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22-10-26 15:15 编辑 3 W8 t$ E+ _6 A3 P
- E+ j# h) X4 d2 f5 i# C" y3 d1 T w! y$ t ~& ],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曲折漫长的历史,在遭受列强侵略之后,进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动荡社会之中。而日寇的猖獗,更是把中华大地摧残得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在民族面临着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临危受命,在民族紧要关头力挽狂澜,同时在非常时期,进行了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拥有革命性的红色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 s& c/ g- F u- X9 L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是曾经经历的坎坷历程,让我们时刻铭记于心。只有痛定思痛警钟长鸣,才能让国家继续繁荣昌盛。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劫难的发生,无不是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重复上演。只有以史为镜才能防微杜渐,只有痛定思痛,才能行稳致远。 从长征路上行走的三根铁拐杖,就是在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时候,用坚强的念与对共产主义坚决的信仰一路走来的。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也是“才足以鉴古”的人杰之举。 当读到“中午为争取时间,我们只在路边的一个小店里一人泡一碗方便面吃了”。这一段话,在这人人几乎迈入小康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下,他们的举动似乎与“养尊处优”背道而驰,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安享“天伦之乐”的体面生活,进而用顽强拼搏的精神,敢于对肉体的挑战,开启了让常人难以忍受的“万里长征”,并且实现了两次艰苦卓越的长途跋涉,用实际行动为青少年上了生动的长征文化一课。也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诠释了新的名词——文化长征。 自2004年开始, 湖南发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已近20年。20年来,这支志愿者队伍还一直奔走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当年红军长征时这条路上几乎每三百米就牺牲了一位红军,他们为真理奋斗,为理想奋斗,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染出了一条“地球的红飘带”;如今这支文化长征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也几乎是每三天就有一人自愿申请加入,他们继续在这条路上倾注心血与汗水,研学红军长征,弘扬长征精神,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重走乌江渡口,最难忘的是乌江人民一段难以忘记深情厚谊,一位年轻小伙,极力挽留并要款待远方客人近乎哭泣的表情,时间仿佛倒流在当年金戈铁马,军民鱼水情的共度时艰苦难岁月。红军留下的足迹早已烙下印记,几十年过去了,这里的人民依然淳朴善良,勤劳勇敢,依然对党的信仰初心不改的浓浓情怀,对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刻骨铭心。 读《行走在长征路上的三根铁拐杖》,一位老师还跪在他面前拜托他,要他一定把“渡口事件”的真实情况向上级反映的情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仿佛看到作者当时发自肺腑的内心呐喊,故事情节催人泪下,在现实生活中仿佛重现桃李不言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衬托出当地民众对“长征”精神的深深寄托,当看到“长征”的两个铿锵有力的文字时候,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那种凄惨,那种无奈,那种无助的感觉呼之欲出。同时也为现实版“人走茶凉”感到无限的凄楚与同情,此时不禁仰天长叹,“嗟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w8 L2 a, [8 O' E- u( }
《行走在长征路上的三根铁拐杖》,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史诗,这种勇者无惧,仁者无敌的思想,无疑是一根指引青春少年砥砺前行的标杆。也是一篇反映现实社会的精品力作,一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永远屹立在天之涯海之角,不管时过境迁还是大浪淘沙,这种精神永远鞭策着有理想有志向勇往直前! 6 h, E" `/ }1 I,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