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23-1-20 12:49 编辑 @! p1 B0 M% L* D5 U0 M
' _7 S7 W+ m( m3 m! K
作者;罗范懿4 R I; i- n, D* b# t
( g1 ]% c; N3 X: _ {/ g0 b大渡河古称沫水,发源于青海省境内,奔腾于崇山峻岭之间,从四川西部乐山县草鞋渡流入青衣江,水流几乎是从正北灌向正南,突然东折汇入岷江,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全长909公里。夏天,湍急的大渡河水表面流速一般都在每秒5米以上,来往客商只有依靠溜索悬渡。冬季雨量少也有用皮船划渡的。成为藏汉贸易交流与发展的主要交通障碍。1704年3月,四川巡抚能泰上任之后奏折康熙欣然为桥取名“泸定”,意在因建桥平息了康定(打箭炉)之乱,从此泸河一带已经安定了。康熙并亲笔题写“泸定桥”,还于建桥第三年亲笔写下“御制泸定桥碑记”(今立桥头东岸)。
/ i* `6 V2 x1 ]1 w5 k& K) l' M& K$ m
泸定桥成为当时大渡河上勾通西藏的唯一一座桥梁。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9根铁索作底链,其余4根均分两边作扶手。底链上中间铺上横桥板的主走道,两边铺上辅走道。在扶手链和与底链之间,每隔5米左右就用小铁链与底链相连,使桥身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人一踏上桥面,整个桥身都一齐灵动起来,起伏荡漾,如泛轻舟。东西两岸各建桥台一座,全用条石砌成,形如碉堡。西桥台建在坚硬的岩石上,高5.2米;东桥台建在乱石滩上,高14.5米(冬天临水处)。东西桥台上各有一个深5米左右的落井,落井内埋着与桥身相平行的地龙桩。地龙桩东落井7根,西落井8根,直径16—19厘米,全用生铁铸成。在地龙下,又横卧着一根与桥身相垂直的卧龙桩。卧龙桩直径20厘米,长335厘米,也是生铁铸成。13根铁索通过东西桥台,进入落井,用锣锅绊牢固地鉚固在卧龙桩上,巧妙地运用桥台的自重作为压重,以承担铁索的巨大拉力。为了加强桥台的坚固性,条石与条石之间都打有榫头,关键部位浇灌铁水。东桥台底部与岩石接触处,铺了一层栖木夹块石,把压力均匀地传到岩层上去。东西为保护落井的铁链不受雨水侵蚀,各建桥亭一座,均为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大方。每一个檐角都持有铜铃,和风吹拂,叮咛作响,犹如珠落玉盘,十分清脆悦耳,为泸定桥增添不少诗情画意。% x. O c! `1 M! X% L8 w& N
% A* X, l( E# ]: S3 ^
" y F% d0 h2 D
4 l4 Z. S) a8 ~- f* m& ^可见桥的主要构件是铁,严格地说,它是一座铁链桥,由28毫米粗的铁条手工锻打成长方形扣环连接而成。扣环长17—21厘米,外径9厘米。12根铁索共有12164个扣环,为保证桥的安全,历来采用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清末明初始至今,泸定桥维修由天全县担任督工之责,完成后由汉源县验收,泸定县负责保养。平时修理,均由三县协同办理。维修时,分工明确,制度极为严格,每一个工人必须在自己打的铁扣上打上印章,以备检查和承担质量责任,我们今天还可以在一些老的扣环上发现各种印记:# u. \5 t5 ?# I4 Y0 X
$ L, @6 b, Q2 L/ N铁链桥用铁量共达40余吨,用载重量为5吨的东风牌汽车也需8辆汽车装运。泸定地处深山峡谷,又不产铁,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修桥工具也很简陋,可以想象,桥工们在一年多时间里修好大渡河上第一桥有多艰难!当地民间传说:皇帝下令修桥,桥工和当地老百姓都很高兴,大家一齐聚集大渡河边来,可是没有铁怎么能修桥呢?桥工和当地百姓商议,最后决定到二郎山上去寻找。二郎山上连一块铁渣也找不到,又爬上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上去找,这时只见东灵山上发出一道红光,哗地一声巨响,一股红彤彤的铁水从山上冒出来。桥工唱呀、跳呀,拿出工具连夜干起来,整个大渡河畔灯火通明,号子声、铁锤声、河水声,响成一片。铁工师傅马之常用铁水铸了4根扶手铁桩,每根铁桩重1800斤。这下可难坏了修桥的小伙子,这么重的铁桩,就是抬,也要十多个人啊?一天从康定方向来了一个自称郭达的大汉子,1800斤的铁桩竟被他轻轻一抱就起来,不到两个时辰,4根铁桩全被他安装好了。桥工非常感激他,急忙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谁知他却突然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他了。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诸葛亮派在打箭炉造箭的郭达将军前来帮助造桥。为了纪念他,桥工们在西岸桥头上修了一座郭达庙(现改为观音庙),还把4根扶手铁桩取名为将军柱。说来也奇,桥修好后,东灵山上的铁水也不流了,只在铁水飞溅过的地方,长出一朵朵金色的小花。传说是动人的,但事实上建桥并不像传说那么简单。40多吨重的铁,要靠人力从内地搬运过来,1800斤重的铁桩得靠桥工自己安装,还有要把每根长达120多米、重1.5吨的铁索绷在桥上,那就更难了。桥工又是怎么把铁索拉紧,使其达到预定的高度呢?这又是一个难题?后来拉铁索过河和摧紧铁索,当时的桥工们都各有了一套聪明的办法。泸定桥从建桥至今270多年了,饱经风雨,几经劫难。被暴涨的河水排下木石,被火烧毁,被风推翻……铁索毁于一旦,桥亭化为灰烬,桥台受到震撼……泸定桥在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下,几百年巍然屹立在大渡河上,四十多吨的铁链桥凝聚着劳动人民千万重的心血和汗水!自从大渡河上有了泸定桥,藏区的叛乱得以平息,藏汉交流,茶马市场兴起……中国两三百年的历史在那12164个扣环上打上烙印,中国工农工军北上抗日、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而冲出“围剿”、飞夺泸定桥的神话也由世世代代的人一步步踩响一个个扣环发出12164个音符去一遍遍真切又雄壮地传唱:9 k% ]0 h0 _ W+ u( o: I3 y% L
9 {0 `. f3 ?! h1 `7 }& g6 p$ I9 L O2 C& o) X; Q6 t% W
% q/ P( u0 L3 [' z8 ^ g/ v" {
$ ~- y8 e8 P4 T( F0 L
/ E4 p: T' N$ P5 c* U9 [" j# B1935年5月20日上午,朱德总司令向各军团首长发出火急电令,命令“我野战军迅速北进,取得大渡河点,以便早日渡江。”中午,总参谋长刘伯承传达军委指示:命令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为强渡大渡河先遣队,一军团工兵连、炮兵连配属一团指挥,由刘伯承、聂荣臻同志率领;一军团参谋长左友权,第二师政委刘亚楼、军团侦察科长刘忠率领第二师第五团和军团侦察连到大树堡担任佯攻。5月24日凌晨,红军的先遣部队沿着当年石达开走过的地方,到达了大渡河的安顺场。蒋介石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电令川、康军阀及嫡系部队,部署所谓大渡河会战:1、令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渡过金沙江后,在红军后面衔尾追击。2、令国民党二十军军长杨森任大渡河守备指挥,以二十军全军及二十一军之一部火速至大渡河北岸布防,阻止红军北上。3、令国民党二十四军在大渡河以南的部队统归刘元璋率领,受薛岳指挥;主力布防大渡河北岸。4、令国民党在大渡河沿岸的防守部队,收缴大渡河南岸渡河船只以及可作渡河的材料,全部集中到北岸;搜集南岸民间粮食运送到北岸,实行坚壁清野;扫清射界,如南居民房屋可资红军利用掩护其接近河岸者,悉加焚毁;一月内筑好雅河、大渡河渡的碉堡。可想而知,蒋介石又想凭大渡河天险,在太平天国石达开覆灭之地,部署围歼红军的又一次大会战,并断言红军必步石军覆辙。根据此情况,中央军委果断决定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利用敌人的错误估计,把敌军兵力单薄的安顺场作为强渡大渡河的突破口;同时另派一支小部队伪装主力红军,从宁雅大道前往大树堡,大造声势,以吸引和迷惑富林之敌,掩护主力红军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凌晨5点红军突然出现在安顺场,这时的守敌赖执中还在酣睡之中,只经过30来分钟的战斗,守敌全部歼灭,并夺得渡船一只。5月25日上午,红一团战士整装集合在大渡河岸,听肖华同志作战斗动员,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9点正,强渡大渡河开始,全团几十挺轻重机枪和数百支步枪射向对岸敌人,二连连长熊尚林等17名勇士,每人身上带一支冲锋枪和七八枚手榴弹,这一只船有当地8个船工驾驶——25人跳上这条唯一的渡船,在嘹亮的军号声和口号声中,劈波斩浪,箭一般地向对岸划去。敌军也集中了全部火力……眼看我们的小船就得被击起的冲天波浪掀翻,岸上的将士十分紧张,肖华同志从司号员手中接过军号,挺起胸膛亲自吹起冲锋号,战士们听到自己排山倒海的军号声就是无形的炮弹,它鼓足我们的士气,击败敌人的威风,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军团炮兵的神炮手赵成章只有4发迫击炮弹,应声把炮弹准确地射向对岸,摧毁敌人4名炮,掀翻了敌军碉堡。17勇士趁敌火力一哑,飞快驰过急流,划过险滩,跳上对岸,吓得敌人拼命逃窜。返回接第二船、第三船,巩固战果……后来又在下游找到两只船,三条船把红军源源不断送到对岸,红一团强渡大渡河告捷!红一团强渡过江的第二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先后到达安顺场。朱德、罗荣桓、罗瑞卿、李富春立即到河边向老百姓了解渡口情况:朱德用四川话对当地老百姓说:“刘家军是保护土豪劣绅的,他们都是要压迫我们穷人的。我们穷人很多,一百人里头有九十九个是穷人,只有个把两个是有钱的人。所以,只要我们穷人团结起来,是能够有力量把他们这些剥削人的混账王八蛋打倒的……”一位90多岁名叫宋大顺的穷秀才告诉红军:“朝前走有小河,王铁桩扎断;朝左走悬崖壁,滚木擂石在高山;朝右走铜河水,暴涨滔天;朝后退手爬岩,高山铁寨。”老百姓都说安顺场是个隘口险仄,是不利于大部队活动的危险地区,当年石达开4万之众就陷在这里。百姓都语重心长:“首长勿停留!”当天晚上,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安顺场听取了同志们的汇报,研究如何使全军尽快越过大渡河。渡船只有3只,每次往返需一个钟头左右,这样渡完全军,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尾追和周围包围的敌军已从礼州、乐山、雅安、汉源迫近,怎么办?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如果按原计划全军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就会耽误时间,大部队有被敌人压在深山峡谷之中进行分割歼灭的危险。只有争取时间,掌握主动,先机制敌。毛主席和军委当机立断:放弃原来欲从安顺场渡过全军的意图,将已渡过的红一师组成右路军,红军主力为左路军,两路大军沿大渡河夹击北上,夺取泸定桥。安顺场离泸定桥还有320华里,尤其是在安顺场的左路军走的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崎岖路,攀悬崖、走绝壁,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自己的路……蒋介石从重庆飞回成都督战,敌人来势凶猛,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一瞬间的得失,军委决定夺下泸定桥的原定部署提前一天:* j9 q& e3 | }# R3 T' Y( w
王、杨: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取鸭溪一天跑160华里的纪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的。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林彪、聂荣臻/ X4 A7 u$ E. Y6 w
% c7 R! ], s' F, `担任左路军先遣团的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看了电令都忍不住说:“就是明天?”
& a) m' ^; `1 @0 M7 v
9 C8 }% [! F7 j! \# n! j% C可这时,接到命令的地点还是什月坪,到泸定桥还有240华里崎岖山路?一天跑这么远还从来没有过的?) o' r3 s* `4 s3 H. _( q! Y( [3 X
2 q' g6 X1 C; }, @8 b: w. S" t- J军令如山倒!全团干部分头深入连队进行战斗动员:“一昼夜走完240里,明晨6点以前赶到泸定桥!”
6 w% U& M4 z, p# F. D) H, U% }, c" s6 q
小土坡上的快板响起来……
7 j' X# D. V& s4 _9 c8 f+ g. {* F) K4 u7 e+ `9 V" l
气壮山河的口号在山谷久久回荡:“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 w: C* z0 m# M. B: [
$ Z. ~+ c) Q7 r3 ]5 H4 X3 x. C突然发现河对岸出现了一点火光,接着连成了一串。原来这是负责防守泸定桥的敌人打火把连夜奔向泸定桥。
1 @7 E- c7 v; g" h
, n# ?4 _: f! e$ j: f5 j8 P, O敌我双方向着同一个目标隔河并行,怎么办?争时间,抢到敌人前面去!* H0 d( z- _: \1 C5 v; A8 A9 c
" y& r* @5 E! d8 Q& }6 V+ w/ F8 r/ w! n
英勇机智的红四团立即作出决定:利用白天打着敌人的番号进行伪装,也打着火把向泸定前进。部队把附近村庄里老乡的竹篱笆全部买下,每人绑一个火把,一个班点一个,不许浪费;司号员立即熟悉敌人的联络号和信号,凡是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问俘虏;选出四川籍的战士和俘虏,随时准备回答敌人的问话。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团部决定把所有牲口、行李、重武器统统留下由管理处率一个排跟在后面前进。$ @5 h; d q" B. z
- [) L9 a/ n3 h火把一个接着一个点燃,大渡河两岸,红军和敌军的火把隔河相望,两条火龙游向泸定桥。6 J& C2 o9 q8 J) o( r( _, P* Y) A
. E& k$ o" J( O8 x! _! S
“你们是啥子部队?”那边河的敌人吊着嗓子问了。2 W$ ^: _, G W8 L, r9 G9 i6 q" ~
! Y; e" a* T6 M号兵吹起了刚熟悉的号谱,四川战士也提高嗓门回答。敌人信以为真,把他们梦想要消灭的红军当作了“同伙”。
f) }/ o8 b t
' I% t/ q* Q3 w3 ^. x! i红四团一昼夜高速行军240里,29日6点前赶到泸定桥西桥头。
% Q8 ~) G5 v/ U3 a7 D4 I
. R2 G9 ?( d: F. \- k" J: h在红军抵达泸定桥前几个钟头,敌二十四军两个营已陆续进驻了泸定桥,并立即动手拆除桥板,强迫老百姓在桥头装河砂、筑工事。但因天下大雨,又是夜间,敌军疲惫,鸦片瘾又发作,拆除桥板进度极为缓慢。
* r' a. ~$ g' j, X8 i I8 z
: }- ~3 r5 E+ G1 ^" G O! X; E红军像天兵天将突然出现在桥西,敌人来不及拆完桥板,仓皇隔河射击,阻止我军前进。100米长的桥到底还是被敌人拆去了绝大部分(约80米)的桥板,西岸一段一块桥板也没有了,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在那里迎风摇晃,闪着寒光。大雨中的大渡河,铁索下卷起巨大的旋涡,奔腾咆哮。敌火力在严密封锁桥面,凭着天堑,敌人自以为红军插翅难过泸定桥!+ J& e5 q1 D/ C% `; N5 V. e1 `% v3 C
( d, F/ `1 _/ }6 \+ J红军在桥西两路合击,很快占领了西岸全部阵地,但桥东头的敌人在狞笑:
: {$ g! Q2 h& ?: t6 {: S. k% S j' i2 D
“飞过来呀?我们缴枪啦!”
: r9 B% i- r7 F2 U8 T
! T8 \, N% j+ L$ @3 s' K2 S“有种的飞过来吧?”
6 ^' w0 I2 \3 x. g& J+ \$ v
" E, ~$ \" ]: o# S Q“为啥子不飞过来?”
: I% V$ A% @% ?( Y$ M1 u" g* Q7 q& [2 _6 q/ V
红军战士们听到敌人的狂妄喊话、嘲笑,一个个气得摩拳擦掌,咬着牙,也高声回答敌人:# i+ t! K3 ^8 K- ?: o2 h" A
6 A3 t7 e4 s9 w0 x( X6 E% Q“老子不要你的枪,要你的桥!”7 k, _: y6 W0 s0 h# I, n
+ L8 ?3 r: G" [2 L( R& s9 |
“你不闪开,老子还要你的狗命!”
3 s! y/ E% z) _# m) S& l, t) w% e* j) M ?0 E3 A, s& a
敌人的喊话反而鼓动了红军战士,全团上下,立即掀起争当突击手、飞夺泸定桥的请战热潮。各连都向团部送去突击队名单,主动要求担任这一光荣的突击任务。几个连长还在团领导面前争得脸红耳赤,摆各连的英雄谱,表达自己的坚强决心……2 V& N9 h; i: F" q6 h$ a
) v/ Z+ Y! ]; W; N+ m4 _杨成武政委做政治工作之后,王开湘团长指定二连担任夺桥任务的突击队。 S. k9 o) }; q' f
# o/ ?6 m- K) k& S# ?9 ?2 Z
二连连长廖大珠欣喜若狂。上次突破乌江是一连打的头,这次轮到二连了。廖大珠任突击队长,二连组织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精干突击队,他们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10来个手榴弹,冒着对岸射来的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在火力掩护下向敌人冲击。三连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还一手抱木板,边铺桥板边冲锋……) Q& [( Z! ^$ `" T# g# g; ^1 W5 n
1 [( r+ R) E o, `( X敌人的轻重武器向桥面射来,铁索上火光四溅,铿锵作响……
( D# E5 U5 J; ?! r4 d9 I% g6 w* A _" K) `3 h, B, R
在红军强大火力之下,敌人工事里的火舌一个接一个不见了。
, p D+ }' N4 X5 Y R8 V' n3 n1 H% E( _ ?& Y4 h
突击队员在滚滚江河上空的铁索上飞跃攀沿前进……# I* H7 I* F6 n4 E3 i
# C" r' C$ ?' N- J
正当突击队快要接近东桥时,桥头升起滚滚浓烟。敌人放火烧燃桥亭,妄图以火来阻挡红军战士。. ~2 n/ o8 |1 W: b' ^! x
1 J0 |& J/ ~' c! C8 ]杨成武在桥西头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拿出你们的勇敢精神,冲过去!莫怕火!冲呀!冲呀!敌人垮了,冲呀!”
' p) B" @- P3 V3 d" N" g; S, b/ K3 q4 I& p8 B" T& w
“前进——!”廖大珠一声呼喊,突然跃起,在同志们的口号声中,带头冲进了火海,冲进火海的战士们身上烧燃了,一个、二个、三个……火的战士端起冲锋枪向街上的敌人扫射、拼杀……
/ {# o( S: o1 n8 l: \; k% C$ I
+ ]7 e" F3 E8 N! H+ O& ]$ X- _. Y“同志们,冲啊!”杨成武带三连从桥头跃起,一边铺桥板,一边冲锋……团长王开湘带领第二梯队紧接着冲上桥头……6 k( Z: \- ]" m, M# y4 l8 C
2 K/ w4 j: D0 k2 Q3 `* R' J5 m( x子弹打完了,马刀拔出来冲向敌群,几个梯队过了桥,终于把敌人追杀得逃往天全。) K" V6 y. Z' u3 Z# d
5 C, C- }/ v- I5 N; x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只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圆满完成任务,整个夺桥战斗中,突击队员仅伤亡3个人。9 j( m) [' A2 c6 [. ~1 Z
* ]( y, S6 A k2 C) U& p& M( m
泸定桥被红军牢牢控制在手里了!
; J0 Z+ S, _4 ~1 u' ~4 J1 o' e
4 N0 B4 D: f$ i6 P7 v/ F3 z夺桥后,朱德、Zel、伟人先后过泸定桥。毛主席根据先过了30米的铁桥的经验,作了一条临时规定:不管是谁的牲口,在过泸定桥如遇到部队通过,都要留下,等部队过完后才能过去。
& s" B* d, l: E5 p8 P
) x$ P, ?4 l' U5 A毛主席过铁桥时正遇上部队,他就是让道最后过桥的。朱德在100米的泸定桥一边铺木板一边走,足足走了10多分钟。朱德和Zel都站在桥头等着毛主席过泸定桥,聂荣臻、罗荣桓、左权、罗瑞卿等都来向主席汇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况,毛主席非常高兴。他过桥后,叫机要员黄有凤同志去数铁索有多少根,问他是怎样固定上去的。黄有凤如实作了汇报。毛主席听了又向同志们提出一个问题:
, U0 `7 \: d& F4 h
$ s _: H! C2 x; n4 l“你们想想看,铁索那么粗,又那么重,是怎么从东岸拉到西岸去的呢?”
) Z! O0 \2 C. _. s e" p1 i8 g$ |& Z5 a
) Y# a) d: r G! f! ^( _& i( O警卫员和黄有凤一时都回答不出。+ g- @+ W4 K1 @
7 ~. |% Z7 O [) w( j. p毛主席又笑了笑说:“你们看,几百年前,劳动人民就能修这样的桥,说明中国人智慧高,真不简单呀!”9 n0 D$ x2 v5 C: Z
, K4 c: R' |' B+ i; c6月初,正是农历的端午节,毛主席从泸定化林坪出发向水子地前进。正当行走在水子地山沟时,敌人的飞机来了。蒋介石派飞机来“送行”是常有的事,毛主席不理睬,继续思考着问题。警卫班的同志却十分为主席担心。
7 Y9 e8 \. O2 h1 ?5 z7 u5 g' v
) T/ ]4 v/ }* B" l敌机在上空盘旋,前两架飞走后第三架俯冲下来,接着发出两声刺耳的啸叫。警卫战士见情况不好,立即向主席身体拥去,“轰!轰!”炸弹卷起泥土和烟雾……返回路上清点人数时,有4人负伤,警卫班长胡长保伤势特别严重,有一个弹片打进肚子里,血直往肚里流。0 {2 `" [& C3 e
4 C$ V6 W0 `" {+ N2 |毛主席快步向前,一边擦着胡长保头上的汗,一边叫卫生员快上药。3 I, b' D7 o. O4 M
) E* H g! X* ?' c3 J5 G
胡长保摆了摆手,说:“主席,我不行了,把药留下,你们继续前进!”; d* u& n) S9 ?7 d: U
0 z* z' Q% V3 j. h+ f8 h% f' z1 I
毛主席安慰他:“没关系,你会好的。”说着还帮医生为他包扎好伤口,并坐在地上把胡长保的头枕在自己的臂弯里,又轻轻说:“胡长保同志,坚持一下,我们把你抬到水子地找医生治疗一下就会好的。”
+ v+ \6 ^2 n- d- F: Q
& B0 {2 l1 f; c- q( G长保又用失神、留恋的眼神看着毛主席说:“主席,我不行了,血全流在肚子里了。我没有什么牵挂,只可惜我不能到达目的地,看一看我们的新根据地。”说到这里,小胡的眼泪流了出来。9 a; t6 A8 `5 w( X
! |: y: L! c' M2 ^+ A; j长保继续说:“我牺牲之后,如有可能,请转告我的父母,他们住在江西吉安。”
! ~% E3 E3 B; [3 |3 {6 m! h
# |% f! o- c8 g5 Z: ?, z毛主席大概也已看出他伤势严重,一声不响地紧紧抱着他。
# n) \5 o5 l9 f+ A6 l! k7 [
/ v- J" {9 d5 w“你们要好好保护主席和中央首长……”胡长保看着主席、看着警卫战士,最后嘴唇微微颤动,一字一字地说道:
, u6 \7 ^, \* p1 w- c$ C
( d- _; G: Y$ P& a; t1 a7 G/ a( r“祝——革——命——胜——利!”/ B" r. r/ K' K
9 B- [ R# Y% u- ~0 T$ i& S胡长保闭上了双眼。毛主席慢慢地从他的脖子底下抽出手来,把他轻轻放在地上,然后慢慢地站起身,叫警卫员拿来夹被,小心翼翼地打开,轻轻地盖在烈士的身上……+ x9 c# G0 {* f5 W4 w7 g$ I9 ]
: L L2 X% C" P' r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站在烈士的周围,脱下帽子默哀。一位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战士,又在二郎山下长眠。/ k2 I1 ~$ }' U8 c1 r7 K3 ^
% _6 O3 [- C% Z( C4 c(此图左一为毛主席、左二为毛主席警卫班长胡长保)
; n7 z9 O; I* B3 y; w5 |7 X8 R& g
6 c0 l& L8 Z- V: q+ R, a& S' X1 |(这是今已建成开馆的胡长保烈士纪念馆)
1 m( ^8 }7 M, g0 U) q5 H3 p
3 b5 q% R, y; K( @% f我们文化长征队于3月7日晚上7点半赶到泸定中学校园,在高中部阶梯教室向500多名师生讲马列主义人生观,讲以上文荣普同志收集整理的有关泸定桥及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 P" Y; x) g' v5 c" A2 k# W7 g+ ?6 x1 w+ z2 E% p
8 g2 x+ I0 R* M. h9 c6 L
+ h; P( F5 ~, ~5 O1 Q+ O0 E. U; w8 b5 l% N* I, E
+ {3 Y) r; D ?2 g& C
9 r9 |0 _$ l+ G$ D/ E i
泸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林同志带领宣传部全体干部及教育局的领导参加听课。今晚的讲课我坚持讲了一个多小时,学生们似乎还没听够,考虑到自己身体虚弱,有时讲得气也喘不过来,也还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习,可在“万人万言旗”签字留言时,部领导和500名师生一人不漏,整个宣讲活动10点钟才告结束。
" I% o+ C3 ]; V! ~: I
5 ]; e6 z3 ?0 R5 f2 ?) L1 n6 k7 b这是我在长征路上第一次晚上讲课,也是我出院后第一次进校园向学生宣讲,虽然讲话的底气受点影响,但感人的故事让课堂自始至终感奋,讲台上的一个病夫把全场上下激昂调动起来……1 `- s2 H" }$ X8 @5 G
* q; k6 W8 v& x2 B* d. y李绿森老师的身体也刚刚恢复,老人连夜帮老陈在泸定中学校园搭起石碑雕刻台;老陈在校园里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万岁”巨幅石雕标语也连夜完成!
+ }, j- ^9 e6 S& A6 {8 n0 |; {: \7 U" T0 [9 e3 x
" I( W. \" D7 n# W; u: L
( t0 F$ b2 w9 d/ ?; J. y/ s
2 \) D. c( o3 D; x$ h7 q
我们离开泸定前,贵州黎平三中又发来信息,他们配合文化长征活动,学校组织56名师生成立“文化长征队”,今日凌晨开始沿红军长征路,从县城开始徒步到地西20多公里的地方进行重走长征路弘扬红军精神的宣传活动,师生正扛着红旗,呼唤我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的口号,唱着我们的队歌,活动正在进行之中……
], W$ z( ?: q2 |( ?2 o5 ^5 ^) @# ]. h2 d: ^5 [: o. I g5 F
出发时,我们文化长征队扛红旗、背行李、柱拐杖,又一次来到泸定桥上……1950年,我父亲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时也正是从这桥上浩浩荡荡走过的;安仁县委的陈和欢副书记在西藏部队15年,为建设西藏也在上面布满了足迹;为我们创作文化长征快板书的张少生,川康服役时常来桥上体验生活,留连忘返……3 p! W6 y/ _; j/ s- j
; L# v. B1 L* }% `
这时的泸定桥,即使没有人在桥上走动,那13根铁索12164个扣环也不时在河风中飘摇吟唱,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啊,您世世代代有讲不完的故事唱不完的歌!3 H- P$ \2 z& R9 `. N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