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1.中心城区交通发展战略 构建城市快速路体系疏导过境公路交通,城区内部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通过鼓励慢行交通、绿色交通发展,增加停车配建等交通设施,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系统。 2.中心城区路网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田字+格网”的干路网结构。规划新增由107国道耒阳绕城段、320省道竹市至朱子塘改线段、竹市至哲桥的货运公路组成的中心城区外环线,为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提供便捷通道。 规划蔡伦大道、神农大道为城市快速路,进一步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中心城区主干路网“五纵、六横”。五纵:三顺路、白沙路、西湖大道、德泰隆路-群英路、耒水大道。六横:富民路、青龙路、武园路-城北路、耒阳大道、纬九路(暂名)、永耒路(暂名)。 3.交通设施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设置公路长途客运站6处。保留现状五里牌汽车站、水东江汽车站:扩建灶市汽车站;搬迁湘运汽车站至神农大道、富园路交叉口;规划新增武广汽车站、红眼塘汽车站(灶市街街道南端)。 推进城乡公交-体化进程, 规划综合客运枢纽5处,中心城区武广汽车站、红眼塘汽车站、水东江汽车站、湘运汽车站、五里牌汽车站兼做城区公交换乘站、城乡公交换乘站。 规划公共停车场面积按照人均0.75平方米配建,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用地占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占10-20%。鼓励商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配套停车场对社会开放。 规划按半径0.8-1.2千米设置加油站。中心城区设置27处,其中现状加油站25处(含已批),规划新增加油站2处,新建加油站每处用地0.12~ 0.25公顷。 4.中心城区鼓励慢行交通发展 以实现城市整体交通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和提倡慢行交通,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步行、非机动车与公交系统的紧密结合,达到引导“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 出行的目的,减少人车冲突,确保城区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推进城市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建立“公交优先”的公交体系,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率达到18%以上。 6.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结合保留山体、耒水等自然生态资源,城市广场、综合公园等公共空间,设置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慢行线路系统,提高慢行交通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凸显山、水、城等耒阳特色空间品质。利用规划带状绿地、滨水绿地、道路沿线自行车专用道,在耒阳市中心城区 构建慢行交通网络。规划设置专用慢行线路、沿城市道路慢行线路两种慢行线路类型,共同构成连贯、完整的慢行道路网络。 近期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21.0万人,城镇化率57%。城镇人口69.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56万人。 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131.0万人,城镇化率68%。城镇人口88.6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6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