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 z) g; |+ U$ G& \& G% l+ R
行走在长征路上的“三根铁拐杖”58:长征撒在达拉沟的松籽七十年后都长成这样子! k" @5 a# @: b# m+ @
4 J0 q5 U" W: c- {( @
作者:罗范懿
: D+ o) |/ N* ] R e. J; J9 Z) F. s* x9 s
川北长征路上最后一个乡——求吉乡的几位老百姓,沿白龙江送我们文化长征队到达四川同甘肃交界的最后一个自然村,他们站在高坡上,指着前面白龙江上的一座小木桥说:
- F: ?9 [9 m% l4 L" j“当年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就是从那红军桥上进入甘南的达拉沟……”
' G/ `2 ? |1 T/ l5 C$ g L7 A: F' K! \7 I, V5 `( L }, S
& s' F( |' f: s5 e9 X5 M
白龙江在此上游四川一段叫巴西河,开始流入甘肃一段叫达拉沟。从这红军桥到达拉沟出沟口是一条由白龙江千万年流进来的50多公里狭窄、多弯、险峻的高山峡谷中的一条沟,我们溯白龙江而下,时而落于沟底,头顶上是一线青天,有麻雀大小的山鹰在上面盘旋;时而爬上山巅,白龙江面上的石鳞片片,波光粼粼,正像涌动的一条白龙……
; E8 v( y' r8 Y# U V j2 F1 w4 h2 B* L3 l( c9 A) }
白龙江流到川甘交界处的求吉,它也忍俊不住,硬是要流出一幅“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河的图案来……我们都不可想象,这红军长征离开四川进入甘南,大自然还会有些什么令人不可思议的造化?
! S& ^4 C) Y7 d# e6 b' k5 V: t+ L1 o1 g" H, P* d2 P: q( T
三根铁拐杖过了红军桥,我想起红军“巴西会议”后也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了,白龙江也开始学红军哗啦啦啦谈笑风生跑步了……' N0 } G p6 R/ q" _. e
2 O' o2 R9 P8 @' E6 o
o. S9 H+ u9 g8 J& s) f* h9 a! ^达拉沟的白龙江两岸陡峭,山崖上挺拔着各种姿态的原始松林,山坡上到处铺一层厚厚的像牦牛毛地毯一样的松毛针,我们一路写标语累了,忍不住要坐着、躺着在上面歇一歇……6 E/ g4 C4 \, o; B5 O: `- J
( V6 m( h: a6 V, t/ ^: R7 K1 L看这些松树,株株长得就像刚毅、苍劲的红军,说不定正是从南方来的原本在松林里为财主放牛的长工们,丢掉手里的牛鞭就跟上了红军队伍……南方的松籽就落在了这甘南的达拉沟,这些松树大多同长征一样也70个年轮了啊……1 f L& g$ p# P0 P7 c6 ]1 D
6 [9 V/ d0 m8 H越看越像,越看越想……% n3 U( ?$ F, p- @6 U
8 v0 F0 h9 L( z3 N! R" U
生死相依松:“挺住,有我在!为真理而战,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 C3 A) I7 Z! _7 U, G% y+ [' h2 w5 @ K
我对两位队员高兴地说:“干脆!我们长征结束后,以‘文化长征’的名义到这达拉沟的白龙江搞一次‘红军精神青松天然艺术品展览’!或干脆向四川和甘肃两省有关部门申请,把这段白龙江的青松艺术旅游开发承包起来,文化长征在长征路上再干一件实事!”
( r2 c5 S4 X- L. P“你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松树艺术作品没有发现。要是一旦发现,对开发旅游,迎合现在市场,很有效应。”李老师听了我的诸多松树作品命名,很幽默地对我笑着说。
! u8 d8 F7 g, d: I* y
* q& d" o1 f( k; v“什么作品?肯定还有很多重要作品没有发现出来的,你说的是什么作品?……”我向他们追问不舍。* g0 ?# A" M, l2 @6 b
“其他作品可以慢慢去发现,但这一件作品申报审批时就要马上申报。有了这种作品,这艺术开发,现在就对人人都有吸引力。你回想一下你刚才命名了一些什么题目的青松艺术品就会发现的。”( Y2 y' D: Z! D" p. s# ~7 J
经老陈点拨,这下我可醒到了。因为我命名了一株“松骨”的青松艺术作品,他们的意思是还要发现一株“按摩”的青松艺术作品,不也就“松骨按摩”了吗?/ o: |- h: t5 R
“哈哈……”我们的笑天真有邪,现在的文化艺术确实也是在迎合人的动物劣根性,山水开发也尽可能都去从人的阴阜和阳具上想象,电影电视节目故意把两性对欢作乐的镜头拉得很长,有小说已把情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了还要在后面留上一路空方格让读者去想象,舞台表演时兴坦胸露体的服装……都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要把人向动物的原始森林里拉?!
5 [5 R+ z' Z4 i“文化长征开发达拉沟的‘青松天然艺术长廊’,我看重要作品还在沟底下的江面上。你们看!”我手指向江心哗哗流水间千姿百态的“石上松”盆景——$ ]& j6 f5 f9 F) ]! [0 ]1 B
从求吉出发,我们已沿白龙江走了20多公里的路,这时总算听到了狗叫,见有人烟,走近一看,牌子挂的是“甘肃省迭部县林业局达拉林场经警四中队三分队”,今天是4月3日星期天,值日牌上正是“杨富伦”值班,我们准备进那土墙围子时,旺旺的警犬就在里面迎接,一位与我们同样穿迷彩服的“森林卫士”闻犬声早已站在外面观察我们的动静。我们意识到这大山里的警犬是与虎狼为伍的,不敢进去。听了介绍,值班的杨队长却把我们热情迎进去了。警犬是被链着的,见主人对我们热情也就不再声张了,它依然卧在一部电台报话机旁,一只耳朵贴在大地上,随时向林警们报告这方土地上的动静。我仰望电台插进蓝天的天线,心想这条耳卧大地的警犬不就是电台和报话机最好的“地线”了?……2 v# M6 ?' {% b; c! u
) ?4 s7 o" [' C这支分队只有4个职工,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墙上的《学习栏》里正贴有他们每个人这一个月的学习心得和关于“4·15”火灾的感想和保证书。杨富伦不等我们坐下就向我们机警地寻问起前面过来时森林里的情况,我们告诉他一路20多公里没有见到其他人,只对他诉说沿白龙江架高压电线砍伐了一些原始松林,真为我们发现这一批躺倒的“按摩松”景观而深表遗憾……杨队长却告诉我们更遗憾的是2003年这里因雷电引起的松毛着火,发生了震惊全国的“4·15森林火灾”,大火一天,余火一个月,投入扑火的群众和解放军3000多人,但最后还是烧毁了3000多公顷的森林。* b1 }- J6 [4 i
我们不抽烟,几位年轻的“森林卫士”更不抽烟,我们都围坐在一截松树做的圆桌上听他们讲红军过白龙江的那场战斗……在这条江里牺牲了上百名红军战士,我们想象着那白龙江沿岸的松林正是当年红军过白龙江的战斗群雕……0 O! _0 ~0 e7 s( [+ U9 I9 V
3 a6 t4 f0 h% c6 y% e! V
今天战斗在这片森林中的年轻人,都知道红军过白龙江的故事,个个生龙活虎,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工作责任性也很重,但这些年轻人知苦知甜,不忘历史,相信他们会按照他们写在《学习栏》里的心得和决心去做:踏着红军的足迹,学习长征精神,吸取达拉沟“4·15火灾”的教训,誓死保护达拉沟森林!- h: _/ [5 r. A! G
我们在这里吃了午餐启程,他们也各自奔上护林的岗位,电台里“401、401”不停地在呼唤……
5 O0 N6 u) o5 |3 ^/ A前面沿江正在修一条林木运输公路,也许是甘肃方面对在达拉沟的白龙江“红色旅游”有了开发意向,但修出来的基础路面早已多处踏方,悬崖的土石方正在头顶上下滑,随时都有坍塌、行人被淹埋的危险,我们很恐惧地穿越了这条几公里的地段。深感沿白龙江修公路开发是一重大失误,既破坏了原始森林又失去了在原始森林里的旅游感觉。在这里重走长征路的一天徒步里程范围内无需考虑交通工具的问题,这是我们文化长征人留在这道独有的“红军精神青松天然艺术长廊”的一点不同意见。
. m5 L% g8 U. B" [! p( F走出那条延伸进去可怕的新公路,来到老路上,发现一群藏族打扮的男女正围着一堆篝火在野炊,我们本是为烟火的事想过去提醒他们人走时用沟里的水把火浇灭,可几位来自“俄界会议旧址”附近的老百姓都热情邀请我们喝酥油茶吃藏耙,老陈的二胡来一曲《十送红军》,大家都情不自禁就在公路旁的荒草地上联欢起来,藏胞男女邀我们跳起了锅庄舞……他们都是几家子,把吃奶的小娃娃也带来玩了,开着农用车来这松林里收集松毛针做柴火,既是劳动,又是一种游玩,我们真羡慕今天这条长征路上的老百姓生活的安逸,有一天“红色旅游”开发,重走长征路的人多起来,他们的日子更像这酥油茶甜甜蜜蜜的……
: R; c6 a; w' Y A5 A* S, K$ F }, p2 C1 v, ?9 k5 ]
下午4点半,我们来到一个叫恰尔寺的地方。白龙江河岸上有一栋飞龙走凤的寺院,这片经幡下面也还伴着几簇藏民的木楼,我们没再进寺院了,过寺院去了一个林场经警分队找口水喝。今天已走了30多公里的山路,李老师已坐在公路上走不动了,宁可渴着也不愿意再多走几步去林场取水。林场分队的老何对人很热情,他还告诉我们,前面已走过的恰尔寺里住着一个80多岁的老红军。我们喝了水,李老师听说这里有位老红军,也跟我们往回走了。
z9 w* d6 A# W5 r( @老红军的木房是新建的,紧挨着寺院,一条简易的林木运输公路就从他门前通过。我们刚才路过时看到了一位老人和几位穿红衣服的喇嘛在门前晒太阳,老何向我们指着那老人:“他就是老红军。”6 [, Y1 i2 s& j- m$ @' `& J. O
我们连忙过去同老人握手,老人听了老何的介绍也连忙欠起身子要带我们进屋里坐。
4 T0 u* }, r9 _" V ^三间木屋,一个小院,还比较整洁。他的老伴也匆匆从里屋出来迎接我们,听了老红军对她的几句耳语,两位老人都连忙转身进屋要去给我们烧水倒茶,我们强拉住二老一同在小院的木凳上坐着。, R# A# R/ P+ V$ F
我拉着老红军的手,大声对老人说:“我们是湖南来的一支长征队,走您老人家当年跟着毛主席走过的这条路!”+ o) I- w6 p/ T' y, \
送一张“长征名片”和一张百元的钞票,放在老人手上,估计老人视力已不太好,他没去看,只见他的眼泪从红得早有炎症的两个眼圈里涌出来,拉着我的手不住地抖动着……
$ N7 R& |& p2 M$ a4 n“从湖南来的?我也是湖南的呀!……”老人激动得终于说出话来。4 [# g. _) R1 y! D8 \ T: B
我们都含着泪花,马上问他:“我们是家乡人,你是湖南哪里的?”/ g- f$ w2 m) ]1 p) E" V! o9 Y8 x
“我是湖南永顺县麻巴公社光明大队第二生产队的。”这句话,老人一口气就说出来了。6 H$ l, v3 [1 s, t3 u' g+ i
我以为他说的是永兴县,永兴与安仁是山水相连,那可真是在万里长征路上巧遇70年前的红军老乡亲啊? h6 @9 E7 y- y" g x7 o* q- P
9 u2 _+ w7 r' w
老红军从身上掏出来一个“红军老战士光荣证”的红本本,我们知道了他叫肖光胜,汉族,1919年出生湖南永顺县,1932年从湖南永顺参加红军,1936年7月随红军长征时流落迭部达拉沟。后来又经了解,他12岁时是同哥哥肖光虎同时在永顺参加红军的,16岁随红军长征,长征途中,兄弟离散,至今从未取得联系,哥哥是否走完长征也不得而知,他随长征队伍过达拉沟时因白龙江上的那场阻击战而失散,后又因挖草根吃中毒被达拉沟群众救活,身体康复后就在达拉沟找到这个藏族女子安下家来。肖光胜老红军也只在达拉沟当过生产队的干部,几十年来带领达拉沟的老百姓敲响了解放的锣鼓、战天斗地改造达拉沟穷山恶水……- B; Q- B: L2 e9 w; Q0 ?
李老师寻问周围的同志:“老人有小孩吗?”
8 b* V; a `; k2 }8 |林场的老何又问身边几个喇嘛,大家都说他们没有娃娃,只老伴俩相依为命,生活上主要靠这恰尔寺的喇嘛阿道供养着……: ]+ V" [% o6 l( c3 U5 ~9 X" C
我想到现在的老红军大多数都住进城里了,他们为广大劳动人民翻身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城里有干休所照料他们,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党和政府的那份俸禄,并去参加各种节庆活动去接受人民献给他们的大红花……然而,肖光胜从来没有去向党和政府伸手,长征留在了达拉沟,70年还一直落在这达拉沟里,连去达拉沟乡去享受集镇上的优裕生活也没有去想过,晚年携带老伴只享受了政府新建在白龙江边的这几间木屋和每年民政部门的一点抚恤金……我们送老人的那一张百元的钞票,老人也说他们在这里用不着,换不零,要我帮他换零……3 P( B) ~* ]* `* p0 {8 D9 a
我忍受不住从心中涌出来一阵阵酸涩……我们三个新长征队员,都与这对老红军夫妇相对痛哭,颤抖的手,强拉住,久久不愿意松开……* w. O' Q4 B0 P7 Y" G8 @4 A
李老师也算老红军的子女辈了,我和老陈都算孙辈了,我们都是老人的家乡人,今天从老人的家乡来……老人自从12岁就离开父母亲离开了家乡,因离家太远,他只1973年回过一次湖南,那时父母都已离世,家里只有了一个妹妹,他依然同妻子重新回到达拉沟这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9 J1 c! \( ]. `% @# I我们傍晚时依依离开了老红军,想到老红军在达拉沟一张百元钱的钞票用不着,要我们把百元的钞票换零,可这达拉沟一时到哪里去换呢?……我的心中又为之痛楚,忍不住抽泣,我看李老师和老陈也忍不住抽泣……: Y9 E& R1 F& C' c: }
; g& n! k4 w2 h一部警车停在我们面前,两位年轻人突然向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时,我们怎么也还按奈不住心中的波涛……我只好再从身上拿出一张百元的钞票交给林场的经警老何,要他负责帮我们把这两张百元的钞票都换零交给老红军,并紧握送行人的手,再三拜托,拜托身边几位年轻人,以后经常去老红军家去坐坐,生活上多关照他们,弥补老人没有儿女照顾的遗憾……
+ o% e% X5 f; D我看为我们献哈达的两位年轻的民警也湿润了眼眶,他们回答:“你们放心,我们会记住的!”; D& i: k7 S+ r- `: J& D$ r& H
两位年轻民警一个是迭部公安局达拉沟派出所所长五十八,另一位名叫才巴九,两位藏族小伙子,他们刚才路过这里时见李老师坐在公路上走不动了,见了名片,心生敬佩,马上赶到前面买三条哈达,一条桔黄色的献给李老师,另两条白色的分别献给了我和老陈。& \! N5 X8 g) ^# q; W+ Z+ w
两位年轻警察还用警车把我们送出了沟口,这时我们的手机信息才突然爆米花一般一个接一个爆出来……因为在这条白龙江沿岩没有电话和信号,我们已4天失去了同家人和媒体的联系,家人误以为我们过草地时都被陷进沼泽,急得在哭……) h1 D/ [! Z+ B2 c6 o% m
离开了白龙江,离开了达拉沟,那“红军精神青松天然艺术长廊”的开发设想还一直在我心中揣摸着,尤其是那白龙江上的“石上松”天然盆景,总在脑海里浮现——
8 ^1 Q. w+ J$ B6 Y2 l因为这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种子的力量!我们感叹,我们文化长征人都为这天然的水上盆景叫绝!) k5 |: U. L3 s/ @ p
两岸悬崖上的松树种籽一颗颗都倾慕白龙江笑得欢欣的流水,它们心里早乐开了花,于是笑得青松的魂灵飘落江水里和石头上,哗哗江水簇拥着陨石上落下青松的种子,搭拉沟空气中的阳光和水分都青睐着它,凭借这里绿色风雨中的灰砂和青苔,青松的魂灵在光溜溜的石头上也找到了依附,它急需要的水土虽然只距它一步之遥,可望不可及,但它一样把松树的本色和气质在那个方寸的舞台上尽显风流……它本也可以扎根深深沃土,长出参天大树,但它没去争那方土地,秉着青松独有的风骨同样傲立于苍生之林!虽然没有大树的风光和用材,但它却向人们昭示:我是一颗青松的种子,只要你给我一点点阳光,我就会不择地势、落地生根,我会同样奉献绿色生命的辉煌——这就是那种青松一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伟大红军精神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