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49579|回复: 2
收起左侧

衡郴官道耒阳段的渊源

武军 发表于 2023-2-23 13:0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官道,类似今天的国道。只不过当时的官道又兼驿道,是马车驰骋的道路,和如今的高速路差不多。旧时的官道以青石板铺垫,路面一般有两至三米,至少可以让四套马车畅通无阻,由于又兼驿道,因此路上马匹是官道的主要行者。当然还有牛车、轿子等其他行走工具,但跑得最多的应该是马匹,所以旧时的官道也叫马路,中国人将大路叫做马路大至来源于此。由于秦朝时期就开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因此官道的由来已久,但这主要泛指北方地区,届因北方多平原,建官道相对容易些。而南方多山多水,要建一条官道比较困难些,虽然当时建桥技术先进,但要在南方的山道建驿道,遇水遇洞很难解决,只有绕路,所以又增加了建路难度。但南方的官道应该在唐朝形成了规模,要不杜牧的诗“一骑红尖妃子笑”也不会把岭南的荔枝送去长安。衡郴官道估计在唐朝就开始建设,有可能杨贵妃所吃的岭南荔枝就经过了这条官道。但历史记载却认为衡郴官道形成于明代,历经清代数百年才有了最畅通的衡郴官道。( ?6 x& S9 o- A5 x9 K" ^, {

! a6 G# {, `( Z4 l; `  W+ h4 k7 k: r/ U       衡郴官道耒阳的前身为驿道,汉晋时期就开始官方使用。方田驿就是历史见证,据说汉晋开始出入北方的驿道必经过耒阳,后来唐代开辟梅岭大道后才废止。因此从岭南运往长安的荔枝,也许并未经过耒阳了,但也不一定,毕竟广东经耒阳去往长安便便捷些。当然后来梅岭大道形成了一定规模,很多中原人经这条大道而去了粤境,则另当别论了。衡郴官道几经修筑,到民国时一律改为石板路,而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则成公路,1958年修建107国道也是以此路为主体。衡郴官道在耒阳境内自南向北约为100里,南由公平鲁碑坳到北面永济五里牌。途经公平、龙形、小水、灶市、哲桥等地。由这条路衍生的驿站和商铺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在公平境内,就有白泥铺、排凤脚、公平圩等商贾之地,还有如今的小水梧桥铺、下马塘等地,也是因官道而形成的地点地名。至于小驿站,耒阳境内应该还有一些。官道带动了商铺,也带来了人流流动。旧时一般运输是通过水道,如耒水和舂陵江等,但人流大多走陆路,而且衡郴官道是首选。以前耒阳人去广东韶关挑盐,主要通道也是衡郴官道。当时拥有马匹又兼运输的人,是少而又少,比如今拥有百万豪车的人还少,所以运输要靠肩挑人抬,极为艰辛。即使是耒阳北乡人,挑一担食盐或桐油也要在衡郴官道耒阳段走上两天。
( h6 _* b, N. g$ u# h& z: Z2 H% m+ ^( b' z
       其实,在相对不发达的封建时代,衡郴官道的修建,为耒阳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好处。由这条路而延伸的耒安道和耒常道,为打通罗宵山脉和往西永州地域,提供了枢纽作用,更为今天的公路提供了基本框架。如今耒阳四通八达的交通,和衡郴官道都有一定关联,最关键是这条交通要道为耒阳的经济和人才流通也提供了帮助。旧时耒阳的土特产,特别是小水铺的红薯粉皮,就因为衡郴官道而远销广州和汉口,人才方面因为耒阳交通的便利,很多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从山沟沟汇入耒阳城,再通过水路入州入京,考举人和进士。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衡郴官道的修建,为耒阳中西部山区的发展,还是作出了不少贡献。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因为有了衡郴官道,也为耒阳后面的交通提供了了极大的支撑。从国道到高速路再到铁路和高铁,耒阳交通的四通八达,是建立在区位优势和古道特点上共同发展的。勤劳的耒阳先人,也正是利用了衡郴官道,建立了迄今仍然在使用的商埠名称,如小水铺、樟田圩、春江铺等。而后来的红色故事,湘南起义,也多是和这些交通要道有许多关联。如朱德最早进入耒阳的公平圩、著名的春江铺阻击战等。总体而言,耒阳封建时代兴建的衡郴官道耒阳段,为耒阳发展起了承前起后的作用,意义深远。
IMG_20230223_130016.jpg
IMG_20230223_125831.jpg
IMG_20230223_1259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遥远的南方 发表于 2023-2-24 06: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修了通向全国在道路“秦直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