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林 于 2021-5-31 22:55 编辑 : o# [" q% x- P/ W. `
r6 ~5 E; A4 A9 [ “孔丙己”是刘华江先生在网络上的笔名,在耒阳媒体有较高的声誉。他是湖南省作协会员、耒阳市作协理事、耒阳市民协名誉理事。孔丙己先生从事写作30多年,他的中篇小说集《无题》由中国联合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援越战歌》、《越南战争》、《农民工》之后的一部中篇小说《无题》共14篇都是讲述有关犯人的故事,有的是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有则是则是听朋友人讲述的。该书涉及工厂、农村、官场、商场、监狱以及异国他乡,他用真挚、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发人深思。刘华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在偏僻的乡村长大。农村贫穷人虽贫穷,但这磨砺了他的意志和耐力。人生漫漫,岁月悠悠!他的一生坎坷而离奇,有着太多的曲折和感受。他当过兵、打过工、经过商、蒙过冤、受过屈、坐过牢,还从事过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经历了喜怒哀伤,尝遍了酸甜苦辣。 孔丙己先生虽已逾八旬,在耒阳文坛,却是一位仍处于创作上升期的实力派作家,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充满自信和激情的个性,又赋予他无穷的艺术潜能。随着他创作经验的日益丰富,对文学创作规律的认识日益深邃,他对作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他的艺术潜能首先是由他的执著和激情带来的。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他象一颗顽强的种子藏在家乡的沃土之中吸足了生活的养分,扎下了文学的根须,然后,破土抽芽,开花结果,写出了不少的优秀之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孔丙己先生在三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创作。“老牛伏骥,笔耕不辍”。他长期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执着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作为一颗“种子”就该有种子的精神,不畏艰辛,用顽强的生命力去演绎精彩的一生。种子,在我的观念中就是随便给它扔在哪,他都能在那里生长发芽。几十年如一日的他,酷爱文学,笔耕不已。他耗时30余年,酝酿并创作出系列长篇小说《援越战歌》、《越南战争》、《农民工》、《无题》以及现代诗歌《周游世界》、《夕阳情》。作品相继问世后,在文学界和阅读界引起较大反响。毫无疑问,他的文学作品的成功推出,也充分证明了他不可低估的创作实力。 孔丙己扬起人生的风帆,一路轻装上阵,他抱着着对生命、对脚下的土地、对世世代代的家园的拳拳感情,用生命的最大热情在写作。他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耒阳这片山水,所以也应该把自己的这份文学情怀寄寓在这美丽的二神奇的故土之上。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他像“老黄牛”一样在辛勤耕耘。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直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期间,既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顺利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正因为如此,人生的曲线使得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说过“如果说我真是‘老黄牛’的话,在文学这片沃土上,我将带着真情与‘牛劲’继续耕耘”。 “一生憔悴为离奇,空恨世情难尽知。”孔丙己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不辞辛劳播撒文学的种子,收获创作的灵感。生活的苦难斌没有让他屈服,而是更激励他与之奋斗,使他更加坚强!他像一颗深深扎根与土地的参天大树,它的根在暗无天光的土地里深深埋藏着,这是他的根,成为树的骄傲,更是他毕生的的财富。他具有开阔的思想和远大志向,在苦难的人生中他傲然追求自己的独立,在和苦难的斗争中走着一条超越世俗的高尚之路。 “哀泪悲歌悼英灵,清溪流水是哀声。”孔丙己先生因年事已高,且患多种疾病,于2021年5月22日仙逝。他的去世是耒阳市文学界一大损失,更是耒阳城市论坛网站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一位朝夕相处的老同志、老朋友,深感惋惜和悲痛! 我们永远怀念他。 祝他老人家安息, 一路走好。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孔丙己先生永垂不朽!
! o) A$ F" Y- C; u( J) L" _
& b) J; L1 v s3 \$ ?
" R% N. ]8 m* y8 v& q, E
) G' S0 l. G. o4 C0 c
6 _. G8 Q& ?1 u0 T$ B |9 @+ r# S) D+ p+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