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33763|回复: 2
收起左侧

唐诗排行第一名作 诗仙赞叹因它敛手

修远 发表于 2023-3-27 15:2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古至今一千多年来,持续得到读者爱赏的唐诗作品中,高居排行榜首的是哪一首呢?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诗仙也非诗圣,不过倒是得到诗仙高度的推崇。
. ^+ O& ]4 R3 Y8 C* f0 r4 C5 i1 Q
本诗古意出自天真,气势来自超然;创意来自诗人生命境界的感悟,一变七律之法度,独步千古一绝唱。唐诗排行榜第一名宋末元初的诗词评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r0 S' V" d! ?6 _( s7 G

* \# z% b- b4 o5 T1 u事实上,崔颢(约公元704年~754年)《黄鹤楼》不仅是唐人七律第一,同时也是唐诗中最受古今读者青睐的一首,高居排行榜的第一名。) D7 Y+ y( A5 P, u6 C  c, \

# U' }) D9 K& g! F6 J一起来品赏:
+ T: p4 v$ S# o6 L2 T+ R$ _' N+ C, R' ^+ V! C. i. H# f
崔颢《黄鹤楼》:/ t; x+ ^* l( U9 t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N% Y0 f* o/ {# e+ e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 n8 G. d. B0 a4 W6 o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4 q% p: [  n/ T# [6 T+ k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V4 j6 d5 v7 Q! w$ O
' [+ x2 w  x: H8 o" }- Y
得道成仙的古人,已经乘着黄鹤飞走了,此地只剩黄鹤楼矗立在长江边上。 / I6 U: S- `6 f2 l

! _! g' X0 x# Y! u& U4 c8 ^黄鹤一去不再回,白云悠悠来去千载,等不回乘鹤西去的仙人。
$ c' n' r- k! a, L( |5 W, A+ _
# L" v; A& R/ a. E8 a7 g从黄鹤楼隔江俯瞰对面汉水边,晴空映照下,川边的汉阳树历历分明,川心的鹦鹉洲上芳草萋萋。 3 \# W+ |" {. J/ D6 _! F, n
4 \. O! [) C! q' E7 x
长日就要西下,暮色就要来临,放眼瞭望,故乡何在?江上烟波起雾霭,迷了津渡让人更犯愁。* H& U$ _" ?$ J# k4 ?

7 O! |& Y* B4 [; O6 u2 y( f4 o7 o崔颢与绝代佳作《黄鹤楼》
& w1 w* @8 z5 i( a! z  E
; u, f# c' P/ X  v# _崔颢是唐朝开元十一年进士,汴州人,开元、天宝年间与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人都以诗名闻世。他虽有文才但仕途坎坷,开元年中在朝任尚书司勋员外郎,开元后期入河东军幕府,一窥塞垣,边塞诗慷慨豪迈。天宝十三年卒,卒年约五十岁。
) q. e2 b: Z6 t3 s& X  j2 z. o$ s8 u8 g
按《唐才子传》,崔颢“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叙述崔颢的诗,从少壮到老壮经历脱胎换骨的转变。他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深切,留下《黄鹤楼》七言律诗,成了绝代佳作。
0 O: @% L) e1 ~; M; X) j. c+ p7 A5 y7 \6 {: l+ \- r5 k/ Z8 k+ |
李白游黄鹤楼时,看到了崔颢题诗,气度磅薄,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敛手而去。
: R/ I" b) e% J/ W/ e9 v$ O) Q
  M5 T* X# k2 s" d' T旁边有一游僧目睹此一情景,咏“酒逢知己,艺压当行”(《升庵诗话》 ),一赞一叹,真是贴切道出真情时境。7 i1 j3 F" L; {" t: K: V3 p' r

7 x* f1 G6 A2 b9 i" l+ a之后李白游金陵(南京)凤凰台(公元747年),得机会题诗《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诗遥相呼应,成了流传千年的诗话。/ I4 Q# W% B, |& Q
7 i  ^! S( J2 W5 K. [8 }4 {" a4 `
《黄鹤楼》千载独步的境界昔人已乘黄鹤去。
0 f$ M' i: s' ^' M5 W8 p3 ?9 N6 S, P: t$ b9 u5 D& H* _
崔颢《黄鹤楼》绝唱把黄鹤楼的江山绝景推上高峰。+ z6 ^" }' \9 h. x3 W$ `  t4 E

2 c( C$ v2 E9 L6 U8 U% a开篇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仙踪渺渺,脱俗绝尘;尾联“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绾系亘古的生命乡愁,引得来者代代追仰,低回千年!/ P7 E6 m2 N* z* j
* z% b2 `3 ~6 {
《黄鹤楼》的前三句,一连道了三次“黄鹤楼”,重复词语,本当是作诗败笔,更何况同一词三连环,岂不是大败笔?然而,崔颢转败笔为奇句,“气格高迥,浑若天成”(《唐诗镜》),“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印象深刻读者心海。
$ L% @) w  n' ], `5 e$ n, p+ ?6 y. R$ B1 k# M; V* X; H
本诗是“律法之最变者”(《唐七律选》),也就是七言律诗最出奇的变体,前四句没有对仗,信笔抒写“雄浑傲岸,全以气胜”(《增订唐诗摘钞》)。2 i5 ]# K8 |, _/ R! Z
% C. m) q& [5 q. x
诗人将昔人在黄鹤楼得道成仙的典故拈来,宛若古诗的叙事,娓娓道来,妙在一气浑然,格调高远,意境超然,“气格音调,千载独步”(《批点唐诗正声》)。
8 ~5 B; U% ~0 B7 v: p; P9 z8 U
) Z7 a2 E8 ?1 E古意出自天真,气势来自超然;创意来自诗人生命境界的感悟,自然泉涌汩汩而出。直率的格调、超然的感悟使得《黄鹤楼》一诗飘然不群:“七律能一气旋转者,五律已难,七律尤难,大历以后,能手无多。崔诗飘然不群,若仙人行空,趾不履地,足以抗衡李、杜,其佳处在格高而意超也。”(《诗境浅说》)此诗神气纵逸,结语二句苍然浑重,蕴含无穷的天机,绾结全诗旨意。
5 I7 F! c7 H5 V. n+ W3 i6 c7 p; O+ z; s
生命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此生只是刹那的逗留,天地仅是生命的旅店,如何才能回到生命之初最纯真的故乡?这是亿万年来,人们共同的追寻。# y  G) E! i& F# c

6 k/ w, X- |  }崔颢《黄鹤楼》万古系一心,历代之人赞赏此诗为“千秋第一绝唱”诚不过誉。7 i1 Z9 @; v" L' A. P* [
7 \) W7 n, U/ n
黄鹤楼追迹长江一水东流通海,由北岸的夏口对望,由西向东群山罗列: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山山蜿蜒连成一线,山水交会,宛然似一巨龙卧波的形貌。黄鹤楼恰恰座落在巨龙的腰部。那气势有如仙鹤骑龙欲飞的绝景!" z3 R! Q. {3 @9 m. y0 ?. i

/ `% H( y2 J0 A, r9 x黄鹤楼最初兴建于三国时期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逐鹿时代,汉水下游入长江的夏口(也叫鲁口,汉水下游古称夏水),控接湘川两地,是个兵家必争的水陆攻防要地,也是剑指东吴的关键要害。黄武二年,孙权在夏口对岸的江夏城屯兵镇守,城西临长江,他就在西南角的黄鹄矶上建造瞭望戍守楼,名唤黄鹤楼(在今之武昌城西南)。/ J) I9 \& r% j4 ?

; ^& r. v3 c5 d- a, K黄鹤楼建在城台上,绿荫相衬,中央主楼翼角嶙峋,气势雄浑,下层为配楼,主楼、配楼错落有致,有穿廊连通。从黄鹤楼上远眺,云气蒸腾,烟波浩渺;长江左岸、汉水的右岸的汉阳一带,尽入眼帘。, g$ M( g& @* E, t
  G. L9 h1 Z, m
古代的黄鹤楼是建在城台上的三层建筑,高九丈二尺,加铜顶七尺,成九九之数。“九”是中国哲学中的极数,九九隐喻“久久”、至尊的意义,加冠黄鹤楼“江山第一楼”的精神内涵。黄鹤楼的文化精神层次,领先天下名楼,而崔颢在此楼留下气势雄浑、意境悠远的《黄鹤楼》诗,与“天下绝景”相得益彰,博得“千古绝唱”之名,系巧合呢?亦或是浑然天成呢?
. T; X9 X, ]' @0 V( g# [, w) p+ Y; ]" N8 Z8 ^
黄鹤楼仙踪黄鹤楼是个仙迹胜地,古来留下著名的修道成仙的传说。
" N- O* E+ |, K
  `; V) M, [, K. M" a唐代诗人,谱出热切寻求返本归真之道的生命群像,崔颢的《黄鹤楼》诗也直点其中玄机。- `* _. v' ^+ C8 i
, x) d+ t, ~- G4 C& h. c. _' 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一开篇就展打开古人修道成仙的神传文化。黄鹤楼连结的修道成仙之历史典故非常丰富。
: E  i. M2 q+ u. f# p% s% F* j
陆游《入蜀记》记载,传说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在黄鹤楼升天。6 t# j( n, J* `' \  N9 Z( Q% j

' b# e" F/ {1 t, K2 J3 l《南齐书  志第七 州郡下》记载,修道成仙的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楼的上方。
; ]4 J& C( N# J9 i. o2 ~
$ ~- G& j# c+ W7 Q4 h. M" r传说中国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曾在黄鹤楼传道、修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吕洞宾“登黄鹤楼,以五月二十日午刻升天而去”。《报应录》中也记载了一则仙人驾黄鹤升天的传奇故事。
* \: P% ?) I/ o$ {' y# s+ Z, M, i  z0 O. }
这些传说让黄鹤楼博得成仙圣地的盛名。吕洞宾可说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仙人。# W" ]+ x/ e* Z. g3 U$ f( q
3 |* ^& ?" V( ?" Z, ]; K8 ~! d9 H
崔颢《黄鹤楼》诗,映带历代种种修道成仙的传奇,散发超然出尘的辉光。
* Y6 a8 h' `3 a! D( @' v, e  I. }4 d8 v
中华文化中的修道精神传统悠悠长长,在历史诗篇中沉淀,溶入化入中华儿女的血脉灵魂中。《黄鹤楼》一诗求索回归生命真乡之道,情真意切,让代代人千百年来吟咏不绝,古今默会,千古永续,心意相通,也就不足为奇了!
IMG_20230327_152842.jpg
IMG_20230327_15285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狗 发表于 2023-3-30 12: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写得好。楼因诗出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丽 发表于 2023-3-30 12: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鹤楼仙踪黄鹤楼是个仙迹胜地,古来留下著名的修道成仙的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