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7576|回复: 1
收起左侧

重游惠州西湖有感

坛下风云 发表于 2023-5-5 18:5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 }3 z& N  c' h# S6 [* H6 I五一前夕,正值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几十年不见的惠州依然风景依旧,在最美人间四月天的季节里,愈发显得妩媚多姿,楚楚动人,让人不由得心旌荡漾,流连忘返。8 ~5 r1 c' ~! M

8 o1 l/ d6 S- q0 x,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
9 k6 [6 Y1 u# v& W
/ `, p5 V3 ^,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水为特征、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五湖、六桥、八景等景点。2002年5月17日,国务院审定惠州西湖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Y+ R6 H8 Z" L! I- }4 Y5 j/ f, y% F. t# J# O3 b- p
2003年1月,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4A级旅游区。2018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9个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拟确定为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进行公示,其中,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在列。
3 E7 t" w  Y1 j* A! u$ s5 W% b* p% b. J* N; S, _5 s8 N& r
惠州西湖在东汉时期是荒野之地,东晋在湖边建有龙兴寺,唐朝改名为开元寺,唐中宗年间,位于西山上的泗洲塔建成。北宋张昭远居于惠州的舍人巷时,将湖命名为郎官湖。同朝代余靖作下的“重山复岭,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之句则是描述西湖最早的佳句之一。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的知州陈称对西湖进行了治理,称筑了平湖堤、拱北桥,以及点翠洲上的孤屿亭、湖光亭等建筑,并养鱼灌田,西湖也因此而被称为丰湖。
+ n8 B  v, L) G- |
7 i2 [( J" e+ N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安置,携妻妾王朝云和儿子苏过在惠州度过了三年,期间时常游览西湖,写下了许多咏吟西湖山水的诗词。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的《江月五首》是最早以惠州西湖为主题的诗,当中更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同月,他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西湖”这一名称最早的来源。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苏轼诗词的传播下得以扬名。# ?5 C- o( ~4 ?7 ]

- e, c- s/ w" k" P4 J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在经历928年之后的时代变迁,西湖以其绝代风华屹立于惠城之中,在融合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之后,显得更加老成持重且风雅迥异。远远望去泗洲塔的风姿宛若杭州西湖雷锋塔,在岁月的磨练下展示无与伦比的魅力,仿佛在向世人诉说此处名震中外的人文历史。这里曾经孕育着素有“铁军”之名将叶挺,近代名人陈炯明、廖仲恺,萧楚女等,在惠州西湖复建湖心亭、六如亭、景贤祠,建五贤祠祀明代邑中名士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等。6 q+ ^7 x9 L2 m1 o

( Z& }4 n' I+ c/ |  s+ F惠州西湖琵琶洲,点翠洲,景贤祠等景点各有千秋,西湖游园内的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图片,把岭南文化推向高潮,童子手指荔枝,有一条拉布拉多犬卧立东坡之侧,这种艺术操作不得不佩服当代能工巧匠的巧妙构思,通过一幅雕像,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 b) p; @4 D& M0 i& ~! q) A
/ n& u7 }- x' U8 P
西湖内的白鹭岛,仿佛重现“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场景,无疑为园区内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见微知著,从白鹭成群结队鹭序鸳行中可以感知生态保护的卓越成效。
& f( f& {# B0 a+ j) g+ B
6 _* B; g7 \! ?! _西湖内的美景不胜枚举,万绿丛中一抹红,偕家人一行十人共赏,虽未曾尽兴,然游览名山大川以名胜古迹为主,附庸风雅为辅,览物之情别有一番风味,暂且取其一端以作留念。
mmexport1682845319225.jpg
share_fffe48b225e5081dd876699021ee3e02.png
IMG20230430133112.jpg
IMG202304301228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