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民经略 2021年05月28日 08:29
' p m. x# n$ D( j: v5 p
! k) Z' s* M. m! ]4 c* [ H& @/ A5 ~6 F9 g9 G
* [' g* A& y- X: O2 X- I1 I: T; G6 I! K# S+ ~$ y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句话适用于每个时代,也适用于2021年。
01
每当货币泛滥,大家都担心钱贬值,寻找资产避险。
现在水大吗?
相对17-19年,还是大的,尤其是国外。
2021是资金的一场盛宴。
拜登霸王硬上弓,美国天量撒币。这种天量撒币,不管怎么稳,一定会向外围溢出、带来资产的泡沫。
除了钱的泡沫,还是钱的泡沫!
更残酷的是,如果这次没抓住优质资产,等泡沫破灭,央行再次放水救经济,平民只会被再洗劫一空。
水涨船高,一个万物暴涨的时代似乎到来:大宗商品在涨、比特币在涨、房产在涨、股票在涨。
可暴涨真的是市场火热?
非也。那只是富人在抢夺核心资产升值而已。
2020年至今的资本市场就说明了一切:一边是漂亮50,一边是要命3000;一边是深沪房价拼命往上涨,一边是北方部分城市房价跌回4年前。
对资本而言,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对劳动力而言,这或许是最坏的时代。
这就是真实的2021年,魔幻的2021年。再不参与这场资金盛宴,只能沦为这场财富收割游戏的韭菜。
02
拥有资产,才能不被收割。
富人正是知道这一点,才会提前抢跑,买股票、买房产、买基金、买保险、买理财……
每个人的财富增长都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劳动性收入;一种是用财富增长财富,即资本性收入。
工资是主动收入,创造财富是非线性的,像条抛物线。而资产是被动收入,升值是指数级增长。
很多人勤勤恳恳996,认为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劳动性收入后,才能拥有资本性收入。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工作是为了赚钱,赚到的钱应该能和工作同步生钱,把生出来的钱再揉起来,继续循环。但很多人是只能工作赚钱,永远只有劳动性收入。
决定你发展如何的,是你的工作能力;但决定你能否发财的,是钱生钱的能力,是选择,也是时机。
拉开贫富差距的,就在于这种认知的差距。
美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没有买足够多股票,是最近10年美国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
财富前1%家庭资产中,约75%金融资产、10%房产;
财富前2%-20%家庭资产中,约40%金融资产、30%房产;
财富前21%-80%家庭资产中,约10%金融资产、60%房产;
放到国内,近十年拉开贫富差距的可能是房子。
但数据已经表明,除了房产,金融资产也一定要配置。住房不炒的背景下,想要钱不被贬值,想要跑赢大放水,2021年就是分享资本市场最好的时刻。
未来资产肯定会越来越值钱,你的劳动力也肯定跑不赢资产价格,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金融资产一定要买,但买资产不能出错。
这些年教训巨多,15年买股的、16年风投的、17年买房的、18年买币的、19年买P2P的……
买对了能躺赢,买错了泪两行。
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一定不要碰。你不能为了戒烟而吸毒,为了买房而买房,不然大放水、大印钞没要了你的命,但是乱投资却可能让你血本无归。
03
金融资产怎么买?其实跟买房怎么买一个道理。
还是那句话,首先得提升你的认知。
你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亏掉的每一分钱,都是你的认知有缺陷。
资产有很多种,银行理财,股票、债券,定投指数基金,可转债打新、买房、比特币……
你需要搞清楚的,远远不是“我该选择哪个理财产品,或者说看身边哪个朋友买什么赚了,你就跟着买”,而是清楚每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
再渐渐磨练出,自己的一套风险收益平衡技巧。
投资这件事,性格决定你是小赢还是暴富。
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
有的人承受度高,买的就是心跳;有的人不能忍受亏钱,轻则睡不着觉重则精神崩溃。
找准自己的定位,再寻找适合自己的资产。
这个过程,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最有效的认知提升方式就是学习和实践。
不管现在如何,赚钱与否,长期看,投资收益总会「均值回归」到你的认知水平附近。
3 x: [8 p+ E- N3 A$ O& B# X. W
9 o) Y& _* ]% ^% a1 K7 r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