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707
- 主题
顾问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蒋老师
g! P( W2 ]3 j9 ]8 v1 E0 E
+ l- h% j- r% a- g$ {4 K. ^. H* y 堂叔和我的血缘是很近的,他的父亲和我的爷爷是亲兄弟,他是位小学老师,可大家都叫他“蒋老师”。
# w, G$ K, N+ Z他怎么会姓蒋呢?说来话长。
. c0 X1 }6 F# ?$ D, {: q* W' P 二奶奶生下他后的三个月就因病去世了,二爷爷家里特别穷,家中还有个4岁的大孩子。这小儿子实在养不下去了,就经人介绍送出去了,送给对河的蒋姓人名当了养子。) x4 P, z. g# Y G _
蒋姓人家对他视为己出,可是因为蒋家村人欺负他,时不时的追着他骂:“抱养崽”,他很气愤,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自己的生父的身边,当初养父自然不同意,但堂叔是个倔人,每天吵闹,最后不得已,养父同意了,但有一点:不能改姓。
- q! a/ g: Y7 \5 O8 Y3 j, x2 A 我和二叔关系很好,曾问过他:“你回来时都三十多年了,本来就是二爷的亲儿子,怎么还不改姓呢?”他说:“当初和养父赌过咒,不改姓的。赌咒时还举行过庄严的仪式,还有见证人,所以不能改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 N; {5 `9 B, t( u# p6 [$ k; o5 f" O 堂叔虽是当地一位小学老师,可远近闻名,比我这个本村第一个大学生名气大得多。
2 o+ Q: Q% o: M7 z3 @ y ] 堂婶一口气生下了八个女孩,没生一个男孩,可堂叔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相反,对每个孩子都很关爱,我从没见他打骂过孩子,和村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村里不少人对他充满了歧视,每次和别人发生口角,对方就骂他“绝蔸人”,很缺德的。
; Z/ t" r/ J, m/ U/ |& r3 c( b$ Y& { 这时的堂叔就会迅速反击,破口大骂,把对方骂得狗血喷头。! h/ T3 k% Z+ p7 H# u
“放你娘的狗屁!老子屌倒你甲娘!老子八个女儿,男女平等,到时外甥满堂,不是老子的后代是谁的后代?老子八个女,到时过神仙日子!你们崽多,到时饿死你麻比!”& N/ P0 [% ~( ?7 [8 m6 U0 D
这时的堂叔,一反平时的斯文,不但骂,还做出一副拼命的样子。
1 c; D. G6 @1 s, c. a9 X' }* F0 l 这种情况下,我从来都是站在堂叔一边的。
5 u" N6 G7 m+ N8 m( a 因此,村里人也不敢过于欺负堂叔的。
* m8 h9 B4 y% x, z, E! c% W+ ~ 堂叔长相斯文,个子不高,真打起来,恐怕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但他有股正气,非常勇敢,往往几句话就镇住对方。: v& `- Y! X( ~. z% e% K* y5 @
他写得一笔好字,而学的又是赵体字,学得很像,而老百姓恰恰最喜欢的就是赵体字,仅仅因为这一点,也使他远近闻名。
s: s0 i8 H% ?% r% d# W3 o2 ? 文革时,他加入了“潇湘风雷”,卷入了派系斗争,结果“潇湘风雷”被上面否定了,对于他,灾难从此开始。1 E: y" O. j' j' ~
首先是公职被开除了,他不再是“蒋老师了”。
/ O: y% Y8 F8 A6 c 没完没了的批斗开始了。% t2 C* R3 u1 m I6 |. I; k$ L
他被关在大队的一个屋里,前后达三个月之久。
; }7 A" M$ `, L$ \7 v 从那个小屋里经常传出凄惨的喊叫声,那一定是另一伙造反派出于报复在殴打他了。3 w( E Q/ H c
一天,我堂姐突然接到通知,说是赶快去大队部去把他父亲抬回来。
$ \: l" J- M3 I8 z" I6 q1 [% a& L 原来,昨晚堂叔坐了一晚的“飞机”。所谓“坐飞机”是指将人的双手反过来,用一根粗绳索的两头死死扎紧两个大姆指,然后将整个人悬空吊起。2 ]5 H- j6 V& x
堂叔就这样坐了整整一个晚上的“飞机”。
( s" X4 H( E$ n( w- j' l, o 第二天,那伙造反派一来,看见我堂叔口吐白沫,眼睛闭着,脸上无任何表情,也不动弹,才解了绳索,把他放在地上。
" I. E, p$ X4 D% u2 p2 V 堂叔几乎死过去了。" V- H- {& r( V& A$ H2 G
堂姐那时已16岁了,一见父亲这般模样,号啕大哭。( e' [2 p' g" \- \3 X7 s
老叔命大,地狱边缘走了一趟,又回来了。
8 ?- Y9 L) q* u' B0 G 一家十口,工分少,每年超支,他家成了我村最贫穷的人家。' {9 ]0 l* D$ f: y. O- D3 \
十口人住的房子还不到三十平方米,楼上楼下,全挤满了。孩子们慢慢都长大了,极不方便,堂叔带领孩子们挖地基,做土砖,盖了间茅草房,才算解决了居住的问题。茅草房落成那天,堂叔就在茅草房门口贴了首自己撰写的鲜红的对联:+ }" h5 }. l% E- H( F' G$ J
脚踩淤泥,胸怀天下;' ~# P! G, U* Z! U0 O! o# l& B
身居茅屋,眼看全球。+ g3 ^% j4 g6 o
因为这茅房建在一个垃圾坑边,所以说“脚踩淤泥”。7 f6 a& h; P4 a& B
对联不算太高明,却也贴切,更主要的是:对联中隐含着不屈与豪气。( Z7 @0 S7 n$ h& V& p
村中人总看不懂他,到处传:我们村有人住茅草房呢!唉!当年茅厕中装电灯,如今又住茅草房!
5 S" ^: R5 Z0 O 五十年代,堂叔那时当小学老师,才生下两个孩子,家境还可以。他小时候因继子身份受到蒋家村人欺负,和对方打了一架,他用石头把对方脑袋砸了个大窟窿,血流如注;对方打脱了他一颗门牙。* Y1 ^8 E% b. s
突然有一天,他觉得缺颗门牙不雅观,就坐车到亘阳市镶了颗金牙。那年代,镶颗金牙是一件很时尚的事,就如今天买了辆私家车。
9 t0 _% }0 T% j+ z1 { 村里人本来就不喜欢他:凭什么他从这个村出去了,给别人去当养子?凭什么当了养子想来就来?凭什么每个月拿20多元工资?凭什么现在还镶上了金牙?
, D: C0 S8 n/ e' l2 W/ p0 i6 m 有个特别尖刻的女人,就在村民中到处说:蒋老师这个人啊,茅屎坑里装电灯。3 J9 u0 [3 E+ H2 b" ]9 i' X1 m# @: X. [
说的就是镶金牙的事。0 m+ C% ^8 b6 U4 ?4 q- V6 B5 t# U5 S
于是,这“典故”一下就传开了。
6 `/ T: K j7 G5 ~/ I% @) B 村 民常常在背后说着这个“典故”,说得乐不可支。/ B4 Z" S. I% t, b2 ~
如今的堂叔,可是越来越穷了,经常穷得揭不开锅盖,经常到我家借米。其实我家也穷,只是比他家稍好一点。村里的人就更喜欢奚落挖苦他了。; B& z. s; s3 ?
当然都是在背后进行的。0 Q* V, O) i! \. T1 w% }
又到了年关,堂叔可真急:这样可怎么过啊!别说吃肉,饭都吃不上了。
% E- n. W2 n! U& X4 |. U' H, ^! H1 K* b 突然,堂叔计上心来,地方上的人不是每到过年就贴春联吗?自己的书法民众是认可的,何不去卖春联呢? 想到这里,堂叔虽然一股羞涩感涌上了心头,但他还是很快做出了决定:去!明天就去赶集卖春联!
& O/ l+ h; F O& O- w9 X 他一大早就到了盐沙塘,用五毛钱租个摊位,铺好桌布,备好纸墨砚。6 h. }% V% v0 `" q* m& y1 ~
生意出奇的好,购春联的、观赏的、喝采的、围了一圈又一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