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游戏似乎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在大街上,在咖啡厅里,在公司闲暇的午休时中,在深夜卧室的房间中里,手机游戏以远超电脑的便携性逐渐赢得了用户的倾心,但也滋生了一些不好的因素,比如说未成年沉迷其中,甚至因此走向犯罪的道路。6 L' u3 j0 f. e9 _" y- ^
; ~' ?) n( V. I; q* Z& E0 A
《王者荣耀》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手游,很多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款游戏,包括小学生,不少中小学生就因为沉迷王者荣耀而荒废了学业,那么王者荣耀害了多少中小学生? 8 q/ W9 h, m* D8 c3 H+ |! g2 C/ P8 y
) o( p/ h# Q( x+ a: v$ P* m, v0 ?& K6 r' S% F& @ e) B+ s1 ]
7 a7 m* n. N6 P. g3 Q/ R% W( y2 _
你可以到处中小学生在公交车上,地铁上争分夺秒的玩着,甚至在公交车上交流着《王者荣耀》 图片来源:百度 ' Y5 G8 H$ F$ m4 P- X
* c2 O1 p8 }( u; d
- s! [7 }+ H6 }- y& ^; d
0 U3 O1 Z5 z# ?# n+ s3 m
) g. h$ v# y ?7 l& h: { 早在2017年,小编曾经看见了一位家长在网上写下了这样一封控诉信,当时在各大中小学家长群里流传着这样一封信:
2 Y. Q$ F( |8 w1 P) u
1 N9 N! J" U( t3 a, ^! g4 @+ [: x2 e2 r
我是一个15岁(初中二年级)孩子的父亲,一个痴迷王者荣耀手游孩子的父亲。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我只有这一个孩子,我的孩子在没有接触“王者农药”这款游戏之前,在班里保持10到15名,父子沟通也比较顺畅。初二之前为了联系方便只给他用的非智能手机。但是一个寒假在和几个王者荣耀游戏玩家的同学几天交流后,我的孩子不能自控了,开学后疯狂的到爷爷家、姥爷家凑钱买手机,最后终于得逞了。为了收回手机,无数次鼓励的话,表扬的话,严厉的话都说尽了,最后孩子说如果不玩游戏连学校也不去了。细节我就不再描述了,因为“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它的规则是要天天练,否则封号、降级、赛季等等都受影响,导致我的孩子天天就是游戏,和同学联机,早了十二点睡觉,晚了两三点钟,关键不是我家一个孩子,而是好几个孩子半夜联机,可见这款游戏的影响力。实在看不下去了,去管教一下,你看见孩子的反应简直就像魔鬼。那位17岁的学生挥拳向他母亲,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如果游戏中断一下,就会被封号,就玩不了了,前面得辛苦练级就白费了!我的孩子以前也接触网络游戏,但是没有沉迷其中,电脑设上密码,就可以有效的管制,可是现在的随机游戏,怎么管制?我是家长,我还得养家糊口,我还得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不可能分分钟盯着他,手游没有有效的管控手段!可是我的孩子这样了,我怎么办?我将来怎么办?我的孩子还有将来吗?当我在网络上看到为了家长不让玩游戏十几岁未成年的孩子自残,甚至跳楼的惨状我恐惧了,我认怂了,谁让我就这一个孩子呢 ?能不能让游戏开发者放我们一马,放过我的孩子! / t3 T+ l, g z5 Y
也是早在2017年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的一篇文章《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在网络上传开了。' ~0 c: t3 y9 P* H
5 q7 X+ E% ^" P4 C6 V: ^) j 蒋老师讲了三个重点: 1、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那种专注、那种迷恋、那种爱慕、那种笑逐言开……那种表情是我们一直渴望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也是他们一点点都不舍得给予我们的,更是孩子在成长之后渐渐消逝掉的。我之所以痛恨是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位家长,更是站在一线的教师。 2、可能很多人会不赞同我的观点: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手机的功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购物、导航、游戏、停车、挂号、点菜、偷菜、拍照、听歌……为什么还要苦口婆心地反复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W! ~+ b3 m9 P4 N! m
3、手机是把双刃剑,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利大于弊,我们能自控,我们不会沉迷,我们不会打争霸赛直到凌晨3点,我们不会花大把的钱去买游戏装备,我们不会时时刻刻感到手机里有人在呼唤自己的魂魄。但孩子呢?( \) I- W5 A& x
8 K/ a7 r8 i4 s5 x& ?! d6 Y
蒋老师不无担忧地说,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黑网吧”是迫害孩子的“凶手”,现在智能手机普及,手机游戏产业繁荣发展,智能手机游戏成为了新时代的“黑网吧”。, N# b0 h/ H/ O* D: e5 S& S" a @
5 C5 s& a8 E3 a3 n$ x) R8 a
蒋老师承认,中国的游戏走向何方,这不是家长、老师所能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反思,孩子在想什么、玩什么、聊什么,你关注了吗?你和孩子聊理想时,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定位了吗?除了游戏和升学的分数,孩子的人格教育,我们重视了吗?” 图片来源:百度 我们家长能做什么? 第一,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爱和鼓励。事实证明,在温暖、有爱、安全感十足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内心更加健康,对虚拟世界的依赖性也更小。 第二,鼓励孩子在学习之外,培养多种兴趣,比如,唱歌、跳舞、阅读等,或者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当孩子的注意力在积极、正能量的事情上时,自然不会有心思沉溺于网络游戏。 第三,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运动让人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增强毅力、自信心,这些都有利于孩子抵抗网络游戏的诱惑。 第四,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和自律能力,目标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拒绝干扰;自律能力,可以让孩子学会抵挡诱惑。 第五,如今,不少父母自己是“低头族”,却在抱怨孩子是网瘾少年,“不想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六,如果孩子的网瘾、游戏瘾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地步,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外界的帮助,如相应的治疗机构和心理医生,他们都会给予更专业、更有效的指导。
. r3 ~' V, J) u0 | 5 g4 V; l6 i( o- T( u+ H
6 Y4 ]+ U! ^9 [
2 ?/ j6 l4 Q% H! z(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