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卖房难”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这些鼓励买房的措施有效吗?县城“卖房难”困境的出路何在?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收入是影响售房的根本因素,有的居民没有固定收入,或者收入下降,或者对未来收入没有稳定预期,是多地县城陷入“卖房难”困境的主要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中小微企业倒闭,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多个工地停工停产,以建筑业为支撑的农民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很多农民没有了进大城市谋生的机会,小县城又提供不了相应就业。而农民工大部分的购房款都是去大城市打工获得的。 其次,大部分县城的住房市场目前来看供大于求,处于买方市场,各地县城自2017年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以来,通过限购、限贷等政策挤出了投机投资需求。 再次,居民对于买房的观望心理增强,买涨不买跌,当前多地房价下降,楼市低迷,因此居民的整体购房意愿不强。 从长远来看,县城的“卖房难”困境是一时的。县城可以通过不断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加大对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增强县城的吸引力,留住人口,留住人才,满足当地人的住房刚需与改善性需求,适当满足大城市溢出的养老休闲需求。 从短期来看,各县城需要采取一系列组合拳,帮助提高居民以及农民的购房能力,包括结合生育政策、人才政策发放购房补贴;调整过时的限购、限贷政策等。 更重要的是,县城要摸清本地住房现状,对不同的楼盘推出“一楼一策”政策,给予相应的扶持;还要根据“人地房对应”的原则,做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房地产供应规划,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改造提升住房的宜居水平,满足孩子上学的需求,另一方面便利年轻人能够就近就业,这样才能使住房供应吻合购房人的需要。盖有人住的房子,减少县城买房的后顾之忧,这是解决县城“卖房难”的根本之策。(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
' l* D4 s5 k& Z5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