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859
- 主题
实习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在众多大唐公主中,除了赫赫有名的文成公主外,和政公主亦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出身高贵,却不侍宠而娇,反而具有诸多美德。她被唐代宗视为“国家的瑰宝”,唐朝名臣颜真卿还专门为她写过墓志铭。他在文章中不吝赞美之词,说和政公主“德言容功,义仁孝忠。温良恭俭,敬让宏通”,“聚众美于一身”。拥有众多美德的和政公主究竟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呢?
# |, D; F% F f% [* S1 E( ~1 I% A- W# R$ g! C# b
和政公主(约729年~764年,也有说生于728年),本名不详,是唐肃宗李亨的第三个女儿,母亲是章敬太后吴氏,公主与唐代宗李豫是一奶同胞的兄妹。太后吴氏还在襁褓中时,她的父亲曾在蜀中做官。有道士为她算命后大惊道:“此女贵不可言。将来会生两个孩子,男孩将为人君,女孩将为公主,并嫁给柳姓之人。”6 ], x: h* o L p6 U! Y2 O
7 Y0 c2 z+ R1 g: I k果如道士所言。后来吴父犯事,吴氏被没入掖庭宫做奴婢,其后被赏赐给当时还是忠王的李亨。吴氏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就是后来的代宗,女孩就是和政公主。冥冥中果然天注定。0 Z5 g6 c6 {+ p" m# r. b+ y
( w. i9 S. E& F. U/ ]' Y8 q1 Z+ z
和政公主三岁时,母亲去世,她遂由韦妃抚育成长。小时候,和政公主就十分聪慧,而且纯孝过人,对父亲极为孝顺,对韦妃恭敬侍奉如亲生母亲,因此为李亨所喜爱。待长大成人,她不仅容貌出众,如出水芙蓉,而且为人机敏、品德高尚。
; ?& s' P# I: ^8 O/ Z' t* m8 V( N8 {6 }7 X5 Z4 c
和政公主还多才多艺,她嗜书好学,并相信佛法,研读佛经。此外,对于金石丝竹之音,绘画工巧之事,耳目所闻所见,都有过目过耳不忘的本事。
! t3 ]9 e2 A7 ~1 x) i R! z夫妻恩爱
7 e; O1 Y2 }; N4 ]( w ^2 `( B! h1 r. @7 n
天宝九年(750年)春三月,她被封为郡主(天宝十四年册封为公主),并被赐婚给河东柳潭。驸马柳潭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柳岑官至通事舍人,赠秘书监。柳潭长相俊美,颇有才名,而且更难得的是为人谦虚、善良,体恤下人,在读书人中口碑很好。他曾任王府户曹、参军,后被选为驸马,拜太子洗马。
, W1 d% N) ^8 O% a$ Q/ ]" E3 s
4 }/ W( _7 v, u/ {; r* F; _" p4 ]和政郡主与驸马成婚后,相互敬重,感情很不错,两人共生育五子三女。颜真卿为和政公主书写的墓志铭中说“凤凰于飞,梧桐是依”,意思是凤和凰在空中相伴双飞,在梧桐树上相依,就是指夫妻恩爱。9 {4 u9 f+ U k( g2 x3 A
$ \3 p- t+ d7 p' \* P) Y
柳潭的哥哥柳澄的妻子是杨贵妃八姐秦国夫人。与喜穿华服的嫂子秦国夫人相比,和政郡主衣着并不华丽,但即使没有金翠修饰,却难掩她超凡的美丽。据说在家时,公主一直秉持着勤俭节约的美德,亲自缝制衣服,子女也不穿丝织服饰。4 S- ]+ \: V* B- S: v
敬侍寡姐 礼让妹妹 善待侄儿
' {! k$ U) b9 X" {& W
+ a2 |1 P }, Y+ Q9 u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和太子李亨等皇亲国戚、大臣逃出长安。在路上,和政郡主遇到了刚刚寡居的同父异母姐姐宁国公主一行。宁国公主的马被流民抢去,所以只能步行,而且她还生起了病,十分狼狈。
+ n: ^8 F4 S- `/ R" Z( M6 l2 q9 r4 U d3 A
和政郡主便让驸马柳潭下马,将他的马让与宁国公主,并抛下需要自己照顾的三个孩子,让他们自己走路,自己则在姐姐身边照顾。因为心中对夫君感到愧疚,和政郡主自己与柳潭一起步行。他们每天要走一百里路,和政郡主从不叫苦,反而在休息时,柳潭亲自打水砍柴,和政郡主则亲自做饭,侍奉宁国公主。每遇到险境,和政郡主都让姐姐先过去,自己留在最后。在和政郡主和柳潭的照顾下,宁国公主与他们都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3 @' L# g& B) g0 F+ w1 i( c/ k
4 w3 l9 z- z/ a7 T# ^% q马嵬兵变后,玄宗前往蜀地,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并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和政郡主一行跟随唐玄宗前往蜀地。在蜀地,她被进封为和政公主,柳潭则拜驸马都尉、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到达蜀地不久后,他们发现蜀军首领郭千仞已经叛变,叛军还将他们包围。和政公主与柳潭身先士卒,共同抗敌,最终撑到援兵到来。% m" I3 m2 o. n0 F T' i
3 k8 p9 T& I3 \% a% l
至德二年(757年),长安收复后,玄宗和肃宗相继回到都城。一天,肃宗皇帝生了重病,和政公主坚持一直侍奉在身边,不肯离开。肃宗很感动,说:“你的纯孝,达到这样的程度啊。”遂下诏赏赐给她庄院,但是和政公主以妹妹宝章公主没有得到赏赐为由而推辞,并希望可以赏赐给宝章公主。肃宗感念她的心意,就将庄院赏赐给了宝章公主。
5 M) S& V, F; r5 Y0 o
3 U0 Z9 {! E! T& M' t& d当初,嫂子秦国夫人仰仗杨贵妃得宠,行事十分高调,但和政公主从不曾利用这层关系为自己谋取利益。安史之乱前,秦国夫人病逝,此前她的丈夫柳澄也已去世。秦国夫人临死时,将儿子托付给柳潭夫妻,和政公主抚养侄子如亲生孩子。
! J# z( D+ ^' P) ^% d% n5 g: y仗义执言
7 p3 `6 V4 l7 ^2 D5 S
' p) v2 R* i s+ y唐朝宫廷流行参军戏,皇亲国戚经常聚在一起看戏,演戏之人有专门的戏子,也有没入后宫的罪人家属。: k! ?; X: {) ^% Q/ Z: U( g9 @
7 ^4 l; @3 f, r9 Y8 W5 g7 p' _* R. g一天,宫内又表演参军戏,戏子中有个女人是阿布思的妻子。阿布思本是回纥人,因谋逆罪被杀,妻子也因此被收入后宫,还被迫穿上绿色衣服演戏,当时和政公主也坐在台下,但她向肃宗进谏道::“阿布思如果谋逆有罪,他的妻子就不该接近皇上。如果他的妻子无罪,就不可与戏子同处,让她当众出丑,被人嘲笑。”唐肃宗觉得言之有理,就免了阿布思妻子的罪,将她送出宫中。
' | e0 Z) S9 F) w4 d关心国家大事 输财助国
! c2 V6 j. X# u
9 \+ _6 S" f5 X2 X: s安史之乱渐渐平息,但战乱带来的后果却是很明显的,国库空虚,国家百废待兴。精明能干的和政公主,通过经商赚取了钱财,为了帮助唐军抵御外敌进犯,她捐资千万;修帝陵,她再次捐资千万。
) z7 E5 m( |6 h9 H6 A2 U! G7 f3 _% Y X/ K, l$ ?: d* i
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唐肃宗先后病逝,代宗即位。代宗即位后,和政公主多次向其陈述人间疾苦和国家兴衰之事,代宗都一一听取。一次,代宗以和政公主家不富裕为由,打算给予赏赐,和政公主却予以拒绝。
1 r1 h" }. ^9 V- F6 z! S! B3 E9 G6 p# b9 _' _
代宗很信任自己这个能干的妹妹,常常与她讨论军国大事。广德二年(764年),吐蕃入侵。听说这个消息后,当时怀孕的公主,不顾柳潭的担心和坚决反对,坚持入宫和代宗讨论备边之计。她说道:“哥哥的事,就是我的事,难道你没有哥哥吗?”她与代宗分析利害提出方案,“上欣然嘉纳”。1 i ~6 ^% [$ s7 s8 N
6 f" F$ z" M2 k/ l0 E8 k
时值盛夏,来回奔波让身体并未复原的和政公主病倒了,虽然代宗派御医诊治,但隔天,公主分娩后去世了,终年36岁,时间是公元764年六月廿五日。
. t1 _4 {9 a# x+ N/ V, u死前现灵异事
/ l/ E5 h1 `7 c6 Y4 Q5 `, U9 P- z# K+ c$ S" e' w; ?! S6 i% G
代宗听闻亲妹去世的消息,悲伤欲绝,说道:“朕这个妹妹,是上天赐予的国之瑰宝。朕正想着日后与妹妹一起享福,哪里想到人就这样走了呢?老天怎么如此残忍,叫朕怎么忍受得了?!”于是他为妹妹辍朝三日,又钦命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题写墓志铭,并在八月十九日将和政公主厚葬于长安下属的万年县义丰之铜人原。
7 ~7 w; D& e/ g" t
, u# h! n- o& {% C6 E7 T$ U与公主感情甚笃的柳潭,也是心下哀伤,眼泪都流干了,想追随爱妻而去。他们的孩子更是声声呼唤着母亲。而朝野上下听闻噩耗,莫不失声哭泣。
6 m% s e" C; ?; K, a
: M3 L( S I% u$ b- m生前信佛的和政公主,曾对柳潭说:“死生是常理,不过在先后之间。如果我死在你前头,你一定要用道服装裹我,把我埋在佛寺里,时常想想我的行言,就是对我的怀念了。如果你死在我前头,我一定时常去为你洒扫坟茔。”( ^/ ~; ?. m N3 g
0 T( o. r y' F- z* Q* D, c
和政公主离世前后,出现很多灵异事件:她快断气的时候,她的马死了;为她驾车的牛跪地流泪,三天不吃东西;她恍惚间看到了已死的几个仆人,心知自己命不久矣。" l4 `; a( E4 K+ t+ g* r8 u
结语 j/ [+ v$ Z1 `% O* g$ t
+ ^/ L9 B' b# Y$ J4 z) v: \9 ~
在颜真卿撰写的墓志铭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高贵典雅、美丽大方、温柔贤淑、精明能干、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唐公主,无论是身为妻子、母亲,还是女儿、姐妹,她都让身边人感受到了她的温暖。这样的集众多美德、美好于一身的大唐公主,在大唐历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也成为大唐的传奇。就连颜真卿也说自己从年少时读史书,历朝历代都没有见过和政这样的公主。
/ g* ]+ Y. ^1 J# }, M& n
4 S/ y% B$ h, ]4 O5 O$ G明代撰写《闺范》的文学家吕坤也对和政公主赞不绝口,说她“善行不可悉述”。
1 ~. P; I( b1 u6 T4 v0 `4 c* }
4 q6 s, ^8 i- w ~在和政公主去世后四年,即768年,柳潭也去世了,赠尚书左仆射。柳潭和公主的长子柳晟,官至将作少监;次子柳晕,官至邕王傅;三子柳杲娶唐代宗之女义清公主;四子柳昱娶唐德宗女宜都公主。
9 p) N4 Y: K. }2 u* W/ I: k1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