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863
- 主题
斑竹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皇帝单独给臣子写密信,往往都意味着极度的信赖和恩宠。当然,这也不绝对。宋高宗和岳飞撕破脸之前,就曾写给岳飞一封密信,表面是关心慰问,实则是暗示威胁。
/ H7 n4 m5 A9 I6 J. c8 j5 P
B8 N$ `; l; R* F/ x这封密信叫作《赐岳飞批剳卷》,是岳飞领兵在外时,宋高宗赵构私下写给他的,现在被当作重要的书法范本和史料,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 R2 t) e" f; X, c% u2 r
5 J: h0 [: A6 {! Q/ C/ w此密信表面上是关心岳飞“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6 {3 W- g) p3 Z! |* Q/ s$ D4 Q
+ a0 z# E6 h; l' l+ R) v: Q
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什么事,也可以悄悄写密信来告诉我。可这并非是宋高宗的本意,随后宋高宗交代了一下现今的战事情况,要岳飞多小心注意,最后却说“如卿体国,岂待多言。”
$ w8 t( f0 J) ^1 }6 M+ p+ }% p" c
. M, n2 x V+ w+ h' A% f p4 V这最后一句话颇有一语双关之意。结合宋高宗前面交代的军事调动情况来看,他的意思是带军打仗的事不需要我过多交代。可若是结合“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来理解,就是根本不希望岳飞来信交涉收复失地的问题。9 d: V% r: H& C8 ?0 Q/ `$ v
, x& ~6 y" }9 P8 v/ r/ e( E我们都知道,宋高宗这个皇帝之位就是捡来的,若不是徽钦二帝被掳走,他根本没有机会登上皇位。早期重用岳飞也只是情势所逼,若是岳飞真直捣黄龙迎“二圣”回京,宋高宗必然难以自处。: g) _2 S# r& f
) K* @1 K" S+ [+ k! `宋高宗对金人,一直都是以求和为主,想要坐稳自己的半壁江山就足够了。可惜岳飞忠勇有余,政治敏感度却不足,不懂宋高宗的暗示他的死是一种必然。
$ x4 Z9 J$ n% Y# Q1 }
2 ]5 o1 [4 c& `8 ?# m0 j《赐岳飞批剳卷》不仅是珍贵史料,作为宋高宗的手书真迹,也是一件难得的书法范本。$ ]: i$ z: \: g
* f1 M4 k/ {% @. B" `! Z宋高宗的书法取法广泛,主要以“二王”为宗。据宋高宗自述:“凡五十年间,未有大利害相妨,未尝一日舍笔墨”。0 M4 N" a- q! Y5 ]
% ^ x1 H, x' b G& Y! m/ V4 |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每天都会坚持练习书法。宋高宗也是一个错生在帝王家的艺术家,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他的书法水平,在历代帝王中,足以排到前三位。
0 t* h; R% i, h& L8 [5 Z
0 t2 d' I- k0 P4 y& `这《赐岳飞批剳卷》就可与王羲之的字迹一比,用笔潇洒,笔墨婉转遒劲,笔画精到;处处都显露出当年《兰亭序》的意态和神韵。这水平比之其父宋徽宗有过之而无不及。
9 }1 r0 K* P, ~6 p6 V5 J' a: x4 r1 b, `8 d5 I
宋高宗作为学“二王”的佼佼者,他的这件作品,是我们学习王羲之笔法、神韵不可错过的范本。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