“绍兴八年十有二月己巳,…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乞差胡邦用知靖州,上曰:‘郡守牧民之官,亦藩屏所寄,当自朝廷选差,若皆由将帅辟置,非臂指之势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I& y- ^) ]! j! V5 w8 ?) V
五  结交大臣8 j  d( L- ?( g# C" I
岳飞采取各种手段收买朝廷官员。如:原参知政事孙近,也就是胡铨提出要砍王伦、秦桧、孙近三人之头,说这三人卖国求和。这孙近当时任参知政事,想不到竟然会被岳飞之事而免职。如:
* ^5 k( L$ s7 V$ z“绍兴十有一年正月庚申,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孙近落职。御史中丞万俟卨论近顷帅绍兴,与士交通甚密。及近执政,或得禁中密语,往往漏之方诸帅,还朝并寘右府,近遂唱为议论不合之词,欲深结将帅之私恩。及闻乌珠屯泗之始,岳飞就鞫之初,则每对宾客,喜生面颜,故有是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8 D7 P. Y1 E( i& i2 o
又如:收买辛次膺未遂。“绍兴十年,金人败盟,次膺有故人将漕湖北者,拟寄居鄂渚而依焉,及见岳飞,待遇甚厚,力留次膺寓居。次膺亟归语兄弟曰:“岳飞握重兵昧保身之策,祻将及矣!”飞厚赂其行次膺,不受遂入鄱阳寓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r2 S+ j2 G8 s  B
又如,与士交通甚密。士是朝廷的大宗正,这大宗正来头不小,宗正是管皇帝的家族,其同姓本家及异姓亲戚的,也就是管理赵构皇族的负责人,岳飞一个武将竟然与士有联系,可见岳飞势力壮大得有点吓人。9 G& [7 z( ~% X5 i9 v# C
六  妄议皇储
, Z6 L5 H' \# G. g6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提出建皇储。绍兴十年,赵构此时才三十二岁,但膝下没有亲生儿子,当时养了一个儿子,是赵匡胤的后代,名为赵伯琮。岳飞提出建皇储,明显是让赵构的养子赵伯琮确立为皇储。大臣妄议皇储上大忌,况且岳飞是带兵在外的武将更为赵构猜忌,赵构当即驳回,言此不是大臣所能言的。5 c* K5 _$ U/ h. y2 P/ ?
七  淮西逗留, p1 c: t+ w2 d. C
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国重兵入侵淮西,这次金国几乎把能调动的军队都调入到淮西战场,号称五十万(有说三十万),其目的是想消灭南宋王朝。如此同时,南宋也是把全国能调动的重兵全调入淮西战场抗金。当时大将张俊、刘锜、王德、杨沂中等都到了,后来韩世忠军队也到了。结果,岳飞军队没有投入到淮西战场,赵构一次又一次催促,连发十三道诏书,岳飞全然不顾。后来,金军被张俊军队在柘皋打退了,金军撤退到濠州。过了二个月,岳飞军队听说金军撤退了,也勉强起兵来了,但仅走了几十里地,其军队移到舒州一带地方,此时金军已从淮西退走了。8 l* ^* J& X6 v! [& I* C- r* @* E
柘皋大胜金军是南宋建立以来从未有过一次大胜,高宗赵构以奖励柘皋之捷召集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不会引起岳飞的猜疑,然后名升实降,给以升官,扣押在朝廷,不到他们势力范围。! U' A8 Y  U: {4 H6 B
“上以柘皋之捷召韩世忠、张俊、岳飞并赴行在,论功行赏。时世忠、俊已至,而飞独后,桧与参知政事王次翁忧之,谋以明日率三大将置酒湖上,欲出则语直省官曰:‘姑待岳少保来,益令堂厨丰其燕具。’如此展期,以待至六七日,及是飞乃至。上即召同入对,谕旨令其与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林待聘,分草三制,是夕锁院。壬辰,武翊运功臣、太保、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节制镇江府、英国公韩世忠;安民静难功臣、少师、淮南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济国公张俊并为枢密使。少保、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并宣押赴本院治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
5 O5 t$ Z5 J- O岳飞被免军权后,御史于是对淮西逗留之事弹劾他,岳飞不得不提出辞职,接下来岳飞从枢密副使降为节度使。
/ p3 C" z# s$ A" A+ X1 B) z“甲戌,少保、枢密副使岳飞复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旣劾飞罪未报,御史中丞何铸、殿中侍御史罗汝檝复交疏论之,大略谓:飞被旨起兵,则略至龙舒而不进;衔命出使则欲弃山阳而不守。以飞平日不应至是,岂非忠衰于君邪?自登枢筦,郁郁不乐,日谋引去,尝对人言:‘此官职数年前执政欲除某,而某不愿为者。’妄自尊大,略无忌惮。近尝倡言山阳之不可守,军民揺惑,使飞言遂行,则几失山阳,后虽斩飞,何益?伏祈速赐处分,俾就闲祠,以为不忠之戒。卨章四上,又录其副示之,飞乃丐免。故有是命。
: |+ O% S7 K7 S% v8 l8 h3 k”《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
3 ~: M8 [2 K: k/ m) c    处死岳飞的罪名
& U  b  c( M: _1 [$ ^ “癸巳,岳飞赐死于大理寺。…飞以众证坐尝自言已与太祖俱以三十岁除节度使,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敌犯淮西,前后亲受札十三次,不即策应,为拥兵逗遛。当斩!…诏:飞赐死,命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扬沂中莅其刑。”
7 ~% x& d9 y- s9 `6 G同时,岳飞同党也遭处罚:“诛宪、云于都市。参议官、直秘阁于鹏除名,送万安军;右朝散郎孙革送寻州,并编管。”3 N  s. `! B. j+ G' `
从此看,岳飞主要的罪名是淮西之战奉十三诏而不遵,按宋律,一次奉诏不遵就够杀头了,至于莫须有的罪名只是民间传说罢了。
; ^8 U7 s9 ~9 S, S9 Q( S岳飞被赐死后,朝廷命张俊部将田师中掌管岳飞军队,未受阻扰,从此岳家军已正式不存在了。
, T7 Z+ \! \0 C1 r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即公元962年,曾立下秘密誓约。誓约里的内容共三条:一8 ~. t, G5 ^: X
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誓约中明确指出宋朝皇帝不得杀大臣和言官,否则必遭天谴。
& e/ d# E4 l0 Y& v* C3 n' M岳飞之所以被杀,是中央收归军权和地方军阀的矛盾。韩世忠上交军权就能保后世富贵。岳飞归根到底是一武夫,政治敏感性不强,终惹杀身之祸。其实在辞职上庐山张宪拒绝接收时就埋下了祸根,淮西逗留只不过上矛盾的爆发和杀人的借口。) ^! T- r% C! ?# S+ S  p. {" c: b
岳飞的翻案& d& i% \* ^- N( ~# q" B2 q  B
赵伯琮继位后即为宋孝宗,宋孝宗恢复了岳飞的官职,并发还给他的财产,岳飞之子岳雷也官封兵部侍郞。开禧二年,对金进行宣战,为了塑造一个英雄与一个奸臣。于是把岳飞塑造成战争英雄,封为鄂王;把秦桧塑造成卖国之人,改谥秦桧忠献为丑谬。
  K# {/ J1 k4 m* C/ i( x- q : t3 s' Z! Q! P* |5 P
岳飞之孙岳珂编了一本书《金佗粹编》,书中歪曲事实,为其祖父岳飞虚构战功,把岳飞编成百战百胜的英雄,并把岳飞马家渡逃跑改成岳飞独战抗金,淮西逗留却悄然淡化处理,而把秦桧进行了丑化,并把岳飞与赵构的矛盾隐去,岳飞被杀的主要原因变成了秦桧投降金国,所以要害死岳飞。其原因可能是:岳珂不敢把真实处死岳飞的高宗赵构进行指责,因为他是当朝皇帝宁宗赵扩的高祖,只好退而求其次,把矛盾转移到了宰相秦桧,是秦桧因为“岳飞要抗金”而害死他,  r6 s1 P$ M9 `: r; M$ |  n
岳珂打出了岳飞“抗金牌”,得到了普遍的同情;而把秦桧打出了“汉奸牌”,得到了人们普通的憎恨。% E4 |0 @: b& T. z+ C
从此以后,南宋以后史臣与百姓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岳飞成了抗金英雄,而秦桧成了害死岳飞的奸臣。
  l* v) X6 B$ T9 C7 U' M从此以后,宋元明清,无人纠正,这是非颠倒的歪理得以代代传下来,《说岳全书》一出,岳飞更成了百姓心中的抗金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孤芳我自赏 发表于 2021-2-5 22:4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aiqi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漂亮女人 发表于 2021-2-6 09: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君疑臣而不诛则臣必反.岳飞时任枢密副使,这可是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副部长,手握全国半数的兵马大权,而秦桧做为宰相,就算有天大的胆量,又怎能够陷害死岳飞,这其中如果说没有高宗赵构的意思,恐怕没人会相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丁 发表于 2021-2-6 09: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喜好把自己的道德标准投射到历史人物身上,所以《三国演义》比《三国志》受欢迎,人们普遍相信三国演义。因为历史真相是残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府寄奴 发表于 2021-2-16 21:0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总是在野史里出现,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媳妇,史记是君王的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司马 发表于 2021-2-17 03: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不可信的就是历吏,最无耻的科目就是历史。我不读历史,偶读,也是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