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查看: 128861|回复: 2
收起左侧

徽派建筑 · 湘南范本——探秘上架108根屋柱的前世今生

洁如~清风 发表于 2024-4-6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 J6 S7 k) i作者/赵娟( @$ a, y8 J. |5 b, |) l
! K7 c" V6 d+ n1 V' `
      耒阳古村上架108屋柱迎来了第一缕晨曦。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整片民居以高墙围起,错落有致的四排大宅,在远山晨雾间勾勒出清代湘南建筑的风骨。. H2 S! e. U6 S$ k, W! h

- M6 N- b: ^  U

阡陌纵横的古宅巷弄间,六米余高的屋柱撑起一组木雕楼群,木雕楼里住的是家族闺房小jie。虽已是残垣断壁,但依稀可见当初的雕梁画栋、别有洞天。+ A; ^8 U; f8 I) d: [9 r3 N

9 p, [+ x* R" N) b9 n5 h+ a  E0 {      上架108屋柱位于原上架乡下庄村,清朝光绪年间所建,有徽派建筑·湘南范本的美誉,由清盐运使陈其棣(字乐棠)出资、其子陈志炳(字子麟)所建。《陈氏政公房谱》记载,该建筑群“木石之匠数百人,赋楹桷之材数千章。”虽是概数,却可见当时建造的空前盛况。1 T4 Q4 X- I/ ?7 m

108屋柱主结构为左右两纵四排结构,湘南民居里典型的徽派风格建筑群,采用了砖木石结构,木雕、石雕、砖雕“三雕”完美组合,雕工细腻有层次,与建筑整体配合精妙,承载着儒家文化的和合之美。
- Y0 [, Q7 D9 ]$ Y- n# {' {

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湘商巨贾,都将家族荣誉与故乡情感寄托于建筑本身。通过这些符号,体现这个家族对文化、对艺术的追求,甚至这个家族所在的时代、所在的地方的山水人文。4 F3 \9 ?2 A- [

定居于此的陈氏先辈,他们依山建屋、傍水结群,利用流动的淝江水和猴憩仙丰富的山林资源,将居所与自然融为一体。青砖白墙、飞檐翘角、高墙大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建筑与自然融合为一幅泼墨山水画卷,自然养成的风水宝地。一如《陈氏政公房谱》中记载:今皇上(清光绪帝)十有一载,公奉命相地之宜与宅,五里外其山则耸然,而丰起水则潆回……”。& k1 x$ q; l4 a" n/ R

建筑群的内宅风水,也颇有讲究,四合房围成中央天井,屋顶斜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寓意“水聚天心”。四水归堂的布局,剪出迷人的天幕,正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亦是“财不外流”的本意。# r8 L4 @3 R9 k3 ^! l- g, n

族谱是记录一个家族迁徙发展和文化精神内核的历史记录。从《陈氏政公房谱》等族谱史料寻根溯源,探寻108根屋柱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发现其建造的时间轴:陈氏自宋历经三次规模迁徙,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到下庄(清时水埠驿站)选址相地,经两年筹建,即1887年正式开工,工期历时十三年,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落地建成。
: X6 j( z. R3 j( h9 O; p3 K

出资人陈其棣官拜从三品,为清代从三品官员盐运使,例授通奉大夫(从二品官员)①。其兄陈其楷则是诰封的通奉大夫;其长子陈志恩为正五品的奉政大夫;二子陈志炳(陈子麟)主要在家侍奉双亲,故无官职;三子陈志良为中书科中书,学识渊博,《子麟先生肇造百禄堂记》则由其亲自撰写。4 J$ m$ ^$ Q9 B6 o( C# n1 p& w/ T

主建人陈子麟一生兢兢业业,在房屋落成的前五年(即1895年)去世,年仅47岁。引用房谱《子麟先生肇造百禄堂记》原文记载,即“岁庚子十有二月子麟先生五十初度,其殁已五年矣,家君泫然曰,斯堂之建辟草披莱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高度肯定子麟先生对“百禄堂”建设之功。
3 u- D2 W  Q5 }# V6 Y3 s彼时的陈氏家族为典型的清代“士大夫”家族,百年名门望族,文中“百禄堂”亦是指108屋柱的当代名称。住宅层楼叠院、气势宏伟,显示出当时士大夫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宅院采用了“下砖上木”的营造技术,形成了一层砖房与二层木结构房屋的巧妙结合,坚固、实用、美观!! n+ G1 V0 b: b
翻阅房谱后,让人疑惑的是108屋柱究竟是多少根,这与房谱《陈子麟公家传》有些出入。文章记载:“下庄盖以屋计者,约及九十以柱计者,约及一百三十工程之钜……”,由此可看出,该建筑的屋柱约为90根,大工程(不含小工)130个(项)。究竟是108根屋柱还是90根屋柱?: B: c& W5 S! R2 d1 c

陈其棣重孙陈永芳说,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建成之初确实约有90柱,但陈氏后人子嗣繁衍,拓展了建筑面积,屋柱数量有所增加。二是108根更为吉利,也便于记忆,是为概数,而非具体数。“两种可能性,我更偏向前者,因为从我爷爷一代开始,我一直听说是108根的具体数。”陈永芳表示。3 P' a( F+ f) l; n+ W9 c$ O

清朝末年,陈家这一封建朝代的名门望族,也随着时代的洪流而逐渐家道中落,108屋柱更是在战乱中遭受摧毁和洗礼。1944年,日本烧毁大院粮仓,大肆破坏房屋主体;1949年11月,稍作修缮后的大院被国家征收做粮站、供销社、人民公社、医院学校等。同年,陈家后人陈宏洪(陈永芳父亲)率家人搬出大院。
) g" ?$ |* R4 q9 Z% P

如今几经风雨飘摇、饱经岁月沧桑的残垣断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陈家后人代代相传,勤劳创业、捐资助学,也让儒家文化的和合之美在这里绵延、生生不息。108屋柱,正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着新的故事……5 `5 d0 b2 s/ O

( c) ?6 O1 r* Q* m4 i3 A4 a1 Q/ R
+ Z4 v+ {4 x" g  n9 u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陈氏政公房谱》和陈永芳口述。
* J8 [  i+ z% ^2 S- c: H8 ?& c# x8 i+ x8 C) Q

' N$ x6 k- n6 ~, ]作者:赵娟   耒阳市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朝夕义工协会顾问,。。资深媒体人,曾任社会舆论记者、报纸编辑、《今日耒阳》副总编、《文明耒阳》微信主编,新闻作品总量4000余件,先后有近百件作品在国、省、市各级新闻媒体中脱颖而出,曾多次获耒阳新闻工作先进个人、耒阳外宣先进个人,荣获耒阳最美妇女工作者、身边雷锋衡阳好人等。. H4 N+ S4 a/ R+ ?8 }

回复

举报

司马 发表于 2024-4-6 21:1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探本溯源,娓娓道来,读来如沐春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洁如~清风 发表于 2024-4-7 17: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 发表于 2024-4-6 21:18
  L+ U8 ^  F6 U# n/ U文章探本溯源,娓娓道来,读来如沐春风。
7 e, U7 s7 G0 Y
终 不辱使命。
) m7 k0 g" s8 }& F. _/ a6 d, J$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用微信扫一扫
互动赢积分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