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3476|回复: 3
收起左侧

孟浩然写下短短28个字 平淡中充满惊奇

修远 发表于 2023-3-25 15:1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很多的诗人,他们颂歌赋诗,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等。这其中包括很多门派和不同的风格,其中山水田园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相信很多人一看到这几个字,脑海里想到的肯定就是陶渊明三个字了吧?
: p$ t1 i% M% W! x* B! i* Z% X9 ^9 i. _* o0 @
但其实田园派诗写的好的,还有大家也很熟悉的唐朝孟浩然,他也是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的乐趣跟陶渊明有点相似,喜欢隐居的生活,但不同的是他还喜欢旅行,看一看各处的好风光,这一点可能跟大唐的盛世特色有关。  孟浩然旅游过这么多地方,他也写下了很多的山水诗、旅行诗,其中最让笔者觉得惊艳的就是《渡浙江问舟中人》,全篇寥寥二十八个字,却平淡中不乏惊奇。 6 Z" D, g$ h: t3 \, d4 q
/ _3 A& A1 t! a7 {
《渡浙江问舟中人》全诗简短精悍,“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却能感受到他的那种对山清水秀的美好风景的热爱的强烈。 1 F6 H+ f3 S/ k! x
' i* c! ^6 S7 ~: E
这首诗是写于他从浙江前往越地的时候,像他以往的诗一样,这首唐诗的风格也是很清淡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反而能更加直接更能让体会到他想表达的感情。
8 X4 ]( r3 B5 w8 o5 ^+ X) O
8 T; E" A3 R' u; s7 x. ~我们先来看前两句,钱塘江的潮水刚落,作者就已经迫不及待要乘舟前往越地了,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孟浩然内心的那种急切,虽然钱塘江的潮水已经算是盛景了,但还是对越地的山水更加向往。 脚下的船只不大,只能用一叶扁舟来形容了,但是乘坐的人却是很多呢,或许他们也是跟自己一样要去越地欣赏更美的景色,一想到有人跟自己的乐趣一致,就好像找到了知己一样。 即使是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心中的感觉却很熟悉,彼此之间相互尊敬又不是亲睦,这便是我们中国人口中常说的人情味儿了吧。  8 N4 M7 P  T( j' i* @5 g
5 T0 K$ ^, u+ v" a$ b' m
前两句都是用词很平平淡淡,乍一看觉得没什么可值得推敲的,但是只要细细一品读,总能从中感受到那种韵味。  再看下面两句,虽然已经坐上了船,作者内心还是很期待,也是坐不住的,时不时的就向两岸眺望,看着两岸的美景,他在内心猜测哪处才是自己要去的越中呢?  
7 s% s1 r- o; F5 X; p- P  z. I6 z/ I% d2 s: W! M7 W* O& E
光是自己想肯定是不够的,他还问了同舟的旅人,这种迫不及待的期待之感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而且问句结尾,就好像诗人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样,十分亲切,读者本人好像也是跟着他一起去越中,自己也不自主地跟着期待起来。  : x6 n. m7 Z7 y8 S$ L, V& I  F% x

" U2 g' x1 O; ?: x' d# {5 u& a6 {8 ?这便是他的厉害之处了,总是能够用最平淡无奇的文字,给人以最强烈的感受,加以高远的意境,读这样的唐诗也是一种享受了,其实有时候想一想,人生就是要这样平淡舒适中不失对生活的乐趣才是最美妙的,大家觉得是吗?
v2-ca86bd8665b809e21547e82fb9c139e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姥姥 发表于 2023-3-27 12: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远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丽 发表于 2023-3-28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丽 发表于 2023-3-28 09: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