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615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江南忆,- W, I+ L; A9 w1 Z( ?
最忆是杭州;
5 d4 P" H$ k5 L* N; g, v" m; H U山寺月中寻桂子,: s4 a) X+ ~2 C9 |3 s9 u. G
郡亭枕上看潮头。
! c; i ]. k5 v' D何日更重游!
* k( ]7 Y7 o" D b" E% v. Q$ Q6 U7 U- M% J( Z1 y
唐朝诗人白居易(772~846)在游历江南后,曾于晚年创作了三首比较出名的《忆江南》,虽然说这三首词短情长的作品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互为联系的,理应放在一起分析,但笔者特地选择其中的一首来分析,因为它虽然不如其他被人们所熟知的作品,却是最有韵味的一首。 + t/ ~& L' C b. a- @5 l) m/ r% H9 C
# N m( q: A& W {* z' P' {( s$ D
白居易创作这一组词的时候,因已届晚年,当时的它也厌倦了朝廷中的仕官生涯,因此在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好感的基础下,想必更添喜欢。 ( n/ S/ h+ l* x& q# P8 a
( ^. n+ m4 u" T9 \
这一首《忆江南》全文二十七个字:
6 F3 ?. ]' n& A) Z G江南忆,$ O+ t J* Z8 y( O- }, J
最忆是杭州;8 \+ T7 s2 T) s# j
山寺月中寻桂子,
2 m# J! Q0 H9 j郡亭枕上看潮头。
3 x! p# _7 ]$ q2 |5 C5 D$ H2 F6 Z何日更重游! $ |0 w: a* e- f# h: M5 o# S! F( c
' P% Y/ k$ }: A8 I. I0 i' p6 i" h“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个“忆”字道出诗人对江南的熟识,诗人对江南的杭州是最想念的。提到杭州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西湖,诗人在这一点上是与众不同的,他喜欢的是天竺寺。 “山寺月中寻桂子”这里的“山寺”很多人都认为是杭州的天竺寺,因为传说中天竺寺里的桂树与月宫里的桂树有关,那么必然会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8 a$ p( \, c6 Z# W* F4 _& D0 z Q7 i- K- ^. j7 J% Y% s) _2 q; ]1 u
古人喜欢吟诗赏月,诗中也离不开月。“山寺月中寻桂子”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诗人在月圆之夜,在天竺寺欣赏寺中的桂花;第二种解释是诗人在天竺寺抬头望月,寻找月亮上的桂树。传说每年的中秋会有桂花从月亮上落下来,这种传说自然会勾起诗人的兴趣和向往。
* d' w* @. m" ~2 F, L9 o
. q g: i- o) e$ k2 d% u“郡亭枕上看潮头”,月圆之夜头枕在“郡亭”欣赏起起落落的“潮头”,这里的“潮头”是指钱塘江的入海处,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势凶猛,是一处名胜。诗人为什么会在“枕上”欣赏“潮头”呢?(“枕上”大概是晚上有月光的时候)。白天不是看得更清楚吗?或许这与陆游的那句“铁马冰河入梦来”有一样的妙处吧。诗人在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中,或许是另一种感受吧。
( s+ V V) D0 n$ Z( l' i$ [! _4 o. e; |- ]/ I4 z/ x
前段时间看古籍记载的狄仁杰断案传奇故事时,看到记载中一般神灵会在晚上讬梦给他,告诉他案件的原委。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思维缜密的断案方法,其实才是真正虚构的。没有神灵的护佑狄仁杰断案也是寸步难行的。* X6 s" k* I6 e" M. @' Z
: A- i2 o% I1 [4 n) t% y1 X6 K
诗人白居易传说是谪仙,自然也是有一定能力的。或许在中秋之夜,诗人真的可以看到那纷纷而坠落的桂花吧,也同样在一种似睡非睡间,看到不一样的“潮头”吧,或许他看到的是神灵的一面吧。 % b7 W/ W) f9 x$ S; n B: E( J6 L
/ G, i! A" o5 Q# m虽然古人信神,可是要直接将神的事情写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人们也是很难理解的。而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就是用稍微隐晦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个神话故事吧。诗人想故地重游,再次欣赏这神仙美景,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