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以“励志”“努力”为名的偶像梦想,不过是商业运作、资本逻辑共谋的幻象;受制于“你一票我一票,某某才能继续跳;你不投我不投,某某何日能出头”的情感绑架,就很有可能沦为资本操控的提线木偶。 " L; U5 c3 }3 Y: C" \6 U/ u9 a
就在前不久最近,为了给“偶像”投票而大肆浪费牛奶的“倒牛奶”事件引发了各界极大关注,新华社等央级媒体纷纷发声,强烈谴责这种抛弃底线的浪费行为。
# h$ }9 c" P+ P1 j& h* U$ P2 D- {$ h6 D
+ M$ e5 [; m& l0 |# e7 o p5 ]
“倒奶事件引发的热议不仅仅是因为对食物的极大浪费和亵渎,更深刻反映出的是事件背后所蕴藏的,饭圈中所涉及的资本、艺人、粉丝三者之间的权力极为不对等的关系。”就在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实坦言:“资本力量一直扮演着‘霸权’的角色,理想的关系是三者保持平衡,但是三者的平衡是‘协商’的结果,是一个同时包含着‘抵抗’和‘收编’的过程。陈实谈到:“饭圈原本在圈外人看来是比较‘理想化’的小圈子,但是通过一次次争议事件,使得饭圈生态问题也一次次出圈,不再被视为圈子的局部问题,而是蔓延生长为社会公共性问题,其中涉及了诸如食物浪费、企业、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缺少,青少年群体非理性追星行为以及媒体平台如何正确引导价值观等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 O n! j! J4 M! S0 g; }1 V
/ a/ ~/ y" ^; {* h 5 e9 |/ X: |! W$ ]
是什么为何导致“饭圈”乱象频出? . x) o1 o+ w% f9 _. b
: O3 D6 M0 E7 c9 |+ U( ^0 z; N: n9 i
“饭圈”群体中,不少是年轻的“95后”“00后”,因为年龄和经历等因素,其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一些不良诱导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参与到“打榜”、骂战等恶性行为中,造成不良影响。 ( w! y4 f4 Z) a( M% H5 x+ R# F
与此同时,在“饭圈”乱象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还容易沾染上言语侮辱、人身攻击等恶习,有的甚至构成网络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 O" R3 b6 ? @# `2 y' L* g 就像部分网友所述:饭圈和其他圈子相比有一个本质的不同。 为了提升爱豆的影响力,向外发展是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整个饭圈的行事作风就变得更有扩张欲望甚至是侵略性。不分场合的安利,和别的爱豆攀比,和其他圈子互撕,把外界不同声音一律审判成营销黑。 当这些本具有很强攻击性的行为引发了不良事件后,又会清一色的标榜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然后和搞事的粉丝割席,从来不会圈内的自我反省,因为会有损爱豆形象。饭圈本就是向外扩张,侵略性,攻击欲望强烈的圈子,也就注定了这个圈只会生产出这样的人。 最后造成外界对饭圈的极度不满。
! a6 }$ P0 [, Q y1 l- x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是:饭圈乱象无良媒体营销号难辞其咎,流量至上是弊端。 ) E) N& o0 v' U% U# b# R
图源:新浪微博 如何能够理性的去追星? $ {; P/ m5 j( n& R
! i4 M+ S8 B: J
8 Y& |, d+ v- Y7 y 正如在很多理智追星倡导书中提到的那样,粉丝们应当在网络上保持警惕并识别、避免不良行为和言论。同时,理解追星的目的也是同样重要的。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发布的一篇文章总结了粉丝追星需要注意的几件事情:
, C* {/ `: G4 l/ E
1、没有人可以决定谁是“真正的粉丝” 也就是说,粉丝不需要证明自己是粉丝,也没有义务去参与“打榜、反黑和集资”等“饭圈”行为。很多人大概会同意,我们喜爱某个明星或作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人生体验,而不是为了把热情消耗在掐架、控评、打投,这些毫无正能量的事情上。 3 {& F4 y) m2 m- b5 m2 }; o9 q
2、 辩证地看待一切 粉丝需要批判性地看待明星的作品以及网络的舆论,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 g+ M& U# g8 U6 x7 b( h
3、 做自己的决定 加入“饭圈”、成为粉丝应当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由周围的环境和他人决定的。追星应该给生活带来正能量。
' a f/ g' z0 G& o! F6 h1 y1 I
2019年10月5日,北京,某组合为解散场演唱会排练舞蹈,练习室外粉丝人山人海 图源:CFP! Z6 Y6 ^ g0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