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91705|回复: 3
收起左侧

我与袁隆平院士的两次相见

牡丹花开 发表于 2021-6-4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袁隆平院士的两次相见

1 \# k  Y; f/ s$ \. ~) o. Y9 q% V
       5月22日下午1.07分,群山低头,江河呜咽,中华儿女一同为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悲泣……
湖南耒阳市发明家广场西侧,市民们自发地在袁隆平院士巨幅铜雕像前摆设祭坛,人们手捧鲜花,整齐列队,一拨拨地涌入袁院士铜像前黙哀、祈祷……悲痛中,蓦然间,我与袁院士两次相见的镜头一幕幕地闯入脑际。
微信截图_20210604152835.png
% q7 L, A( O. f
    那是20年前的2000年年末,耒阳市为纪念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逝世1880年,决定举行一次大的纪念活动,以便在全体国民中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家,形成一种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于是策划了“2001′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节会其中的项目之一是,在耒阳的中心地带兴建一个发明家广场,请中宣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科技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8个部级单位评选100位古今中外的发明家,将这100位发明家的造像和事迹雕刻在发明家广场上,很快,北京批准了湖南的报告。
微信截图_20210604152906.png

) i5 I6 C' ]+ s1 ~0 g' A  c: a
      9月8日上午9时18分,“2001′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在蔡伦故乡耒阳市发明家广场如期举行。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宣布节会开始并为蔡伦铜像揭幕后,从主席台上走出一个淸癯而结实的老头,他身后跟着五六个人,正朝广场西侧的袁隆平铜像走去!我一看,那不是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吗?于是赶忙起身,跑步跟了上去。我向袁主席报告了自己的身份,简单介绍了搞蔡伦科技发明节、在发明家广场为世界100位发明家塑像和鉴于蔡伦和袁院士您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突出贡献,将蔡伦的造像做为第一大、将袁院士您的造像做为第二大造像放在广场的显要位置上的缘由。我说广场上所有发明家的造像均由广州美术学院设计、雕塑,发明家事迹介绍的文字则由我撰写,我还特别补充,据1998年四达资产评估所评估,您的品牌价值1000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您的不间断的贡献,您的品牌价值将成几何级、成十成百倍地增长!不知袁主席对您的雕像和介绍文字是否满意?
微信截图_20210604152941.png
       想不到袁主席接过我的话题,一口气接连甩出“5个非常”:“非常生动,非常形象,非常逼真,我非常高兴,耒阳人民非常了不起!”
微信截图_20210604153004.png
袁院士的这番话,让我心里的石头终归落了地。
之后,《三湘都市报》那位随同女记者将上述袁主席那番话变成了铅字。
       我的愿望,我为家乡的第一次策划,终于变成了现实,并得到了袁院士的认可,我内心免不了高兴和惬意。
这是我和袁主席的第一次见面。

$ V. n9 I: `9 S* |0 N6 x" n
不久,隆平高科耒阳公司正式成立。
        耒阳是“神农创耒”的千年古县,为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的资源,2003年第4季度,市委决定筹办“2004中国(耒阳)农耕文化节”, 再一次让我来策划,并任命我为农耕文化论坛指挥长。我想,研究远古的神农氏创耒和农业起源,首先得搞个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拿出权威的论文集,而论文集必须有个合适的人物来题辞,我首先想到了当代神农袁隆平院士。2004年的3一4月份,我给袁主席的秘书通了个电话,当时他们正在飞往新加坡的飞机上,我发信息给秘书说明了具体事宜,让他与袁主席衔接。大约在一个星期内,我就收到了袁主席给论文集的亲笔题辞:“神农做耒 光耀华夏”。令我们好一阵感动!是的,袁主席这么一个国宝级的人物,这么一个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的“杂交水稻之父”,我仅仅给他的秘书打过一个电话,人家就从海外给我们寄来了他的亲笔题辞,这于一个县级市来说,该有多大的面子,又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
微信截图_20210604153028.png

1 [- M* m+ g! f& X; M" a! ~; J# y
     “2004′中国(耒阳)农耕文化节” 闭幕后,9月17日下午4时,我和耒阳市志办主任郑久芳、办公室工作人员小谢驱车去省杂交水稻中心4楼去拜会袁隆平院士,给他送上由他题辞的论文集和一个纪念瓷瓶,见我们到来,袁院士放下手里的工作,一边让座一边倒水,诚恳地说,“你们先喝点水,休息一下,过一会我陪你们吃饭。我赶忙说,“现在已经4点多了,今下午我们还要去株洲、衡阳,晚上必须赶回耒阳,饭就不在这儿吃了!”见我说得很恳切,袁主席也不便强留,说“那就一起照个像吧!”于是,在他简陋的办公室墙上小挂钟下,袁主席先和我们三人合了影,又和我单独合了影。之后,我欲与袁主席握手吿别,袁主席不允,坚持要送我们,我和他边下楼边谈,到了坪里停车处,我打开车门,伸手和袁主席握别,袁主席为我关上车门,对我说,“许主席,路上车速慢一点,注意安全!”
微信截图_20210604153043.png
" U, [6 L$ ^0 l% w3 a
2004年9月17日
作者和耒阳市志办的同志去湖南省杂交水稻中心4楼看望袁隆平院士
并为其送农耕文化论坛论文集《神农创耒与农耕文明》一书与袁院士合影留念。
) T' {: t2 _7 W1 v/ J1 v; H5 |
      听着袁主席亲切的话语,我眼眶湿润了。那一年,袁主席已经74岁了,他是我们的长辈,级别那么高,况且又是那么一个声名显赫的世界级名人,却这样礼贤下属(士),让我心里不安,受之有愧呀!
这是我和袁主席的第二次见面。
微信截图_20210604153102.png
袁院士与作者
      我和袁主席,尽管毕生只见过两次面,我们之间虽有辈份、身份、学识等诸多方面的差距,但我总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心心相通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叫“心有灵犀一点通”呢?。
我出生在解放初期,曾饱尝饥饿的窘迫滋味,我早就知晓袁主席高中毕业后就自觉选择农学,大学毕业后便离开优越的大城市,到僻远
的黔阳安江农校等基层单位,既言传身教,又刻苦研究,探求杂交水稻的奥秘,风里来,雨里去,两脚泥泞一身汗,一路崎岖一路歌,一干就是数十年,一个奶油小生俨然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移师省会长沙后,仍然三天两头往稻田里跑,时而置身于水稻中心的试验田、时而辗转海南的制种基地,或栖身于青岛海水稻田,或飞往东南亚
……即便进入耄耊之年,也很少休过礼拜天,终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造福于人类与苍生!而我等一两辈人,也跟着他陶醉在杂交水稻的甜蜜梦中!作为公务人员中的文职人员,我曾带着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公安干警,辗转到海南凌水押运过杂交稻种,又曾在市委的试点村倾力推广过两季杂交稻,还为母亲的责任田试种过杂交稻,且拿下过亩产单季1300斤的高产记录!正因为参与过上述诸多活动,让我们这一两辈人更是深深感悟到袁院士平凡中的伟大,发明创造的的艰辛与困苦,更加感受到他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袁院士是浩瀚星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时时刻刻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和前程!
可敬可亲可爱的袁院士,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1年6月2日下午6时于湖南耒阳
7 m: v6 [1 H+ T1 U. d8 @

6 O6 g, G: N. l$ [; B+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甄公爵 发表于 2021-6-5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袁爷爷一直和蔼可亲,作为晚辈,虽然没见过袁爷爷,但是我爸和我爷爷他们一直从小就在讲述袁爷爷的故事。没有袁爷爷,我们这一辈估计还在饿肚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狗 发表于 2021-6-7 08: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主席是耒阳的老笔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娴情逸致 发表于 2021-6-10 21:2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羡慕作者与袁隆平院士二次见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