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18183|回复: 1
收起左侧

为教育好皇子 康熙大帝这样做

小丽 发表于 2023-4-18 15: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圣君,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读四书五经,练中国书法。
, s, d2 {1 K8 c$ T3 n- ]1 P6 G$ F" ?% \$ I9 u2 a+ @! W( ?; J
在理政治国的同时,康熙大帝非常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 ]2 q; p0 u) s" d( i- _

8 p! m. L* {) }( ]3 H他说:“自古帝王,莫不以预教储贰为国家根本。”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这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 B, z1 o& X7 j% a8 ^6 |" t# ~( X0 X7 R" \
清朝皇子教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
' F: V) w4 P% B/ ?$ Q3 l& s0 {8 J
当时,满族的文化教育比较落后。为了培养人才,适应后来完成统一大业的要求,努尔哈赤抓紧教育本族子弟,广设学校,他曾以万金之资供养龚正陆为其子之师傅。2 M+ E0 R$ ^( V
8 F3 S4 n  p4 d: h! B9 l9 A2 ^
他认识到,要统治人数比自己多、文化层次比自己高的民族,使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就必须吸取中原文化,加强子弟教育。6 |, a" a+ u. ]7 X# S5 T* O5 N2 O
9 r4 F+ Y* ^; o8 l1 W2 i
而康熙从小就接受汉人儒家思想教育,在理政治国的同时,非常重视皇子们的教育。4 L8 }' {" f, @/ J0 l; n

5 T9 g. s5 K7 R" u( v; J$ U胤礽在两岁时,被册封为皇太子。他四岁时,康熙皇帝便亲自教他读书;六岁时,就为胤礽找了张英、李光地等大学者为老师,勤加教导,希望把胤礽培养成为大清的令主。% u; x# N/ l' `

& i" y( X6 b7 m* _  D) j康熙二十六年(1687),他当着皇太子允礽(雍正朝时改名为胤礽)、四位年长皇子、内大臣、侍卫及大学士明珠等人之面,对允礽的老师达哈塔、汤斌等人论及皇太子的教育问题。
: }0 ~+ T5 T, t  \" J4 n" r% o
6 {% i4 B: Z. d' B$ m- k0 D7 H这次讲话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他对教育子嗣的看法。
( O# \0 ?# F3 [9 O. Z" Z$ Y
- ]. k! r0 \! r; ~他说:“自古帝王,莫不以预教储贰为国家根本,朕观古昔贤君,训储不得其道,以致颠覆,往往有之,能保其身者甚少。如唐太宗亦称英明之王,而不能保全储副。朕深悉其故,虽闻见戡寡,惟尽心训诲。”
4 l. J6 V2 M# ?7 H& x& P6 x7 W, B( d5 S1 L
康熙皇帝亲自挑选“老成谨慎”、“学问优长”或“纵无渊博通儒,或满洲、汉人内有人品端方,可资辅导者亦好”者为师傅教皇子读书,开蒙读书之处就选在自己理政的乾清宫东南侧庑房,以便于随时了解皇子们的读书状况。) p4 P! b( l' Q3 o

0 _; s/ |% D% j/ \( s- b从那时起,宫中增添了一个“皇子学校”——上书房。康熙皇帝本人常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学习情况,“于听政之暇,时时指授,罔或有间”。读书写字之外,康熙对于诸皇子从学业到为人处事各个方面均有训诲。之后,由雍正把这些内容辑为《庭训格言》,其训诲之语,典故多出于《四书》、《五经》。在教导皇子骑射方面,康熙秉承祖母教诲,也相当重视。另外,还让皇子们接触科学与技术,并带他们出巡,增广皇子们的见闻。康熙对皇太子及诸皇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清朝后来的皇子教育有很深的影响。' N7 i+ ]$ S+ y* ]( A6 z  ~

% @# f* e- j% s1 }% Y+ F! z' c康熙曾对百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讬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b4 g9 D6 r+ }* v- _; H6 k4 L* Y" X9 A, e4 G+ E: O7 S; O7 @9 K6 f
当时,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报告说: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H, y0 V/ B/ ]0 }- H0 n

" ^% M& P- n1 s5 F; |) w. ?6 i6 ]《庭训格言》是康熙皇帝撰,其子雍正皇帝笔述,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虚饰。
6 m0 b# d1 m) C0 j" V6 K
5 g0 H% z$ p* b, E! W- t$ F& i8 E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这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 N! p% G% ~# a7 I, n, X2 j3 n& Y+ q# W* O' U& O3 B. i
在此,整理两例以飨读者。
: Y0 _2 ]. Q8 I  n( L  J
6 p! q, \% P/ U庭训道:“仁者”把万物看作一体,恻隐同情之心,随处可流露出来。所以考察他的器量,他把百姓当作手足,把万物视为同类,仁爱之心遍及天下万物。说到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慈祥和乐,这种慈祥和乐,永保常在。凡是有利于他人的事情,“仁者”就去做;凡是不利于他人的事情,“仁者”就不做。
  H) L3 x4 ?( k5 @, m
8 v7 Z: l2 B6 G& ]* `# G1 H庭训道:古代的圣人,他们说的话就是“经”,他们所行之事就是“史”。所以,只要打开经史书卷,就会有益于修身。你们平日所诵读的以及教导子弟的,只应该以经史为主。至于吟诗作赋,虽说是文人的事情,但你们在熟读经史的过程中,自然也能慢慢学会。孩童接受教育期间,断乎不能让他们读浅薄的“小说”。- F" B; M1 b; n) u- p" R5 r, A* s+ c
为教育好皇子 康熙大帝这样做.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武军 发表于 2023-7-13 12:49: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孩子的教育要早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