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863
- 主题
斑竹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01
% F4 _9 H# A4 f0 p7 d3 D" d7 d y, W! W% a
关于“鸭脖VS老鼠头”的话题,现在还在吵。到底那玩意儿是老鼠头,还是鸭脖子?% C5 r$ }- I5 c9 T7 s1 Z4 X3 x
: N _9 }- q, L
我还是觉得像老鼠头,但我不是动物专家,平时也不吃鸭脖子,所以也就不妄下结论了。
* J* h2 n( e% W2 p6 z V8 q2 e% I; T* c' B) `2 H
但是有件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那位当事的学生站出来澄清说:我看错了,那个确实不是老鼠头,而是鸭脖。
$ i ^3 h5 k" C" h/ {6 t9 B. W8 `; Y
老鼠头你看,当事人都出来澄清了,应该没问题了吧?但群众就是不信!是群众们偏执吗?我觉得还真不是。) c# }" C; g% I; U) r8 a: X$ |; L
* r, i. Q- y( X9 o我们都是在学校里呆过的,完全能够想象出这个学生可能面临什么。7 z/ f u7 U2 _1 U$ X P
. y9 g4 F9 J# @# T" Z8 Z他的澄清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压力之下的违心之论,到底是什么,我们根本无法分辨。所以这个澄清的信息量基本为零。/ D& \, e0 @( R A x# b
- I( f# j+ |& ]/ t- q2 E7 T
还有人贴出了聊天记录,说校方安排学生当水军做控评。聊天这个聊天记录是真的吗?我不能确定。
" }) g% b$ d5 @; A! f6 c q2 k9 k
" v) i8 U% p$ r( d& \, [( a8 ?但是在大家心目中,这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情。仔细想想,这件想法其实挺可怕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却有一种共识:学校完全可能逼着孩子撒谎。
( G: X& w) F+ S0 J
2 l; r# q5 e- i8 a02
: ~# _5 f& z1 P# p, g* ^1 w0 T1 w2 C: ~- E. G
让孩子撒谎这种事,其实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我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 p; p) D+ G& R7 g- W1 t/ M
3 z$ Z' X9 w: [$ X' x! ]. k& W当时上级到班级视察听课,老师就提前告诫我们,课堂提问的时候所有人都要举手,会的人举右手,不会的人举左手。“放心,我到时候只会提问举右手的同学。”理由是什么呢?是为学校争光。! R, U5 D% W; d3 D+ h; V j7 m
6 k' y% n: O+ ~- Q$ ^
这是小学,中学的时候也是如此。高考前,市电视台到我们学校采访,老师就提前安排开会叮嘱,记者如果问:“紧张吗?”就说“不紧张。”问“有没有信心?”就说“有信心!”问“学校有没有给你们压力?”就说“没有。”问“体育课停没停?”就说“没停!”如果不这么回答,哼哼。
5 W$ @* e1 {4 j+ T% A$ R( T( a
1 l/ O$ \. i1 P我相信类似的事情不光我经历过,大部分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 q+ |4 I1 ?2 v( g8 I0 r1 @! `5 x& [5 T; q) T
学校教育我们要热爱集体,要维护学校荣誉,要这样要那样,但唯独没有坚定地教育我们:你不可撒谎。* I& W' n8 f/ ?+ U. Y W
/ i9 @1 R4 V8 O6 a/ n0 V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们很难相信那位学生的“澄清”。; v9 N& G) T4 d, A
& y7 n- b$ ?" \; w5 K) \我们甚至完全能想象出那套施加压力的说辞,它一定是冠冕堂皇的:
1 Y; e) O6 j. n# E* S( B% G9 A& k+ Y% z
要顾全大局,不要给学校这个大家庭抹黑,不要被别网上那些喷子利用blahblahblah。5 N2 }. [! a" i
: v9 C& f% j" Z( y: J# S
当然,我不能说那所高校一定给学生施加了压力,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并不离奇。+ H! y2 M: [& r `% c
8 Q5 b5 p% d, g0 u033 Z* c4 K" K# u3 F; ^7 E) \# _ T
( Z: |' v, f0 P: x: d4 ~5 J诚实需要勇气。7 Q# D- }& [( c3 e) o* l( K0 m) I7 j
$ Y; q2 I( i) p# ^- F& ^3 ?+ M
虽然我们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但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并不怎么鼓励他们勇敢。
3 S0 K2 z# V7 Y4 N+ J3 E* K7 ~ G9 r
如果一个孩子非常诚实,也非常勇敢,大家恐怕只会觉得他“轴”。! t/ w$ w( F9 H
# D" Z" Y) Y& ]! k' m; B, U
如果面对记者的提问“你们体育课停了吗?”这个孩子诚实勇敢地说:“三个月前就停了!”哪怕不光老师会震怒,就连记者恐怕都会吃惊:“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上道?”然后默默把这一段剪掉。5 h0 |& B% X6 t& k+ q5 p" Z* O6 G
: b4 Q% n5 i& ~4 d2 Y5 }
这当然会让孩子困惑。书本和现实就像是两个完全割裂的世界。
$ D/ Q5 h: n% t( \" f
" y$ ]6 z) H! O2 E6 h; b* A! a老师可能上午还在教“列宁打碎花瓶勇敢承认”,“华盛顿砍掉樱桃树后绝不撒谎”,下午就告诉他们,“不管你真会假会都要举手,真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那么他们只会觉得书上说的那些大道理绝不可认真,撒谎比诚实更可取,服从比坚持更重要。 J, ?& J' v: C7 K* u
, z7 [$ C! S8 j% }作文书里有一位小明,他总是积极向上,总是诚实勇敢,总是和各种不良现象做斗争,我们都写过小明,但我们也都知道,这个小明如果从作文跳到真实校园里,多半会混得很惨。6 N; M: r; a! g. l0 }4 G% b
4 B0 D3 K# M+ h" ~8 J6 V
小明啊小明,你在找倒霉你知道吗?那么当孩子长大了以后呢?8 E7 y g8 v# l( Z+ X! J3 Y
; T# N5 i% J \" O- Z3 v+ h$ V
当然就是把这个过程再循环走一遍。长大的孩子当了老师,平时给他们讲华盛顿砍樱桃树,上级检查了给他们讲不会也要假举手,出了事了给他们讲不能给学校抹黑。
) [& A- T6 Z& r: f
* q1 \+ T' N7 C8 S8 E6 s孩子们从困惑到接受,慢慢明白道德是有弹性的,诚实是有条件的,勇敢是会倒霉的。然后等他们长大了,这个故事再重新上演一遍。$ r; c* Z- u0 F6 w8 N
3 u* O1 W- P1 k5 u5 I' m
正因为如此,当那位当事学生诚恳的说“那就是鸭脖子”的时候,无论他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已经不相信了。
' q+ M$ m. u& }* t$ J
" G1 @4 j: m/ ^3 c那么再看那些学术造假的新闻,我们还需要觉得奇怪吗?连一块骨头是老鼠还是鸭脖,都成了罗生门,那么无论发生什么造假的事情也都不奇怪了。1 l7 ~6 ]: p* h2 `% L! @5 F
) a# f# y+ {9 v, g" [当然,我也并不是在指责学生。
0 c4 ?) K9 f+ f% M' e" Q. X' U" H6 O- W3 l5 E7 s
诚实和勇敢本来就是稀缺的品质,我也并没有比人家强到那里去啊。$ v+ d, k7 i( |- C9 u
" W" l, d+ ]8 W( `- X就像这篇文章,我写完初稿后删掉了三分之一,是因为那三分之一我觉得写的不对吗?并不是啊。
; H8 I3 l* [' v! b p9 y( {) E" G: C! Y
那么如果换上我是那个学生,我会怎么办?我可能也会说:对,那个东西就是鸭脖子!
+ ^4 d' j) e6 i1 ]7 N4 u* j
, u' Y4 b4 P' P0 B( A9 m& H! l哪怕它活的时候吱吱叫着满地跑,小名叫杰瑞,那它也是鸭脖子!不然呢? 6 ], d: d% s Z! N+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