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21-5-1 18:44 编辑 * A* @* L; \) ^* X+ D
% ?" U: r& ~. {+ q
# \ T% y: N. r4 G6 p: B! n5 N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一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为之而死也心甘情愿。二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就觉得此生无憾了。不论哪一种理解,它都是极言道对于个体人生的重要性,明确地指出道高于人的生命。+ V7 P; E9 w" C5 [; |
' u! S2 d/ t. Y; p- ~9 T
近来看店到一篇题为《陈某甲为何辞官不做》,不禁让人唏嘘。
9 p+ V( }! k6 v/ h* Y
1 r' Z6 n2 l& s) m' y& @时间临近端午,让人想起端午节纪念屈原,形成一个独特的端午节文化。当然凡事都有其来龙去脉,先弄清楚为何要纪念屈原,屈原是什么人。
4 m7 P9 |+ P& \
( |2 H" J$ F- ]9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翻来历史的记忆而追古抚今,才会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也许这就是盖棺定论吧。屈原是楚国贵族,官至三闾大夫,此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是中国历史赫赫有名的诗人。
+ o0 Y+ H3 p9 M1 w+ E2 F
. k- G# E, V/ Q2 \8 P5 K7 H$ `因为刚直不阿,勇于直陈时弊,遭到公子子兰的陷害,被楚顷襄王流放。看到楚国奸臣当道,楚王被蒙蔽,楚国国力江河日下,屈原忧心忡忡,但又无可奈何,在绝望中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为纪念这个忧国忧民的三闾大夫,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人们包粽子散在汨罗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N& ?' K, n3 s) ]5 H4 o- D
. U; ^; C8 K) E* v/ o* a屈原之死,为楚国的灭亡敲响了警钟,最终遭到强秦的攻打,楚国无力回天,以灭国而告终。& g3 k3 X! f/ D1 B7 U
* {& _( x b; }( T$ V9 s! Y
通过这件事情,“世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发自内心的呐喊!中国从古到今但凡清官皆难以独善其身,海瑞如此,袁崇焕如此,陈某甲亦如此。% g' B R% B8 H6 n6 J% h; i( o# q
看了《陈某甲为何辞官不做》,里面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巴东地广人稀,民风彪悍,属于典型的穷乡僻壤。陈书记因地制宜地出台各种治理巴东的方案,改变了巴东的精神面目。
+ g, F1 o% Y% \5 E
7 m9 W' [: s0 {5 w& V当然,在他用廉政手段治理巴东的时候,所面临巨大压力是巨大的。用他的话说”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感觉活得才有力量;做一个干净的人,我感觉活得很轻松;做一个有爱的人,我感觉活得很幸福;做一个心存敬畏的人,我感觉活得才踏实“。得到“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难得的基层老百姓认可的好干部”的好评。
9 S6 F1 \6 W* P6 p按他话说“当你真正把一件事情想得澄澈透明,你甚至会觉得整个宇宙都在帮你论证这件事情的合理性”。4 ~0 ~: X" D( ]- h+ l
: W* T& I( ~9 l
当他卷铺盖走人辞官不做的时候,让我仿佛看到另一个悲剧式的“清官”原来当的那么辛苦,仿佛属于一个时代的另类,也与官场如此的格格不入。当然,如果以牺牲个人政治利益,而能警示世道,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这个官辞的也算很有价值了,2也许这正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典范吧!9 n' d, z& ~; w6 V9 E
& G' ?# ]" m2 i( {
历史有时候会出奇的巧合,正如人心一样,经过几千年的蜕变,几千年的文明,有时候稍不留神,就会开历史倒车。就像明朝的子民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个堂堂大汉民族被异族统治两百六十多年。就像请末民国初期一样,中国人进化成群龙无首,过着不知所以然的日子。- _) o7 I& {( {
/ W" v% ~, ?) W/ b# P7 V通过陈某甲辞官不做,充分折射出当”清官“是如此的难以为继。
1 R5 I5 W" W' H* D: o8 b6 g; E. y7 c4 v# l% J. r5 n( D
朝闻道夕死可矣!陈书记既然以清官的形式辞官不做,在波涛汹涌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的确属于明智之举。, v) E' T- V, i
' c0 C: B3 G- s7 W6 n1 v" j1 Y
如果屈原一死明志,能够唤醒楚顷襄王广开言路,亲贤人,远小人,楚国一定可以重振雄风!如果有些人牺牲个人利益,而能唤醒整个民族的觉醒,能够让各位肉食者反躬自省,这难道不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典范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