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0229|回复: 1
收起左侧

从武化长征来,到文化长征去

坛下风云 发表于 2023-8-31 21:5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23-9-1 06:31 编辑 % l6 f2 C3 p8 ~: B; u3 U

2 K" ?9 S" j! M+ _3 X作者∶钟加妹) f% B3 S- O5 _! Q* ]

) F( G( y+ r/ L& R4 t       现实令人迷茫,挣扎。社会乱象和心中未来存在偏差,急于寻找一处静谧,安置纷乱的心。于是——重走红军长征路浮上心头。断舍离断舍离,毅然走出这一步。这一路,是重走红军长征路,亦是作者锤炼“丹心”路。由人民出版社马恩列传记作者、湖南安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郴州市文联副主席罗范懿所写的长篇叙事诗《文化长征》自诗引起便概括提点全文,将故事简要铺开,从窑洞深夜幽思到南昌起义,到红军长征,再到现今文化长征。
0 J% E( J4 c8 q$ u
7 G/ c1 u# n+ s: i        透过作者笔下流出一字一句我能感受到很深的情绪。这种情绪中有后辈对前辈的敬仰,也有如子孙般的对长者的思念。诗引的最后从作者梦境中的问答开启此诗第一章:熏陶,踏出文化长征的第一步。长征路艰难,重走长征路也不易。“三根铁拐杖”各有愁苦事却都能抽身而出,为寻觅长征故事的决心一如当年红军救国于水火之中。
$ Q0 t7 g5 y9 |% W8 z9 x5 _( g3 w
" G5 e/ [. W* p- l0 \1 P        “三根铁拐仗”重走长征路的目的也跃然纸上:携手新一代,唤起先驱魂;科学求发展,中华再复兴! 在诗中作者写道:长征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正如葡萄糖之于肌体的重要。注射葡萄糖可使肌体康健,重走红军长征路,让前辈听见让世人看见亦可增强民族活力。在前行途中,作者的脑海犹如一本历史画卷,只一点风吹草动便可进入那个时间节点。在夹金山的生死一线之间作者仿佛触摸到了曾在雪山上艰苦爬行的身影,他们在呼唤他,唤他站立起来,前路未完,要带着他们的期许继续向前走。在生死边缘,作者看到了因饥饿寒冷倒下的炊事班老班长,更看到了如今办公室啤酒肚遗忘长征路的人。如此强烈的对比令人痛心疾首。正如艾青先生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时时刻刻能从长征路感到沉痛,正是因为他的心中怀着祖国和人民首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结束,作者人回来了,魂却还留在那里。
8 o% q& @6 b6 d) Q' ]! t      . 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从耳闻到亲身感受,那种震撼萦绕心间久久不散。英雄故事如电影般不断在脑海中放映,在一次次的无解的思考的,作者发出疑问:为公平,为理想您一枪崩了自己……您一炸炸得粉碎……您一啃崩了雪山……您一拉活活扯死……您一剪暖了人家…………什么力量?!人啊人如是亢奋……你们究竟得了何种魔力,何种感染?“您”是一个个倒在长征路上的身影,“您”是一个个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英雄。这是作者心中的疑问,亦或是作者心中明知答案却还要再问的追思。
! Z3 m/ R; b+ a5 S" s% p- R        作者在细数红军长征路满是血泪史中引出了再走长征路的强烈愿望:历史不该被掩埋,英雄不能被遗忘。再走长征路,为的是将历史铭记,英雄长存。故事可以刻于碑上,个个英雄故事也凝练成了人生价值公式。两次文化长征路,一次比一次深刻,从所感到所为,是长征精神的延续,也是“丹心”锤炼的过程。
, ~; h- v: s) p% t0 `. s% P5 d5 K        诗中描绘出一幅幅长征的悲壮图景,刻画出一个个热血沸腾的红军英雄。《文化长征》中有是作者两次重走红军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交织缠绕现实与历史。路上所见乱象是亟待解决的,路上所遇感动是永存心底的。从刚开始飘渺的寻找到最后的将长征精神镌刻流传,作者的“丹心”也在这一路上反复磨砺,淬火,捶打,最终绽放出刺眼的光——在两次长征路中顿悟并将致力弘扬长征精神,真正实现了从武化长征来,到文化长征去!(作者系海南省三亚学院社会学大三学生)
1000-1692615324051.jpeg
640-2.png
640-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狗 发表于 2023-9-3 14: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