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5 i7 \6 Z3 \2 q& X* r8 j凌晨一觉醒来,发现李老师在哭。老人坐在灯下一边写着,忍不住抽泣……他是在给家人写信吗?我仿佛又看到了倔老头见自己身体稍一好转,跟妻子和众家人吵着硬要归队的场景,出门时,那对双胞胎小孙女一人抱爷爷一条腿哭,还在抢那根他新做的拐杖……老人还非得要赶在这爬雪山之前归队……又想他是在给硗碛的那三位特困学生写信,或是给乡政府领导写信?我们昨晚研究家访的事,考虑到今天出发早,要赶在上午9点钟进入雪线,否则就很危险,爬不过雪山。到达雪线还有几个小时路程,家访的事学校星期天又找不到人,乡干部也都过双休日去了,只有一个县里下到基层开展“保先”活动的干部在守着那栋政府机关楼,加上这三个孩子的家都说肯定在高山上,眼下能看到的挂在山腰上只火柴盒那么大小的木楼没有半天时间是爬不上去的。因此我们无奈,家访活动只好取消。李老师考虑到我们账号的钱已很紧张,他向我提出,三个孩子由他个人支助,昨晚就已同老伴通电话商量了,老伴支持他,虽然李老师离家时妻子也只有600元钱,再有困难也找点钱帮助这雪山脚下的三个藏族孩子作下学期的学费。/ \+ j- K+ q- X2 F
8 H7 m. j; J9 O" y1 }( Z3 {
老人的哭让我心里难受,我就不能再入睡了,真担心他是为今天要爬夹金山大雪山的危险而想念亲人,而先挫伤心理抵抗力……因为前一夜里我们在泸定广场看《万水千山》的电影,银幕上那爬雪山的艰难也让老人一夜未睡好,深怕我们也过不了这一关。4 N) H: |9 F! o; u% ^
' o( J6 q+ k2 I% p3 }) K/ y
我问他:“写信吗?”
/ u! }- b# x6 ^4 `8 @6 [% S
2 a) N5 Q) o8 \6 X3 Q老人点了点头,还在抽泣不止,老泪滂沱,慢慢告诉我:“写给硗碛的书记、乡长,钱由他们转交三个孩子……我的童年就是因为贫困而失学的,家中买支铅笔的钱都拿不出来,我就只好让哥哥一个人读了……”老人边哭边说,手还在颤抖地写着……因此,他初级小学也没毕业,完全靠自学苦练,写出了一位知名作家,干出了一个劳动模范……老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人生的好教材啊!: x0 s9 r% h4 E' B; V$ u6 L
; R" b# s- [; \' b, E, d3 s5 L- d大雪山上足足三年的牦牛专业户了。罗清华是达维乡胃水村人,他9姊妹,大姐和小妹都嫁在这硗碛镇上,父母亲跟李老师的年龄差不多,翻这雪山都不在话下。当然对李老师他们就不敢肯定了。他说翻雪山并不可怕,沿公路80公里,走小路50公里,他们要走6个小时,估计我们要花10个小时左右。现在过雪山比红军过雪山时气温还要低,但没有山蚂蟥。5月份上面就有山蚂蟥了,山蚂蟥用锋利的三角口吸血,叮在身上咬,有的一时还发现不了,吃饱了血它才滚下来,伤口还要流出很多血……我们就又庆幸这还是3月。他说过雪山最怕的是在山顶遇雪暴,腾空卷起雪团可把人击倒或淹埋,但一般情况不会遇上……他可真正熟悉雪山那张说变就变的脸了,我们有他可放了心!0 u" H; L! |9 W0 ?$ c1 t2 ?& u1 j
' a& |* @; }9 J% z+ j$ N7 v+ c6 ^5 r
与罗清华同行的还有他弟弟罗清富,还有一位28岁的青年小杨,另有一位来硗碛娘家探亲的藏族青年妇女陈加香。李老师背包转移到罗清华背上了,红旗交给了小杨,老陈的书包陈加香背走了,我背上的广播设备交给了清富,还有其他东西由他们分担着。
4 S) H# R# }1 R8 n! e5 g! [7 g& U. v8 o; u2 W' f) b
红旗在前面开路,我们早早出发了。
- `5 _; w+ l2 M& S1 J
4 e; j4 }9 h8 s; j爬上夹金山下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祭拜……
7 _7 a7 v- H3 @% c( `( Q- {
3 w, _6 z: W& S6 w: }/ c上山的路上,我见文化长征翻越雪山的队伍壮大了,很兴奋地对大家半真半笑地说:“任命罗清华同志担任文化长征队翻越夹金山的总指挥!”
+ O1 Y7 r4 D8 |0 i0 Z& S. Q" H
; Q& d& Y. V2 D/ m/ ]( x" H李老师和老陈都高兴得鼓起掌来:“是,听从罗清华同志指挥!”/ o: Z$ R2 f1 K0 U0 H
* r8 g6 _1 F1 T# ~0 W8 f7 t
队伍沿着一条欢悦的小江北上,也经过了红军越过小溪几米长的铁索桥。红军一路过了多少铁索桥没有统计,我想这可能是红军长征跨越最短的铁索桥了。( a" }! s% Z% \6 ~" P% R
( \: n( d8 Y2 w4 q! K/ A9 H$ e
我不由想起进宝兴的灵关镇也有座铁索桥,聂荣臻的马一脚踩进钢丝的缝隙里出不来,费了好大的劲一时也没办法,为了不影响后面队伍的行进,他只好忍痛要战士们把马推下了河谷……
% p' L3 w: f+ |( O+ {9 h" |
) M" e* |9 b8 J' |% ^+ Z! p) y( [$ D4 n+ V
我问走在后面的硗碛女子:“小陈,你一年回几次娘家?”
" b7 f$ _* E3 D# V) H
# I/ u% @/ L) r% o! \2 e她对我有些叹气地说:“一年哪有几次,我离开娘家十几年了,总共才回来几次呢!回来一次不容易。”
7 H9 d: ~1 R2 g2 d- i
- t' I1 J s9 G9 F! f“那你怎么不陪娘多住几个晚上呢?”我又说她。5 r' z1 j1 N$ w
/ i% X" J0 ]5 C$ x“这次过来已住了几天了,家里也很多事。”
0 V0 S! o) f* M& p6 Q2 z$ k2 v4 F) L! F6 F) w2 S2 z: Q
“一座大雪山阻隔了交通,苦你们母女隔山相思。有一天从雪山脚下开出隧道穿过去,让你们母女想什么时候见面就什么时候见面……”我天真浪漫起来,说得大家开心地笑了。
1 c" a0 M% H3 M' k, X( z1 w0 |3 B7 ^4 o: Y' D3 K1 y
“现在公路是修上去了,关键是上面的气候恶劣,长期冰冻,有公路也没有什么多大利用价值。”罗清华说。3 T* ?- N0 b3 F F) R
6 Q% ?8 _) M# v
前面山坡上有一棵像凉伞撑开的松树。在这土生土长的陈加香跟我们讲起了“红军伞”的故事:
4 R5 Q1 h, }/ y9 r2 `$ [& u5 K% t5 A W; k( ]0 h7 V! e
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时,由于天寒地冻,气候恶劣,许多负伤或生病的红军将士便牺牲在翻山的途中,这些红军将士的遗体也未能及时得到安埋。当地的藏民从为红军带路的向导那里得知这一消息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沿着红军翻山的路,搜寻牺牲了的红军遗体,并将他们一一抬回集中进行安葬。为了今后便于祭奠,同时寓意红军精神万古长青,藏族同胞特地在英雄坟旁种下了一棵松树。当地一个在阻击红军战斗中,名叫卡玛旺姆的反动头人被红军打断了一条腿,他痛恨红军。获此消息后,决定借此机会挖开红军烈士的坟墓,以便渲泄其对红军的仇恨。一天夜里他打着火把,张罗一班匪徒来挖坟,这时四周狂风乍起,呼啸作响,继而电闪雷鸣,下起瓢泼大雨,雨水浇灭了火把,而且那棵墓前刚种下不久的松树也摇曳不止,同时发出千军万马奔腾嘶鸣的声音,令在场的所有匪徒胆战心惊。他们丢下工具,双手抱头,喊着“红军来了”四处逃窜,头人也被吓呆了,他在失去手下人搀扶的情况下寸步难行,只好坐在地上等死。第二天,藏民百姓发现有人动了红军的墓,赶紧修整,却突然从树丛中传出“红军来了,红军饶命”的声音,原来正是那头人藏在里面,他全身瑟瑟,后来把头人送回寨子就疯了,老说“红军饶命”的话,不久头人也跌进山崖摔死。因此,这“红军伞”的松树后来谁也不敢动,小孩也不在上面爬,还经常有藏民在树上献哈达。
$ W# o' g6 a5 Q2 `
0 x+ x! S) [% {" C1 M0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的创建人之一,红色军医摇篮的开拓者彭龙伯,那时他任红军卫生部长,长征来到宝兴,准备去宝兴灵关镇灯草坪的一农户家里去召开关于翻越夹金山卫生保护工作会,中途只有4公里路,突然一架敌机从垭子口俯冲下来,接连投下几枚炸弹,一块弹片伤破了彭龙伯部长的胸腔主动脉,血往肚里流,他知道自己无救了,用手按着胸口,不准身边的医护人员用药:“我已不行了,把药留给过雪山,别管我,马上去开会,保证红军安全过雪山……”彭龙伯说完当即牺牲。因当时情况紧急,年仅31岁的彭龙伯同志的遗体就只好在大渔沟的半坡上选一块大石头作为标志掩埋下去。1987年10月,根据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同志提供的详细情况,四川达县烈士陵园毛建民及彭龙伯同志的儿子彭祖茂、媳妇湛爱菲和宝兴当地政府领导根据回忆才在这大石头下面挖出来烈士的遗骨和头发。常在此地做农活的农民姜秀珍也早就发现了大石头下面有架无名尸骨,连木板也没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50多年之后,同志们含泪将烈士的残骨和头发才装入汉白玉骨灰盒,送入达县他家乡的烈士陵园存奠。; r: ^' X7 }& p
! G: \- C5 ]% O8 K9 p我心里沉重.....可以想象,红军在这里三次翻越大雪山,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尤其是那雪山顶上的“雪塘”里还掩埋着多少的红军烈士啊!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是神圣的真理的力量,是为了让广大劳动者都过上人的平等的日子,让这个倾斜了的世界得以平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可抗拒的力量!0 r2 Z- _4 ]9 s2 U% U; Z3 W
9 g" }6 Z# \( ], `9 ^' E) ?
一路上山水树木都成景。公路一旁的几棵古树下有口泉水,罗清华介绍:“这是毛主席在此饮过马的井,叫‘凉水井’。”
9 P4 d6 P# p, L% }( o. i! z! |. l7 m. Z/ J J8 O4 K
前面是“红军誓师坪”,毛主席组织第一次爬大雪山的红军队伍在这里集会,鼓舞士气,战胜大自然!
2 W3 k+ N C6 h/ l: P8 b, v! M# Q& ~3 J2 q, _! H% |
“那就是夹金山顶,叫王母寨。看起来近,但离我们还比较远。”罗清华手指着说,阳光下,远处山峰白晃晃的一片,就像镶在绿色大地上的一顶银子帽冠。
, B' T7 b: A! |: u K* y, Y
2 Y0 _+ A; T: U0 u整个这一带现在都为“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在已纳入了国家森林资源保护。
# E! I6 c% s4 J* K4 r* o2 I5 x: W% W t9 Y. r; ~4 L2 Q
我们来到了牛棚子的地方,公路上远远两团像披一身烂布条一样黑乎乎的东西摇摇摆摆地向我们迎面走来……- g/ f( s7 \8 y% k" G3 g# R6 r+ T
" E- b2 ~& x% p; |
“牦牛——!”老陈眼尖,最早认出来。7 [/ R( u8 L: O1 M
1 U1 m4 g8 H' _' E% Y) c我是第一次看到牦牛,真想要等它们过来看个清楚。没想到它们见了我们却马上调头,估计是看到了前面那面红旗,拼命地逃跑,走得一身毛都飞了起来,公路上腾起尘埃……% a2 a$ B0 K7 b: c
" M: Y% v6 I% J$ l/ F0 @5 ]( \$ v
“哇,看来,这家伙比我们南方的黄牛凶得多!”我惊呼一声,连忙把第一次领略到牦牛雄风的镜头抢拍下来。
3 o7 e* L+ Q9 e$ n1 n p6 A9 j" i: Z+ f; o: X2 f' W% W% }
罗清华说:“雪山上的杂交牦牛更凶,前些年这里还出现过杂交牦牛斗死人的事。”
6 G; R) h+ A9 p( C$ o
! y# t3 r5 }6 t我担心地问他:“等下我们经过你牛场怕不怕?”) C _7 O. Z: C; Z5 c3 s; w' C% {
0 H- d' b1 Z/ g5 E n/ x
“不怕。有我在身边你怕什么?”
0 t7 P; S* M6 L3 I( R* e" L4 Q7 V9 |) g# v
到了他的牛场了,有木栏栅牛圈,也有几间石块垒砌的牛棚,说“牛棚”其实是住人的房子,他的牛棚两层,同时可住二三十人,有一天爬不过雪山的游客也可住在里面,他一次就接待过二三十人的队伍。山坡上白的、黑的、花的满坡都是正在吃草的牦牛,我们看南方的草场习惯了,很难看到这山坡上面有草,我真还想问清华它们是在吃什么?因为只是一层黑得发亮的肥土,肥土上面只有一层淡淡的绿色。从公路的断崖上看,那层肥土至少有两三尺厚。要是这肥土生在我们南方的山上不知会长出多丰厚的植被?可在这山腰上,已见到上面有了残雪,也就因为雪的原因,或大气压的原因,就决定了这山上只能是生命力强的生灵才能生存下来,地上的牦牛或是比牦牛更凶猛的动物,天上飞的也只有山鹰……
# w$ Q2 C& S/ j% v$ U% Z
' @; o6 f; r& _9 G; \我怕靠近牦牛去。罗清华看我正在拍摄牛群,嘴里打一声唿哨,周围的牦牛就都向他奔过来……镜头里那凶猛的样子,我赶紧关机退到一旁……
6 J3 ^ t( Z/ i4 w- \( U# R( N7 F9 P
1 J$ `% q1 R7 s1 u# s6 t* |罗清华说:“牦牛其实也并不可怕,顺了它的脾气,它跟人也是朋友。我们每年的下个月就可以剪它的毛了。但剪毛时还是要叫它们回到圈里来,并把牦牛捆绑起来才敢剪。毛可制棉絮、制衣服、制帐蓬、制床垫等等。牛毛床垫铺在地上可当床,不传地上的湿气,帐蓬生活少不了它。还可以从母牛身上挤出奶来,打成酥油,每头牛可挤20斤,杂交牛每头可挤70—80斤,每斤酥油现在可卖到15元。”
+ `) q5 n. H! I: d p$ X/ K, i, R3 o6 {' s2 x( d& X# a
我问他:“你一年可挤多少奶?”- ~& c+ l5 q/ D0 p6 ?
8 H! d A% z& q( R5 q7 V他回答:“一年只挤10头牛,挤两个月,每年可挤2000斤。”
- j+ O6 y: l4 a- J2 {2 T) ]- w- h) n2 ?2 W: a% a. }# a [8 {* Z" Y+ }3 v
我算了一下,他一年挤奶可赚3万元。5 f) C" p/ s) e5 z% z) v
4 l! i0 j; ` p; y) ?4 \( E我又问他:“你这102头牦牛花成本多少钱?每年总共可赚多少钱?”
$ X/ S- G9 |2 r9 n
. w3 b* ~" ~, s( K; w& c2 V他告诉我:“共花了七万八千元的成本,但这成本一年就可以收回。每年主要还是靠卖二三十头牛。“
5 i# c; X A2 \! r; N) s6 K
, Z& Q8 v0 D7 I) F i& ~我又问了请人工资,他一年请一人花3600元,吃他的,这样我合计一下,他在雪山上办牦牛场3年,已创纯收入至少13万元,加上他家种植“小金苹果”100株,每株产200斤,一年产二三万斤,现在市价两三毛一斤,每年可创收七八千元。清华每年还卖药材可赚二三万元,去年包工程修公路赚了五六万。加上养猪、耕种7.8亩地的土豆、小麦、碗豆。这样,他的家庭纯收入年均至少有7万元。现在他只生两个小孩,一个已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就是将来缴两个小孩同时上大学,这个雪山上的牦牛专业户也是卓卓有余的。1 M9 j2 I- y& a/ [# A7 I' A" `
' B+ ~9 t$ \7 Q
罗清华又笑着说:“牦牛是雪山藏民银行的存折数,20头以下的算困难户,30头、40头的算中等户,100头的算富裕户,200头以上的算大款。我还只是个小富裕户,过几年决心成大款。在我们达维30头、40头牦牛户的普遍,100头户的也不少了,单在这夹金山上就有六七百头牦牛。“
w: r& Y( G, h
% j- d4 |" G$ C, K4 j我们都不得不对眼前的这几位藏民深感自豪。当年农奴的后代,今天都真正成了雪山上的主人了!1 ]0 B. }- P% o9 G) h* e7 t
5 W" o/ O# w) Y, Q
“我们衷心祝愿你早日成为雪山上的大款户。但记住,个人富裕了别忘了还有贫困户,要尽可能帮助大家致富,你这钱赚来才最有意义,人生才像这雪山闪闪发光。决不能当过去雪山上的‘头人’呀?……“我跟清华交谈起来,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筲箕窝,又来到陡峭的一支箭,越往上,坡越来越陡,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来越困难,行走越来越费劲。- k7 e) T$ x( _- w
/ i" k8 R4 N7 u
4 |$ f6 A% A" ?- F- n
3 a9 ?6 c* G" `- _' e呀——?我抬头看山顶,猛地惊呼起来,双腿站着不愿向前挪动了。周围的几个人也都被我惊呆。那雪山顶上漫天卷起雪球,我们在下面看到也是有鸡蛋大一颗……
* {! M. g9 O$ N% B( R3 Q0 d6 {3 Y2 P2 q4 a( T+ c2 b
“那是什么?”我问他们几位向导。见他们一时也看呆了眼…… |/ j. i% Y# i4 ~) E
0 B$ ~8 r( v% ]* l) X/ y; E& q
罗清华也深深喘了口气,说:“那就是雪暴!”' p- E- z0 _' C4 |) j5 g$ r
; `* M) B2 a5 z0 L- I“好危险!好在我们这时还没爬到雪山顶上去?”老陈和李老师都在庆幸。
; D l* U& Y) f5 Q% {# ]' R! s7 W
“是的。雪暴这时过了,等下我们过雪山时就应该不会有了吧?”; P$ N9 ~; S5 J# j
: a- ~3 K# N% k6 F( p! d( K& T
我听罗清华的语气还带怀疑。也有可能今天是起雪暴的天气,过雪山时的雪暴危险性应该更大……于是,心里有些畏惧感了。我很想问几个向导:今天可不可以过雪山?如不能走,在罗清华的牛棚里住一晚也行。但来到嘴边的话还是给憋住了,这样怕影响大家的心里底气,既然走过了牛棚,还有退回去的道理?
7 q- T) y+ h4 R7 D! ]1 G6 q
$ V; g% G$ u$ p: I我想:我们去祭奠了英烈,这是我们每到一处先必须考虑到的“三鞠躬”之礼,当然有的地方因时间和位置也有形式上失礼的。我们的旗号就是:携手新一代,唤起先驱魂,科学求发展,中华再复兴!唤起先驱魂,魂就是精神,乡村有“喊魂”的民俗,小孩受惊吓了就要喊喊,未必就是迷信,呼唤精神回归,让人镇定下来,内容离不开形式来表现,这也是辩证法!……但愿借助雪山英灵的力量,让我们平安跨越,战胜大自然!
8 J: H7 \% |$ x6 P
; ?$ d2 v- q' X6 u- x$ P* T) h$ K“雪山英灵,请帮助我们啊!我们今天过雪山的这支队伍可有重走长征路年龄最大的,还有妇女,请多多关照!……”我忍不住说出声来,大家继续前行。
7 W% ^4 p8 Q6 o3 r4 Z$ m9 b. `
爬五道拐了,一个坡上拐了五道弯,更奇怪的是这夹金山唯独这五道拐的泥土是一片金黄色的,其他都是黑色或绿色覆盖着,再上面是银色。难道这夹金山,就是因为夹了这五道拐的一片金色地带而得名?这片土地上会藏有黄金?猜测而已,没有根据,我这时也懒得去问了,已不想多说话,人已喘不过气来,心里闷得慌……
9 H; q. z/ |1 n& t/ J
2 _8 T) _% M9 x, P, @. `) |3 k; d这时的铁拐杖可发挥大用场,比有一个人搀扶自己还更方便。李老师在遵义丢了拐杖也没忘了在家里又重做一根铁拐杖带过来。老人说起这拐杖重返队伍时,在重庆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用处呢!他本来从长沙可直接到成都再入西昌同我们会合,想到这么大年纪了今生再来四川很难,他孩子时就读过《红岩》的长篇小说,很想顺路到重庆的碴滓洞去参观,那里可留下许多江姐、许云峰、华子良英雄人物的足迹……下了车本想打听去向,可几个年轻人却装作没听到老人的问路,反而围着老人出手出脚的,有的人还竟然想要抢他的背包、搜他的口袋,这时老人可黑乎着脸,呼拉起剑眉,铁拐杖在水泥地上磕得冒火星子:“年轻人,不要碰我!别看我是老人了,老子是剿匪出身的!”也许正是这一身迷彩服和手里这根铁拐杖把那群乌合之众吓退了。后来,老人也不想去碴滓洞了,他赶紧在附近找个旅社住下,关门蹲在房间里不出门,第二天赶紧上车来到西昌。
6 b# n( O$ [% U, M6 v
! ]: t; T; D6 c! V4 ^# o5 m我们在西昌康宁旅馆一会合,老人就跟我们讲起了这个气愤的事,这可比他妻子在火车站遭遇抢耳环没有多少文明的,也许这也是一剂发药,当时让我战胜了病魔……) B5 t. ^3 |1 H% _$ ?: X# ?
0 u" s3 Q# s. ~- j5 a. f
今天是我出院停药的第二天,人身体是肯定稳定了,只是气力上一时还没恢复过来。因此爬起雪山来肯定比正常情况下的难度要大些。
7 g0 v9 @; C2 r) y9 s$ n% R. J# p2 c3 {" U
前路已是一片银装素裹,上午10点,入雪线了。我们比要求9点入雪线已迟了一个小时。马上换上高桶套靴,戴上墨镜,进入雪地。
& f; I* p: Y/ a H% v3 o! `& K& |) A1 M! h
山南面的雪层也就我们南方大雪时深,但雪层多是覆盖在呲牙裂嘴的石灰石上,较平或低洼的地方是沙层碎石,看不出有雪路。天上的太阳出来几个小时了,这碧蓝的天空离地面又很近,加上我们又迟了一小时进入雪线,薄雪层已开始融化,脚踏在上面想要上前一步,雪层融化了的雪水下的沙石层却要让你退后一步,人就得这么在上面磨蹭着,退下来,又上前去,依靠拐杖,尽可能地向前、向前……
5 q& b$ ^" N1 r. x8 x
5 M) j1 X) m. H8 W8 ?- n坡度也并不陡,那山顶上像涂了一层光釉的雪就似乎近在眼前。
* }2 |+ z' L* E$ [3 d$ f! R: I
1 q! q4 X, ^2 l就找到了,就在食品袋的上层用纸包着的,老人是困得不行了,头昏眼花了,我见他脸铁青,嘴唇发乌,嘴里说不出话,握拐杖的手干脆放了拐杖,向我做手势,是两个指头做出一把剪刀剪膀子的手势……我懂了,他是想借剪刀把毛衣圆领剪开!
' ?1 t" {3 y' G2 W
: j( f) f5 K, d! C“我没有,没有剪刀。”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y: A' _# Z3 |
$ S& v- j( m$ M- {/ t- B我再怎么想得周到,可也没想到这一点了?要准备剪刀剪衣领?身上只准备了打火机,还有冲天炮,可上面连山鹰也飞不上来了,已见不到一点绿色的生命,想象的猛兽更不会有的。$ J; z6 J& e/ P" \" o' ]5 W; ^/ F( I
( X6 } u' ?9 g这是“雪塘”,罗清华手指着说这里面的雪至少有十多米深,里面深埋有不少红军……我深深鞠躬,心里绞痛......+ T7 a5 G9 @# e' V0 \$ L
3 X. W8 J& w, f/ M! n: j* }
抬头看前面,我打手势要前面的同志也过来吃东西,旗手小杨和罗清富不愿过来了,他们手里舞着矿泉水。罗清华见我们已寸步难行的样子,他站着等我们,陈加香也只好站住了,老陈给他俩送去食品,都不肯吃我们的,看我生气的样子他们才吃,老陈也从陈加香背的书包里掏出那盒葡萄糖注射液,自己服一瓶,还强迫小陈和罗清华也要服一瓶。. S" ]' \0 f( m
8 a2 \) v n; X
肚子里感觉是空的,饿得发慌,可对面包、饼子这固体的东西又觉喉管里咽不进去,像被什么给塞住了,用矿泉水灌,又恶心……我只好又把食品塞进书包里。老陈和李老师的好像也没咽下多少。
" L7 b9 w, B. V
, x9 I; I S3 R% u* R& A启步又爬,爬一点算一点。我早已否定了我开始进雪线时视觉上的错觉,并大错特错!我们三个人只老陈这采药的“山鹿”轻松一点,他已跟在李老师身边了,我们都在担心老人会出问题。
. L7 V' W$ L, C) [; S
. H# y5 Q" k' r1 \8 c李老师实在坚持不下,他找身边一块露出雪面的石头坐了下去,面向我语言难以连贯,说:
; F) E/ o9 K2 A$ S6 u
: ?; s0 R9 t1 t“给我,拍一张吧。有了体验,最后,留张遗照,也值得……”
+ a5 q( Y1 d( F
* E/ V L& j( H: ^4 V1 w; r我看老人说话时,眼睛也难睁开的样子,头也抬不起来,当他看我拿出了照相机,他很快昂起了头……
3 J- h. w9 d8 H, Q/ S9 \. u( Z7 A* P, R3 c; E% Z) ~# B o0 s
我看到了老人那浑浊的眼睛发光、发红……我的眼睛也渐渐发光、发红……咔嚓、咔嚓……给老人照了,我要罗清华又给我们三个人也以山顶为背景合影了一张:我不能丢下一个人啊?要作遗像就用这张合影作遗像吧?
U4 h6 m- C O2 V$ y
. x" m: J! v. I* T" {( O“马上走,别坐久了。”罗清华严肃地说。/ a# a' `2 l: r7 v# Y. M
; I& _" v3 n" G7 @& _我们知道,在这氧气稀薄的雪山上,坐下去怕永远就起不来了。很多红军就这么永远没有爬起来。已看得出,罗清华也对老作家很担心了,他同老陈都跟在老人身边,深怕他倒下去。我尽可能自己保自己吧?但不行,身体极想往前倾,两条腿却怎么也迈不开了,把膀子仰得鹅颈一般一时气也上不来,加上越上面雪风越大……在生命与大自然搏击的极限里,我想到毛主席这高大身躯也被雪风吹得倒退几步,警卫员来拉他时没想到自己也站不住了,毛主席又只好来拉警卫员,那时正下一场小雪暴,鸡蛋大小的雪团把头砸肿,大家赶忙撑开油布让主席在中间避一避,战士们把棉衣披在头上,把被子顶在头上。爬雪山时,炊事员也不愿意丢下锅具,过雪山还坚持负重60至80斤,为抢救晕山的病人,做姜汤和辣椒汤给战士们喝,自己不喝,最后两名炊事员倒在雪山上不再起来。没有水了,抛开上面的雪,取下面的雪解渴。有的战士光着脚翻雪山。许多人在雪山上得了雪盲症,只能由人牵着过雪山。妇女过雪山就不来月经了……尤其不敢想象的是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的妻子,一位缠足妇女,用她的三寸金莲也爬上了这座大雪山,还带着孕身,也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那位红军卫生部长的彭龙伯临终前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
) @: S- G/ j+ S- n' L+ F* r$ P; M- q" _
“我已不行了,把药留着过雪山。别管我,马上去开会,保证红军安全过雪山……”
) g$ R1 v' n# _1 y: V# A& E4 V2 Z' d
“啊!老班长,老班长……”炊事班长再也唤不醒,正是在这五道拐九坳十八坡的地方,几个战士翻开老班长的衣服摸他的胸口,发现:老班长棉衣里的棉花都被他掏空了,里面已没有了几团棉花,棉花是被他平常饿得急时悄悄吃空了,他总把不多的饭菜让给年轻战士吃饱,战士要上前线……他却冻死在雪山上了……战士们的嚎啕大哭声似乎还在那“牦牛雪山”那边回音……7 _6 U+ y- X! y6 F, T0 r( }$ a
3 D3 x2 w; j" M. |8 B$ j$ ?0 m“老班长!您现在哪里?在刚才那雪潭里吗?……”我心里在想,在呐喊…… 2 F' M# b. {8 X6 T" T% } ?$ y
8 O; M$ g! G r. W; ~9 ~. R9 |9 z& Y50多年以后,党和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和彭龙伯的儿子才到夹金山脚下的乱石山上凭一蹲大石头的印象翻出来那捧残骨和头发……这还是一位红军的卫生部长,在我们脚下这雪山上可冻死、饿死、缺氧窒息而死的指战员们不知有多少?他们为的什么?都是为自己吗?可今天还有某些人甚至某些党的领导干部,不但对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人不理解,说风凉话,挖苦、嘲讽,而且对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也不很理解……1 E1 R( Q: L7 z' l( s- h
8 \/ l# l% @! F5 W“哇——!”这生命的极限正在与大自然搏斗的切骨体验,愈感红军的伟大,而我们的渺小,那些不理解红军精神的人可耻!……我心里按捺不住,鼻子一阵酸涩,我痛哭了起来……
- F+ o: W# ]5 x, O$ e+ M9 F6 v, U+ j/ Q3 Q" h
罗清华见我痛哭,担心是我身体实在受不住了,他马上来到我的身后要抢背我的登山包,我却一边抽泣一边死死地勒紧背带,并加快脚步往前走,我往前走,他就越往前赶——
\3 y: u2 h3 \8 T& ?1 ~& R9 f; s4 {' W. g7 ?) H+ K4 @
“罗队长——,别这么走!停下来!你把包给我!……”罗清华不停地喊,不停地追。& l1 O$ R3 o! k* E. `
" d$ b: `( J3 I$ w0 p4 l( Y老陈也急了,对我喊:“你马上停下来!不能这么走呀?这样会更危险!”
- E2 h8 d+ _; a/ ^, y
! M. l3 `$ I; G老陈见我还在痛哭,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罗清华又跟着紧追不舍,他又连忙劝清华:“你别追了,我知道,队长不是为自己身上的那个包而哭,是为社会的另外那个‘包’……”
' T4 T Q5 W- G! c5 m5 E% H
0 A5 v0 N: a( m: o7 |( i& E+ \罗清华这位雪山上的藏民,也似乎听懂了我们这位非常理解我心思的老陈那句话的意思,他喘口气来,不追了。可我还没能控制住自己,不听他们说走急了有危险的说法,还继续大步朝前走……也许是这人内心激动,整过五脏六腑都活动起来了,全身的毛孔都张开在帮助这只太小了的嘴和鼻腔、气管在呼吸,从而赢得了人体的供氧量,因此,全身都轻松起来,那像被捆绑了的双腿也突然松开,我顺势而上,大跨步上爬,连这雪山之子的罗清华喘过气来之后,再次追我也没追上。我总算控制下来,转身看看身后被甩去几十米远的李老师和老陈,又担心老作家,但我发现因为我的激动,李老师似乎也缓解了一些,似乎也被感染,内心也在激动……" G7 i/ r) P3 ~7 ^1 ~, P
. d" r% k) R$ d! v7 T1 ]我停下来等了罗清华。因为老陈安排清华注意我,由他跟着李老师。分工负责了!4 |- _4 \1 x" _. E, K% Y6 }; Y2 w% p
! l7 a8 ~+ o3 ~7 [5 H4 C D
其实,我这时已感觉到身体有住院之前的那般轻松活脱,没有刚才那病态的压抑了。但停下来之后又重新启步,双腿又沉重了,好在九坳十八坡已过十七坡了,再咬牙坚持一会,我总算爬上了上山顶的那段公路。
* R, G) H% ]5 e4 C0 w' H4 M; l' K3 l) x1 z- j: |
李老师也上了公路,但他却坐在路上的雪地上又不想走了,老陈只好去拉他站起来,搀扶他爬完这段公路,到达了王母寨雪山顶上。
2 Q/ |$ X$ `: {6 m/ C" g+ y9 W: X
9 W9 K$ Y7 }2 I5 K, S0 L1 ?3 }& s9 r7 M
1 ?$ d4 H# G( u$ }, [ l. a2 L5 O; q( a+ ]4 X0 [
山顶上有路牌杆,也有4572米的海拔高度牌,雪风刺得透骨寒,帽子也差点被吹走了。站在雪山顶上,也是宝兴和小金的县界上,饱览大自然的壮美,压抑不住把大雪山踩在脚下那胜利者内心的喜悦,我们尽管在面前这3公里雪山路上爬了4个多小时,总算还是胜利了!
! [* w+ q- O9 R" M3 q4 j; k
' H9 h d+ ^/ C$ @2 P9 t; {% e9 N2 z G6 w: |! s
" Q( M& c+ b( P( w9 B# N3 o
“胜利了!文化长征胜利了!我们爬上了夹金山!红军长征精神万岁!……”: J8 y$ }/ d$ T1 U, k- K
4 n0 j/ S* }, f我挥舞着我们的行军小红旗,大家尽情高呼!口号声虽然在雪风口上喊不很响,却肯定传得很远很远……
* N9 J* e7 g2 B" `; m/ b7 `5 D2 j7 q: @% W6 h
我们并不信民间传说这是什么仙姑山,不能在雪山上大喊大叫,惊动了山顶王母庙的仙姑会遭受惩罚,我们只信红军精神,有了红军精神,什么邪门都可以压倒过去!
) ?+ ~, G8 g6 T! c9 F% U1 g( S! q3 y* B0 U* l) F
我们又想到那吓猛兽的几只冲天炮,也要在这最高峰让它冲向差不多已头顶着了的蓝天白云中,但避到任一个没风的地方打火机都打不燃火,我们只好把那只已准备好的冲天炮用手仰天甩向了蓝天,并用嘴巴“轰轰”呼出胜利的礼炮声!
' m& g# f% O# R+ W: S) N" X" t1 x' C" q6 G$ ]) M+ O# A4 t
山顶上空气顺畅,缺氧的感觉比山南面减轻了些。也许是要下坡了,我想更大的因素是人心里激动引起的。这时我们也忘记了山顶上有雪暴的危险,加上天空晴朗,得意忘形啊!; L* g5 D- o: \, a- \5 b, j/ d; q% }
; ~! A, l* \1 F
下坡了,我们又很快来到了“红军滑雪坡遗址”的木牌边合影留念。2 @9 n7 [. W& @6 e
. b; Y2 m8 F9 s6 {5 u. I; T; U5 ?
“就从这里滑下去吧?滑下去多省事。”李老师的困泛肯定还没有解除,他向我提出。
. q7 z9 X4 S P. V1 R- p0 x; \& Y2 H
- w/ R# `% H x; G1 D罗清华马上制止:“不行。下午两三点钟正是融雪的时候,下面有十多米深的“雪塘”,不落入雪塘也怕摔进山谷里去。“" d% G( `$ o% A9 k U& h7 G T
2 R" R- [. y1 x1 ~ H) O! a
那雪山峡谷高深陡峭,下面却有一点红色在飘扬,那是等我们不耐烦的小杨和罗清富早已下山在等候我们了。7 z* r( Y" z6 R: x7 k' q w ~
$ X9 w0 b* e* X% }' k在他们身边还停着一辆车子,这是罗清华在山脚下有信号的地区帮我们联系从达维镇上要来的准备给我们用于救急的农用车,我们又对着已在山下飘扬的队旗欢呼一阵:: b) F3 d ^3 Q" k7 I; V$ R
. o7 Y# q2 T, V" a“红军长征精神万岁!……”4 F; {0 |, _. z. ]$ c
7 @6 o7 B7 I+ u8 O' E
高呼声在雪山峡谷回响,前面红蓝相间满山的杜鹃花像正在对我们的欢呼挥舞呼应,此起彼落……
- L& _" V% [& N3 V0 }" E+ b& L! z9 V! K: N
北坡的雪深得吓人,几次把腿陷下去骑在雪上出不来,走这样的深雪层真要学一点轻功,启足都要快,点到为止,不完全把身上的重量留在一个地方。旁边斜坡上正滚落人身大小一个个的雪团,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起雪暴翻滚成的或引起的雪崩?
; u2 s" w! p+ f3 h L7 y D& E
$ M5 _$ V+ D H9 W4 N5 ]罗清华说:“去年10月,附近的‘四姑娘山’旅游开发区的雪山上,就因为雪暴导制雪崩淹埋了3个北京游客和一个一级导游,只有一个女性游客3天后挖出来救活了。”
$ }- P' m0 x8 H) D1 k
9 Q) }% U' g- a5 u. H听了这故事,我们见身边的雪团就有些毛骨悚然了,大家屏声静气,听老陈快速传授轻功,点到为止,跨越深层雪路,又抄近道连跑带滑冲到了我们的队旗边去……从心底里深深地长吁一口气,我们总算于下午4点20分,赶在傍晚5点的非常时期之前下了雪山北麓的雪线,大家一路歌声,驱车下到几公里的达维镇上。
& L4 A) Y @4 I# \
9 o8 p# c4 `# L+ F7 a, U3 [8 W下了雪线,达维山坡上除了杜鹃花之外就是另一种也像杜鹃花一般铺满山坡的灌木——青杠树。罗清花说,这青杠树木质钢筋一般的硬,树荫下面长着一个叫“松茸”的磨菇菌,是最美的食用品,现在老百姓专采集出口,100多元一斤,有的一天可采两斤。这是夹金山麓的雪山人新开发出来的“金”了……" O; C0 o5 ^, M$ C& t: }
i' T1 U+ M4 U0 z; f, I7 H6 _刚下雪山,李老师就又像老顽童了,他听了罗清华对青杠树的介绍,既怕雪山又爱雪山,心里快活得有说不出的滋味,但他还是说:“宁可受着晕车的痛苦,也不想再经受这缺氧窒息的折磨。”
% P: ^5 s f! E8 v4 m/ M/ M8 ~9 y) [# |
我笑他:“你晕车昏倒在长城八达岭上已记不得了?”
, v( ^- q0 V x1 T% I8 m* N/ q" j( X* O' R7 j
达维镇上海拔还有2700米,加上雪山上的劳累,我和李老师都高兴得太早了点,很快仍然回到高原缺氧的困惑之中,全身疲惫乏力,呼吸困难,头昏胸闷,不思饮食,不想动弹。西昌医院的陈亚利和罗吉平医师这时正打电话寻问我的身体状况,他们告诉我们“高原反应”应注意的问题,祝贺我们翻越大雪山,并要求过草地时继续同他们保持联系;罗清华和陈加香等4个藏族同胞都不收我们的带路费……这些,真让我们感动。
t9 e1 a2 u: n4 Y8 ?
* A7 Z! `& r; |% ~在达维的第二天,我们的高原反应得到缓解,去参观了达维的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桥和纪念碑,也爬上了达维喇嘛寺那座毛主席当年住过的寺庙,参观了寺庙前毛主席、Zel、朱德向红一、红四会师的部分红军开会宣讲台。现在那当年红军集会的场地都栽满了“小金苹果”树,秋季来临时,周围挂满了红朴朴像当年红军高原红的脸蛋,紧紧团结在那座毛主席当年给红军讲话的讲台屏风周围,我们想象得出那伟人的湘潭口音,洪钟一般在苹果园和夹金山麓小金河畔回响……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