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24-4-3 14:11 编辑 2 I7 ~+ F$ p! F, r- t* f4 G8 c$ z
2 P6 \0 Z6 S$ ], k
中篇小说《龙脊山》连载(大结局二十九)" | M. U; m z; y
桂北立碑
( Z& ~2 d" O$ A1 v2 _* J2 A t! R7 i 作者∶文化长征 Q' I2 H; w- a4 `* H" Y
/ ]1 t( n; h, A5 ^% v: {+ Y 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结束。当年12月,平等、小谭随同一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回到了祖国,锣鼓、鞭炮、鲜花一路把他们从镇上接回了龙脊山……9 J* @/ T9 ?3 E2 t1 i% w
德明、德清早已约定:等抗美援朝胜利,李花回来,他们两家子大大小小一起去桂北向大爹爹报喜,为大爹爹立碑。可平等、小谭带回来的消息:
6 O! R! ?6 `' p: O3 U$ Z “李花婶回不来了,洪德哥也回不来了……”
' z* _% E ?6 s4 p2 W! n) f. ] 几天里,这两家子都面对一张烈属的证书回想当年送兵的
" W& ^' z" D/ C! d, d0 g情景……% h) q/ o9 N! d( n- }- y$ f
“爸,是妈妈的胜利消息吧?妈妈也快回来了!我们全家要去桂北立碑了!”五岁的跳跳接过德明手里的证书,高兴地说,蹦蹦跳跳着。: W9 H' ?7 u- L
德明这位老军人今年70岁了,他当然希望有李花这位年轻的妻子陪护他度夕阳……前已痛失了一任妻子,他比谁都深知战争的残酷啊?这时看孩子的高兴劲,他不便烈火上泼瓢冷水。孩子是李花从背离战场那一刻起,就在救护所一手抚养大的,暂不能如实告诉他。他强忍着泪水。
9 \* [9 {8 u, l3 N. a' T “对!我们全家马上去桂北立碑!”德明捋了捋下巴的白胡须,蹲下身,笑着对孩子说,“跳跳,妈妈的奖状你收好!这是抗朝援朝战争胜利的捷报,妈妈的荣誉都归你,这证书也由你保管。”
! s; J2 n7 T( I “上面有妈妈的名字,这是李花!”跳跳手指证书上的这两个字给父亲看,很开心,“我认识妈妈的名字。妈妈的奖状我保管!”) a9 m) p7 M# X7 p/ o; D& ~" g
德明见孩子把证书收入了孩子自己的抽屉里,这是孩子爷爷藏《道德经》的地方,“老君观”最圣洁的地方……他见孩子懂事,自己老年得子,无限欣慰。4 @' C& z8 r) c) `/ d* o+ W
在乐江学校的德清家,也收到了洪德这样的证书。洪莲为哥哥的牺牲忍不住流泪,一人关了门,拿着证书边哭边同哥哥说话:
0 p W% r4 g" J$ H+ g “哥啊!娘把您也带走了,两兄妹留下我一人在世上?……您出家我并不反对您,只怨您大男人胆子太小,那天在夜校的事,我说了您一句,不该把您与狗相比……”
3 N8 }4 d7 z8 K$ ~1 f 洪莲哭得更伤心、更难忍,她用力捂住嘴,强烈抽泣地说: “我也是一时之气,哥莫怪妹妹啊?妹妹傻呀,没想到哥是英雄的哥啊?您念佛的内心却这么强大?!您竟然还亲自赶去朝鲜,赶去国外去造了一座又一座七级浮屠啊……”8 b' i. w' Y" g
崖崖放学了,她听到妈妈在住房里哭,敲开了门。13岁的孩子,已成高个子姑娘了,她进门书包不放,也伏在妈妈身上哭,看见了妈妈手上已泪湿了的烈属证书,上面有舅舅的姓名,她什么都明白了。她哭着怨妈吗:“舅舅已成烈士,您再哭也回不来了?您不去照顾爸爸,让他还在照顾弟弟啊?万一爸爸不小心,又摔一跤呢?……”
$ W/ F: Y6 V! o5 l$ N$ v% A: ^5 s& S0 M. d 母女都相互擦把泪,很快不哭了。德清“嗵嗵”的拐杖声渐近,他带征征也进住房了。
% ? G1 Z/ ]! P+ q 德清放了拐杖,坐定,对她们说:“德明哥托信来了。明天礼拜天,我们两家子大大小小都去桂北参加立碑。我安排好学校里一段的工作,请好假,还要向崖崖的班主任请好假。你们马上准备行李,带上喝水的杯子。都要陪我去见大爹爹……”
) x' |* s, R$ i6 J3 [4 N, z# n& S 德清家周六当天下午就都来到了莲蓬岭集合。礼拜天一大早,平等也提行李过来了,小谭也安排了看守“老君观”的人。两家子加平等、小谭,早早就上路了。
9 P2 w% d! o! t0 u1 I1 i# ~8 j 湘南与桂北接壤,但龙脊山去桂北有两百公里路程,乘车更远些。他们决定往返都走路,重走一番长征跳崖生还的路。$ S/ `: S* d7 u |
“嘿,我却是代哥哥重走一回当逃兵的路?”平等说得有点尴尬。
8 O2 M x0 G8 q+ E4 M “我也代洪德哥,重走他的逃兵路啊?”小谭也苦笑着说。
8 K' C( Q% P5 e; E. a# H 德明听了摇头又点头,他说:“都不对,也都对。但都是实实在在来陪我和德清重走跳崖生还的路,还有我那些长征战友,尤其是追随中央纵队毛主席他们北上抗日,及在湘江战役中为红军突破湘江英勇献身的几万名将士,还有当时帮助红军过湘江的桂北群众……”% F' |$ b8 Y0 P$ X7 m2 J
“德明哥说得太对了!我们为大爹爹立碑,就是对桂北群众的纪念啊!”德清说。
" J# ^9 A { G1 ?) |9 u; w “你是校长,知识分子。还是你来好好研究我们这次活动吧!”德明笑着说。4 ^' _: ~5 N3 G# u$ G" h, B2 x/ _
“哈,要研究,这杆鸟铳还真值得研究,是集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英明论断几代人的铁证物!”德清看德明白发老人还背上鸟铳,又回想起他背鸟铳回龙脊山时的情景……激动地说,“这鸟铳,还是让我背背吧?”+ Y# Q4 @- H. d* I' m. x
“不。这山道,你走不了多久,还要人背你一段了。”德明说,“我虽然老人了,走路比你还强些。”
, u" c9 b+ r0 M( P% m7 {( c 德明又反手摸摸枪托上的牙印……深有感触地说:“再说这铳啊,我一直从大爹爹身旁背出来,一路打游击、打日本、打蒋匪帮……故事太多了!我该有始有终,又背回去让大爹爹看看啊!”
; `3 c. ?! V0 s, k8 X- k …… \( g8 M% D ~& t
见这两位老红军重走自己跳崖生还的路,有太多的感触……其他人有意让他俩走最前面,并离一小段距离,不打扰,不离开,让他俩尽情抒怀,想感叹时感叹,想流泪时流泪……
! a: u4 Q! u( w8 p% V! H 崖崖特别关注他俩一路上的反应,她时前时后跟近点,说关心她父亲和伯伯走路,还不如说在关注他俩的交谈和脸上的表情。5 e3 q7 \2 {$ n* _# h' A
洪莲负责照顾3岁的征征和5岁的跳跳,他们时而要抱,时而要下来自己走走。平等和小谭也轮换抱孩子。
x) o: Y) [+ r0 Z* v 阿黄多在最前面探路,多靠近两位老红军在前头走,它不时还抬头认真看他俩动情,没有顾虑会打扰他们。
X' h7 U# H; t3 @ 阿黄也老了,虽外表雄风犹存,认真看它眼睛就失神见苍老,还常常莫名流出眼泪……不知是老不见主人何花、洪德和哑巴,还是别的原因?它这次跟着大家重走长征跳崖生还路还有一个异常,来到共和石附近它就突然离开了队伍,大家老回头打望,不见它,还以为它不再来参加了。
1 z& Y6 A7 v8 E8 }% | “阿黄可能不来了,它已远离不开龙脊山呢?”
4 D4 u9 J1 k9 L# i. [. O “阿黄老了,机灵鬼它知道这是长途,它懒得跑了。”
# }5 |0 a+ ` I6 S5 ` l “肯定回莲蓬岭了,那里有老情侶!”" D, p$ {* Q$ l
“哈哈哈哈……”
' J: r, G, w' X z “阿黄!……”洪莲和几个小孩子还不时向后打望叫唤一声。
' ?- V+ P1 S) Z1 ~& |# n ……- c+ s, Z5 q' S4 y" [0 O
德明也向后打望一眼,对大家后面的议论作出肯定:“不会。阿黄是优秀的军犬,它得到了主人的命令,又上路入了队,它决不会中途逃跑不来的。大家放心吧,它是去共和石、将军岭处理事去了,它会回来的!”2 N) ~9 ?2 s, D3 }$ T x; N/ g
阿黄爬上共和石了,它不跟上面的游人在一块,龙脊山认识它的人叫它一声,它最多摇两下尾巴回应,多摇一下也没有。它绕周围四处,全神贯注嗅嗅,从共和石去了将军岭,又从将军岭去了翻梁坳,再从翻梁坳转回共和石,共和石又去将军岭,将军岭又去翻梁坳……如此三番五次,独自专注追寻什么,又像已发现了什么……+ h7 s8 X n/ A, t1 Z6 _
“共和石、将军岭那方山水,是阿黄从部队回龙脊山后的归宿地。”德清边走边说,“学校它只偶尔礼拜天去去,还多是夜校上课时见到它,去了也不久停留,有时同我们靠近亲一两下子就不见了。它一般不去扰农户家,村头也少去,共和石周围群众有了它好吃的,还不时有人送上共和石去。见人送食物,它不会马上过去,它只认准这个人,看送东西的人离开了,它才会过去。这狗,不是普通的狗,比人还精灵!说它是狗谁都不忍心。洪莲还多次专程去过共和石和将军岭,既去送食物,又去观察过它,我们后来也想引它住学校,我还专门安排后勤为它在食堂房边砌了一间小屋,它一来我们又引它去那间小屋,安排好食物。它却不呆呢?你说这学校食堂有的是它需要的,它却不愿享这份清福。不知是它担心在这里会吓了学生娃娃,还是共和石那边有什么特殊的魅力,还是有特别的期许?就连莲蓬岭有伙伴它也少去,陶醉在共和石这方山水里做条‘野犬’……”
& O# g. b6 q) I i8 C “生灵特有的敏锐,我们人还真是沒法看懂它!”德明认真聆听,津津乐道,又一边饶有兴趣地五指不停地抓抓胡须,他突然大吃一惊,极其神秘地对德清说:“阿黄反复寻觅的共和石和将军岭及翻梁坳两道山脉交叉,正是大自然组合成一幅铁锤和镰刀的图案,一个代表天下劳苦大众的天下绝大多数人的意会图腾,一个工农联盟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图案啊!”
$ F8 \1 ~0 o- I6 ^& m# n2 |" c9 k3 u “啊……”一旁听懂了的人都大惊失色……
3 R) u$ K7 L8 z+ u: S “阿黄回来了,阿黄回来了……”孩子们先乐了。; v' s' k- J7 F/ l
不知不觉,阿黄追赶过来了,队伍从前到后,它一个个人靠近摇尾巴或抬头举嘴亲亲……似乎对自己的中途离队失陪,表示歉意,要大家都能谅解它----它就是队伍里这么一位难分难舍、可亲可爱的队员!( z8 l% j, j2 N5 R
“何校长,我来背你一段。你肯定累了?”平等走过来说。
! m( n' E- S6 r. t4 S/ h8 S) f “嘿,谢谢平等!”德清笑着回答,“这阿黄赶到了,还知道累吗?”
5 b5 P6 y$ `4 K9 N8 I- c/ D 德明指了指路边那座小青石说:“德清,当年歇脚的老地方。大家都歇歇吧!”
6 Q8 a. O' _2 c4 b& s! } 大家都围着青石选地方坐下。洪莲从小谭提的食品袋里掏出点心食物和水,各人发一份,阿黄也发一份。$ N: Z. o% e$ v. N! K8 f( M. J) F
德明向阿黄勾两下指头,它走过来了,过去则是蹦过来的……他从头部到背部到狼尾巴,德明深情地爱抚它:也老了……当年解他的绑腿,带人过深涧,炸碉堡……又历历在目啊!* _+ c/ ?7 c. y4 g
“我的老战友……”
7 Y7 n3 H+ t5 f$ I2 }' d 德清指着平等和洪莲,说:“你们的哥哥,当年都在这石头上坐了。我们四位老乡就是在这里相聚认识的。”4 y3 |+ @7 l0 U8 g* h" q% i
平等摸摸石头说:“后来你们就结拜成‘四兄弟’了!”/ X# W: [ N( P8 {7 N. ]3 d' `
“再后来,叫他们‘四兄弟’就不对了。”洪莲说。/ x* l8 w2 m% h( U1 y3 y ?
“说得对,后来德明哥就成了洪莲和我的义父。”
" L6 D5 }* H# k! |. g' f 崖崖伏在徳明的怀里,开心地抢话茬:“我就有了外公,还有了跳跳那小舅舅!”
, ?! l5 g" [& R$ C$ R 大家就都想笑,却都没笑出来。% L3 }; Z4 `5 @ M) {
“德清,我们俩还是兄弟,永远的战友!”德明一本正径地说,“义父只让洪莲去叫吧,你不叫。”
9 Q1 l, {8 F+ j- F2 l R “是,好兄弟!老战友!”德清坐着向徳明敬了个军礼,他一下子爬不起身,否则会站起来,放下手又说:“我们信仰为谋,结兄弟战友在先!”+ `1 c* ?& s# V. @9 H7 D
“说得好!你毕竟是知识分子。”德明感叹,“信仰为谋,结交最铁。我们才有了‘大爹爹’,才有了今天这个大家庭去桂北立碑……”
! c5 d* s. J4 N3 J; N0 X “信仰为谋,我才有了生死战友洪德哥,我才能成为你们‘四兄弟’的候补队员。”小谭感慨道。
" t9 p9 D- R0 x5 `6 q “你不再是候补队员,早已是亲弟兄!”德明捋一把白胡须说,“你是我爹的徒弟,你又救了洪德的命,洪德又去救李花,都在用生命去捍卫信仰啊!”8 ]/ u3 }6 s" }4 @# D
德清心领神会地说:“是啊!信仰的力量无穷大,无法用血缘、亲缘、友缘来比较和解释,血浓于水,信仰浓于血啊!”9 s$ [2 \ w1 r5 |5 L9 h5 o9 N" ]
“血浓于水,信仰浓于血。”崖崖一边说,赶紧掏出笔和纸,记上了这句话。! F) S& j: h' m: i1 p
“我们和‘大爹爹’,就是信仰浓于血的见证,苏维埃新中国的成立,也就是信仰的这个伟大家庭的胜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上为何呼唤‘人民万岁’?”
$ ]1 a1 J; T$ x" b9 b+ [3 N/ U 德清顿悟,紧接着说:“因为‘人民’这个伟大家庭,是用伟大信仰铸就的‘血液’,信仰浓于血,这种信仰的血液一旦形成,打不烂,摧不垮,永不干涸,生生不息,奔腾澎湃……革命斗争、人民战争不充分见证了吗?因此毛主席这句‘人民万岁’哲理很深,人民在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感觉一个人的生命谁都不可能万岁,只有信仰铸就的人民才真正能万岁。毛主席喊出了人世间科学信仰这个最伟大的真理啊!”. k3 \. v4 _- O; a
“啊!”德明兴奋地站了起来,也扶德清站起来,拥抱在一起,徳明拥抱着对大家说:“还是要多读书,像德清多读信仰的书,血浓于水,信仰浓于血,我们开路!”' x+ m& d7 E. a, d. i
2 U! I! K" n4 X* u/ ~ 阿黄继续在前面引路,只凭那张嘴一路嗅嗅……叉道口也能分辩出来,很顺利地找到了通往轿顶山的路……9 ?. E, {2 H2 A& K/ B* k
“真是神奇!可以肯定阿黄从没来过桂北,更没走过这条路,主人离开这里也19年了,它究竟是凭什么来准确找到这条路呢?”德清摇头,不解地说。
# [3 O" H6 ^5 O, R# \* \ 德明也惊讶,大家都惊讶……, w5 @- R3 s; }
“动物的特异功能吧?!”徳明也只能这样说。
/ F' J: u2 o. R' t7 M4 G “外公,这特异又指的什么呢?”崖崖要盘根问底。5 Y6 ~1 _3 S& C; i; Q6 D1 `
“这特异呀,可能就是红军跳崖留下来几十年不变信仰的气息吧!”德清回答。
, F2 g9 ?; u. L6 X; [' _/ m# z. K “信仰的气息,对!信仰的气息!”德明肯定,边说边拍大腿,他又朝前面引路的阿黄喊一声:“阿黄,我们先不上轿顶山,先去拜大爹爹!”7 R+ ]! X0 s1 K+ v) U# `
阿黄听主人有令,急回头,见他们都站着不动了,又见德清指了山下的一个方向,它赶紧回头走,穿过人群又在前引路,并找到了大爹爹的墓。1 C5 d1 u# N2 l6 k2 H' N
墓地的茅屋不见了,说墓也只是一个比人头还深的灌木丛掩盖着的一个土堆,土堆上长出了紧挨着的两棵松树,看得出这是树蔸、树根都连理了的两棵幼松。
: F+ r( Z4 P/ _ v* ~4 d6 O$ ^, ]! t 德明、德清看看远处又看近处,都确认:“大爹爹正是在这里!”
! ]% g9 \' ]3 U; q H) |0 B6 G; x “噗嗵!噗嗵!”两位老人随手扒开身边的柴草,一头跪在了地上。/ w& Y* t0 h: k8 s% }/ g; _
“噗嗵……”大家都扒开草丛跪下了。! X) C8 T" ^4 j, t5 s- B
“大爹爹啊----!德明德清,您的两位红军儿子都回来了啊!还来了子孙一大家子,都来看您来了……”
1 B% R4 f- q0 W E9 s0 V “我们离开大爹爹十九年了啊!但您老人家一直活在我们的怀抱里啊!……”
- _) B2 B3 a7 ]/ x, p. j3 ] 德明、德清和大家,不约而同,都回到了当年跳崖后的故事里……连3岁的征征也知道,眼下土里那爷爷是问明了“苏.维埃”之后,死在他爸爸的怀里的……) N1 H& y7 m+ v6 Y5 M: D
“爸,爷爷埋在土里了,你怎么还能抱着他?”天真可爱的征征在问。" G8 X: R; l, V! B8 I* E2 k
跳跳也问:“那‘苏维埃’三个字是写在哪里?爸!”
$ f8 m. x' T p4 N. C 两位老人都在抽泣、流泪,都顾不上小孩子的追问,只顾擦一把泪水,大声呼唤:: l/ N( e" K! }! E4 K/ {
“大爹爹,您盼望的苏维埃新中国已成立三年了!日本鬼子被赶跑了,国民党被打败了,美国鬼子也被我们打败了!……劳动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了!”3 M: ~1 x q6 Q
洪莲却大声哭诉:“大爹爹啊!感恩您救了两位红军儿子!他们为了您盼望的‘苏维埃’,一直在奋斗着!我是您的儿媳妇,我的一家为了苏维埃新中国,血战拼杀,娘、哥哥、舅舅都英勇牺牲了呀,只剩下我还活着……呜……毛主席一家却牺牲了六位亲人啊!龙脊山为新中国而牺牲的就更多了……”
" s* i3 X1 ^( ~* B 德明说:“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的开国大典高喊了‘人民万岁’!人民,也包括您啊!您人虽不在了,您信仰的血液还活着,在我们身上和人民的身上活着,正像黄河、长江在奔腾着!信仰不死,人民万岁!大爹爹也万岁!”$ u, q5 o' h: n- P* Q3 h
崖崖也站起来高呼:“血浓于水,信仰浓于血,信仰不死,人民万岁!”
) m p+ t# C+ O* B5 ]4 {2 q' N) u 跳跳、征征也跟着喊口号了! W/ J- t8 f# x1 l
大家都陆续从地上爬起身,跟着高呼口号!
% {% O$ b3 Y- z2 | `4 X! a! R 阿黄也激动不已,“旺旺”起来!3 b1 I9 q! v; N, a ]: b; B
……
5 J1 K/ \; q% n, ]6 Q+ w4 E% f K- D, C5 z/ o
一家子在附近找到农家落宿。在桂北先定制的石碑也送过来了,碑文稍作修订,后面加上一句口号:3 g( L& B# l" R0 M! g6 D
! V5 k! I; S, f6 _9 N& J4 R% i
血浓于水,信仰浓于血,信仰不死,人民万岁!0 j+ R9 ^8 {& R+ `. J" \5 ]
0 y! [4 ]7 k6 @( u: @* g0 q
把立碑人“李花”的姓名加上黑框,后代还增刻平等和小谭的姓名。
7 M U# q2 X' L8 o 墓地作好了修整,墓中央保留了那两棵连理松,两棵青松业已初显苍劲……
% F$ E z& f1 F) W! X6 F5 M* H$ F “大爹爹之墓”成了轿顶山下一道风景,碑上刻有人民期盼“苏维埃”新中国的故事,有红军长征为信仰、为新中国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奋勇跳崖的故事……
0 k8 l8 t# q4 E! c. M8 v; W2 T
- m( x: Y8 M1 F) V$ K& p 在群众的帮助下,德明、德清又带一家子找到了自己跳崖的位置,还找到了大爹爹先前说的跳崖壮士最后留在地上“苏维埃”三个字的大概位置……大家激动之余,发现神奇的阿黄却躺在这个位置不愿走了……
- G/ _( u* b# Y! `1 G “阿黄,我们现在开始上轿顶山!……”
, O# [2 { k% q 听德明蹲下身一边抚慰一边说,它爬起来了,抬腿在一旁撒泡尿,留个记忆,又在前引路上山了……# _& v1 m- q. T4 K- P" q
轿顶山上,大家都在追索红军当年打胜阻击战之后被困的故事……黑头发在悬崖上,飘成一团团青紫的火苗……
' x, M7 u% G7 P; x7 J1 }+ r 大家都全神贯注听德清绘声绘色地描叙……
3 V0 w$ Z. F m; ^6 X. b 突然,“哔”地发出像哨声,一支金黄色的箭,从人群中向悬崖和远方射去……& c: x/ n7 o! @& K# d
射去…...5 z: ]3 J2 ]9 D" e, K* J
4 \1 H5 ]; u$ h
3 J1 A0 B' x2 q/ F2 w. Y6 N/ N
9 b( ]$ r' L' }
2022年,虎年春节脱稿。" t, k" [! E8 {1 T4 H% _0 w, { W7 f
. D! T8 _# x2 ^8 l2 B, J% k% Z2 k+ t, O2 T* h a4 q5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