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5168|回复: 2
收起左侧

文人的傲骨

小丽 发表于 2023-3-9 08:0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历越多,大概越能理解文人的傲气与风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独历代文人墨客的傲然正气,会给后人留下许多称赞的话题。从不被五斗米折腰的陶令,到“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杜甫,再到“醉翁亭记”的欧阳修,他们的风骨和傲气,总是那么令人叹为观止。后人仰慕他们的人格魅力,极尽佩服之情,除了学习他们的为人,多多少少还会从他们身上看到“百折不挠”的精神。诚于苏东坡总结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的风骨和傲气,还建立在他平淡看破世界,不怨天尤人。这一点杜工部也值得后人叹服,他宁肯穷得三天未沾米粒,也不愿从洪水中上岸去找官方嗟来之食。幸亏我们耒阳的聂县令诚意对他奉上了一顿牛肉,才让历史留下了诗圣停泊耒水的一段佳话。杜甫魂归湘江,把他的盛名和傲骨留给了后世,把他忧国忧民的诗篇载入了老百姓心中。
* G+ M% n$ K( ^! ^
3 ~2 o- \- R- t( n! C由古代文人的傲气而联想到近代中国一些文人的胆气,你也要对他们赞叹有加。例如刘文典,这个安徽大学校长,竟敢掌掴堂堂囯民党总裁蒋中正。开始我对这个故事也是半信半疑,认为有编造成分。后来看到我们耒阳泗门洲人李汉藩,这个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训斥北伐途经耒阳的蒋介石时,才觉得刘文典掌掴老蒋极有可能。我们决不会认为老蒋有多雅量,从他一生中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军阀,但在面对刘文典及至李汉藩训斥时,并未动杀心,这是历史。但从这件史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李汉藩和刘文典这样的文人,他们的胆气和傲骨是非常令人赞叹的。$ m; S& P) z+ M

# A# \- ?' K1 ?! M9 O: w, J' t# p其实旧时文人的风骨和傲气还真不是凭空捏造的,他们敢于争真理,或者叫敢于叫板上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人大儒梁漱溟的经历中窥视。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当着毛主席的面发牢骚,而且在台下起哄的情况下仍坚持把牢骚发完。毛主席雅量当然非一般人可比,居然鼓励他说下去。后来梁漱溟也自感他的牢骚发得不适时机,但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仍可看到文人敢说敢讲的另一面。! A- M) _% K2 P9 P6 T; I8 D5 M

# o! N% Q' d8 I( N- g' R文人的风骨和傲气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值得我们为文的这些人学习。但现在一些人只有媚气而没有傲骨了,姑且不说他们要学习古人司马迁,即使是学一点近代鲁迅先生的傲骨,恐怕都没有几个人能学了。文人若都像某些官员一样极尽献媚之态,那就是文人的可叹之处。当然,类似莫言那种只会揭露负面的文人,我们也不需要。中国毕竟需要正能量,但文人最起码的傲骨,还是应该保留。1 _( @' K/ ^( F$ l5 L: }' n7 s
5 O( J8 L1 ~8 p  t3 G
我们可以学习沈从文先生,他早期的文章行云流水,后期却悄然无声。这是他不愿去写了,其实也是一个文人的傲气,不按自己的思路就不写了。相反与沈从文同时期的汪曾祺先生却一如既往在写作,他仍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傲骨,撰写了一大批市井小说。从这个角度讲,文人的傲气是建立在他的立场和观点上。
; i- A+ f- _* ~/ Z+ R
# f2 v4 R  C- z6 R而如今的一些文人,早没了汪曾祺先生的锐气,特别是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一些文人早被金钱浸润,没有了应有的傲气和风骨,写的东西都是男人女人化、娘娘腔的多。我看了衡阳地区几大文人,这些人我都是熟悉的,他们现在居然靠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有一位报社总编辑本来古文基础并不怎么样,却靠写古代的故事去糊弄人,我估计他不敢写现在的故事。但我认为他的落脚点就错了,只要尚有一点文人的傲气,只要能为老百姓着想,不一味去献媚,一样可以写出很多深受作者欢迎的文章。
v2-b096eadc388064a05b187948cba4904d.jpeg
v2-31c6dd07f34584094bf97ac46aa0b71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微笑人生 发表于 2023-3-10 08: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真理在金钱面前,真理沉默了,当金钱在权利面前,金钱失效了。唯独傲骨不为金钱、权力所屈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谢庸 发表于 2023-3-11 07: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清风共明月,皆是人间一过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