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863
- 主题
斑竹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贺新郎·别友
8 A/ Y% ^6 i; w+ F+ \ M9 b, p- c7 ]) S$ V$ I
作者/教员 1923年12月写
6 |5 W# s5 B% I; C, d$ _3 L; r; h7 z( A% R% i' [' q' }: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曾不记:倚楼处?( m5 s8 H9 x3 y3 D1 \/ y7 T4 _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
+ F9 m% f1 E- y5 F
Q6 I, S+ q( H! q& F+ ?2 X1 M( H R7 E4 Z
, o k, q& J6 s* d N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总有些诗词,以其深邃的情感、卓越的艺术造诣和鲜明的时代背景,成为不朽的篇章。7 p9 z6 R# Q4 [" q w% ~+ ~- d
' j5 e9 K6 Q* j: n4 }
《贺新郎·别友》便是这样一首令人感慨万分的词作,它出自伟大的革命家、诗人教员之手,不仅是他个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更是对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深刻描绘。$ U! m3 N- v. y, r$ E6 Q& s
* U' Q: r: t9 m9 B- b: v
这首词开篇便以“挥手从兹去”的决绝之语,奠定了离别的基调。
; I0 D* A. [# y# g/ L1 Y- I# u* x8 |/ M% _9 i& l2 E" l) e
词中的“凄然相向,惨然无绪”展现了离别之际的悲伤与无奈,而“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离别的悲痛。
7 j" r& J- \, F5 `2 D6 O% `; b- u% X3 a1 p
在这里,教员以词代笔,倾诉着与友人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
5 w% H5 q4 r; `3 R0 ~( I: R" {& ^ Q( j0 d8 r7 R6 J8 d: Y4 f
词的下片,教员将笔触转向了离别后的凄凉景象。
9 Y ?( v6 ?2 L5 U
1 F: l7 U- c2 V/ v$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这些凄凉的景象,无疑加深了离别的哀愁。
. j8 ^. R: E4 [7 ]
3 D0 b' z* x$ b" c3 \/ t/ x0 L而“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则表达了离别后,自己将孤身一人踏上漫漫人生路的孤独与无助。
2 k5 d$ t% S# [; A! m1 X
% n6 I: D5 I: g然而,即便在如此悲痛的情境中,教员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 C4 e, D) ?2 ^% p; ?1 ]. D: q# U( _; v
“凭割断愁思恨缕。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
6 L: x) M- P: q) ]- N6 Y; \- @6 a8 U0 e
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员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可以看到他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坚定信念。
( z9 u1 p8 f7 t- L8 m: [
) R4 ]+ E9 D- g( a' p3 X7 {这种信念和理想,正是他能够在革命道路上不断前行、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 x8 i, ~! d
& [+ T+ }- |: |2 c3 u, {' Z
整首词以“重感慨,泪如雨”收尾,既表达了教员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展现了他对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感慨。
& [- b6 e' Y: j* C0 c+ H2 ?# L5 V3 }- T5 ?
这首词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精湛的诗篇,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教员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理想。. ]1 s8 H, C5 v+ l+ Z
8 c0 I. y' N% @; a' l/ {8 e在今天读来,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激荡人心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