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008191|回复: 1
收起左侧

胜读十年书 王阳明这8句话暗藏真机

小丽 发表于 2023-6-26 15: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薛侃、陆澄等人,根据王阳明的授课、谈话、书信等内容而整理出的一部著作,简单理解就是一本学生的上课笔记。只是这本笔记里比较完整而系统的阐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及他辩证的授课方法。语言生动活泼。论据充分。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大夫们的广泛好评和推崇。  3 n1 \, H0 T3 ~  D2 T
: v! v7 d4 h1 b# C0 W6 E& B3 h
第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的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p  w& V" d4 d5 A3 }2 V, u
8 U# H; h8 p5 {, _( I+ r
解释: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是动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 D3 P7 c( J0 e( T: p

' d3 n6 w5 [1 W$ s观点解析:要想静心,就要多做事。在不知不觉中,先把因躁动而开小差的心拉回来,然后用繁琐的事情和严格的要求慢慢的摩擦,直到把所有的棱角磨得圆润有光。当心如面膜般顺滑,暴脾气、急性子、浮躁、骄傲、马虎这些不良特点也就自然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7 u! o  x4 M. Q% D7 t" M2 U* M. n1 O  P4 t& K* d' Z- H
所以,做事才是最靠谱的磨练。
; Z1 q- v' F8 j& U4 Q
, }' k4 D% k/ g. `第二: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q9 M' t7 _& d0 X/ I1 K" {) d
2 k+ a6 u) ^, U, V
解释: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 G3 c0 D2 z/ v1 n" ~7 J" k$ n4 N( G; d
观点解析:朋友之间,你给我一片绿叶,我还你一片森林,彼此间都会乐的开心,长此以往,还能把友谊打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搆,能抵抗八级地震;要是总是相互攀比,你住高楼,我不能住平房;你工资一万一,我不能九千九……
4 |6 R4 p+ ~! I6 T' L6 m" F* s9 p9 a0 U
这样的人,最好不要交朋友,因为有多少个朋友,你就要背负多少个炸药包。最后被嫉妒炸伤、炸残甚至炸死。
: `" g7 @  Z. z& g0 k3 B+ I, q5 a/ p, ^
第三: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6 p( r  [& r3 p( @1 {, Y0 j
" O5 e/ `' e/ |- Q解释: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1 Y; A0 W; h  U7 P2 X: Y

+ H6 k# D% X& o) C1 m观点解析: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越不想干什么,就越要逼着自己去干什么,要跟自己的心拔拔河、较较劲!
  p7 n5 f: ]3 N
4 ~- \5 B$ o' a. j人心都是自私的,不仅对别人,对自己也毫不手软。哪凉快就想去哪里,什么好就想吃什么,什么事情容易去做就去做什么。由着自己性子来,势必会把你往阴沟里带。
# N% u: g# D; I7 q/ j# y5 f) l$ ~0 @* u# T1 F1 n8 e
所以,有时候要逆着性子对自己狠一点,才能扭转这种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 b) p9 b- e+ V' h; f! H

! \# g* E" B9 v% y4 t# ^第四: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s, r; `$ O# a, |! L
) q9 W( X% w; l# I
解释: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6 Q: y9 R& }" }9 y9 C1 V

& d6 r2 q& l) u& J/ t+ ~观点解析: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如果满分是100分,估计很多人不用学习就能混到90多分。这是唯一一门考的越少越高兴的课,但只要你善于改错,善于总结,犯错就一点也不可怕。相反,他还会变成一剂催化剂,使人迅速变得成熟、健壮。如果知错不改,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悔恨的泪汇成无底的河,心也迟早会变得像把枪靶子,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 J! W" ]- D" F* p: k& B: A

8 n7 [/ ]9 r2 h  _! f第五: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4 U9 J  x( X  M$ c8 d! X# F6 A6 d
/ D/ V8 Z. h) A& H: D解释: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因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的获得他的良知。 " s1 Z1 t1 `& a8 W* x
, ]) Y% D+ ~1 y0 K  F
观点解析: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本来可以应付自如,做到完美,可结果却惨不忍睹,让自己都想抽自己一嘴巴子。搞得自己也异常懵逼,what happened?是自己能力不够?颜值不够?气质不够?都不是。
* h! `+ U9 j3 {0 \) f
' h; X: h7 L' e- ]5 M1 J  h对此,王阳明大大进行了终极解密: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你一心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生怕自己搞砸了被人批评、笑话,所以做起事来总是战战兢兢放不开,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就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有点像心理学效应“墨菲定律”,你越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发生。
: s- G" Y, U: F9 i7 P' f; v2 T! G/ o
第六: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 E4 {" ^9 H, B& u. [+ d) `! e, c4 U) l5 G- x. j" y
解释:操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儿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 w) ?+ a0 E+ Y: x* C5 |5 z) \! ~) i# A0 O7 N+ q6 U5 l1 Q/ a
观点解析:这句话很有一番韵味。心痛到无法呼吸时,你还有闲心扯淡、乱窜么?没有,因为此时你只有痛的想死的感觉,只能是心无旁骛。 # t2 `$ `. z$ P$ Q4 {( Y* y
' b$ o  E" _% z
倒过来推理,如果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开着小差,喝着小酒,听着小曲,唱着小调,这说明你的心还有一部分在外飘着,绝对没有完全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也说明你对这件事没有足够重视和上心。 . Z7 {8 C( \, z, Z0 R& G
" L4 @8 U: _8 d( [* Q, f6 i
专注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前提是要以你的心为导向!
3 s) T  J8 i: Y  @
. S3 H& k& Y3 B9 G1 D; f第七: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l0 S3 X: Y. o( U

6 P2 b" C# H9 i+ @解释: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3 P# b9 p- H" K: Q$ R7 c8 Z9 K  y
观点解析:有一个人曾问禅师:“您是怎么修行的?”他答道:“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对方也很纳闷,说到:“吃饭睡觉这么简单,谁不会啊?!这也叫修行?”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盼右顾,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纷飞。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杂念!”
, b7 K1 m9 ?  S' Q/ M4 {+ ?; }* S, Z" j1 f
人与人的差别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如能抛下杂念,安住当下,你就会发现吃饭、睡觉、走路这种最简单的事情中,也蕴含着哲学和美。 , g4 A5 }1 f; A1 Z. M" x& u) B0 P6 T

9 j- _! g; ]1 }& o第八: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s7 B8 Z2 _7 v& H

7 j, `3 y$ W- k5 u" ^$ \( ~解释: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 Q+ c7 S6 N+ R8 G7 ?' i

) X& T- W* R2 A  L观点解析:在这个向颜值看齐的年代,许多人会觉得不画个妆、美个颜、P个图、整个容,都不好意思晒一晒父母给的原版脸。大把的时间都花在对容貌的升级改造上,却没有时间料理内心。本来心里是三居室,可一居里杂草丛生,一居里欲望满地,还有一小居胡乱塞点知识,而且还没有塞满。 # t8 n# t" `' a. I* a6 H& a2 [$ \/ E( Q

3 Z) i' Z+ V" Q0 r! I殊不知,充实饱满的心才能让人真正的有修养、有涵养、有气质。有了这些,你才能足够强大,到那时,你还怕你在别人心里还不够美么?绝对美爆他们的瞳孔。; k( ~" V' _0 A, C
4 b2 J1 P7 p& S. h

+ i7 N5 Z; b$ F! @# Q1 ?0 m" a2 \
胜读十年书 王阳明这8句话暗藏真机.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狗 发表于 2023-6-27 14: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社会容貌高估于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