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贺先生 于 2024-4-18 12:14 编辑 / b7 q# g- z9 H( x& m% B/ @/ i9 x) d
7 i6 ?" U/ P! U 作者:尹红芳
2 b5 ^* \+ l4 l7 r N
l6 Q+ F9 H/ w/ k" }, k频过多少千秋意,感慨依依望断云。8 S ]! J3 |2 V
大浪淘沙里锤炼后的肖聪成, \6 ^: z3 ^0 \' q6 X o: a' z: I! i
在危机中找到了希望之光,
- D4 I' x: v2 j/ P0 E" {4 s那是苦难的力量。
- g3 U8 m$ K' O% u& {5 z
: W/ a: c5 ~/ A( ` 在梁成富工作坊的走廊上,肖聪成用力地拧着衣角的雨水,他全身湿透了。雨依然没有停歇,肖聪成冷不丁打了个寒颤。站在一旁的梁成富给他递了支烟,眼神中交织着体恤和敬佩,对肖聪成笑道:来一支,暖暖身。
3 l: L% J, l1 c 肖聪成连忙谢过师傅,接过香烟,点燃后猛吸一口,这才仿佛缓过劲来。良久,他才喃喃道:我准备变卖外地多处产业,要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蔡伦竹海”的运营。他想起了自己创业时最为低迷的一年。那一年,他领着一支小小的维修施工队在市场大潮中艰难打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们的窘境:一位台湾富商做工厂移交,移交前,请了肖聪成负责的维修施工队进行维修,工期结束拿到钱后,富商还想在某一处加固,肖聪成二话没说,带着员工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无偿帮助富商完成加固。两年后,富商找到他,指定由他的公司承包新厂装修,那一次,肖聪成赚了三百多万,走出了创业的低谷。; W$ O+ g! Y/ K6 n3 O3 f0 i
肖聪成相信,以他的坚守和诚信,一定会迎来新的转机。
+ m! K h' R" R0 T 何况,他是吃过苦的,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起起伏伏,让他明白,人生没有坦途,苦难经历,也是人生的财富。2 g% ?+ \7 I& o% x' r" n5 T
1973年出生的肖聪成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因为贫穷,父亲没进过学校,母亲也只有小学学历。在肖聪成的记忆里,养猪卖猪,成了维持一家人生活的所有经济来源。
) G# k4 s9 _2 P* R% y( G 从小,肖聪成便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自立自强。
s( V' `0 h; \3 `; u. H3 |小学四年级,肖聪成在全乡镇的数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奖励八块钱。肖聪成拿到奖金的当天,就跑到集市,给母亲买了双鞋子,他想起了母亲生冻疮溃烂的双脚。$ j: I$ q! S$ C* @2 K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肖聪成每天凌晨五点起来,跑到路灯下看书。到初一时,成了班里少有的近视眼。后来也因为近视,让肖聪成无法报考中专。% A6 E' w& l5 H) [
肖聪成在家排名老四,上面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沉重的负担,把家中的父母亲压得愁眉苦脸,也把懂事的肖聪成的学业之梦,压得支离破碎。0 B1 P6 e d. i$ m9 V0 \
初三毕业那年,为了减轻家中负担,肖聪成走上了打工之路。( |! Z0 x/ B8 ^
多年来,肖聪成一直记得那个寒冷的晚上。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朝着几十里路之外的亮源乡桐木村奔去。一路上,山里呼呼的风声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让16岁的肖聪成有些毛骨悚然。小时候,他就听老人们说着这路上发生的“妖魔鬼怪”的离奇故事,虽然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但夜半阒无一人的寂静,让他内心难免惊慌。他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在狭窄的山路上奔跑,实在跑不动了,才渐渐放慢脚步。他一边抑制着内心的恐慌,一边给自己打气鼓劲:“只要能走出这片大山,就能改变自己命运。这点困难,算什么呢!”他安慰着自己,心里多了一丝亮光。肖聪成要去的地方,是堂哥郑菊华家,他听说郑哥哥从广东打工回来了,既然自己不读书了,就想跟着表哥,去奔个前程。3 N8 D3 m5 H4 d9 f6 H! Z+ ~( G4 ?2 E
堂哥一家被肖聪成的坚定决心所打动,答应带他去广东谋个生计。肖聪成的父亲对年少的儿子有些不舍,电话里听说了这事,连夜里赶到亮源乡,给他带去几件厚厚的衣服。接过衣服的肖聪成心里暗暗发誓:若不出人投地,绝不回乡。0 @$ }- Z& T1 A4 p, s9 `% |6 {
第二天,肖聪成跟着表哥踏上了在他记忆里如“猪笼子”的绿皮火车。一路上没有座位不说,“挤得脚落不了地,人都挤蠢”,多年后,肖聪成回忆当初这一幕,依然哭笑不得。
' x. u+ p, L- F1 a 可是真正的磨难,还没有到来。接下来的遭遇,让肖聪成明白,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挫折和苦难总要必不可少的。
# a: N0 m9 C% _8 P$ }! }4 C9 {9 m肖聪成的第一份工作,是卸水泥。上班第一天,肖聪成就接到任务,同组的七个人去船上卸下120吨重的水泥,装到翻斗车中,然后,将其一包包搬下来,堆进仓库。从上午十点,忙活到晚上十一点。为了加快速度,工友们一边搬一边扔,期间,偶尔有水泥袋破损,水泥灰朝四面八方飞溅,水泥袋上的灰尘更是随处飞扬。当时,水泥工还没有习惯也没有条件戴口罩防护,飞溅的水泥灰,毫不留情地溅进工友们的头发、眼睛、鼻子。眼睛里进水泥的工友,被伤得忍不住嚎啕大叫。更有甚者,大家鼻子里的水泥灰都凝固了,成了水泥块。最痛苦的,是每天晚上收工回宿舍,浸了一天水泥的脚板,疼得着不了地。
* B/ [0 \: j y7 |4 _苦苦干了一年,肖聪成带着1460块钱回家。那是1991年,对于家境贫寒的肖聪成来说,俨然是一笔巨款。“兴奋得两个晚上没睡着。”每次和人介绍自己赚的第一桶金,肖聪成都有些兴奋。
, m1 \" c( l/ ~) }! ~& Z 1992年,被传闻很能吃苦的肖聪成被一好友盛情邀请,换到轧钢厂工作。据说因为工作量太大,当地人都吃不了苦,老板便派人专门去找家境贫寒能吃苦的年轻人。因为待遇比水泥工高,肖聪成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1 t8 O/ _$ t& Z4 U1 R6 |7 Y& I 在轧钢厂工作,被烫伤是常有的事。最严重的一次,轧钢沿着道口轨道跑偏了,沿着肖聪成的脖子,一直扎进大腿根,深达一厘米左右。为此,肖聪成在医院治疗一个多月,仍不见好转,后来,轧钢厂的老板四处求医,在农村找到土法膏药,才治好了烫伤。- d0 k' o$ A J% d; c
后来,肖聪成又陆续做过车工、焊工、油漆工,搞过运输,做过多年木匠。因土木手艺精良而闻名遐迩,加上多年的积累,2008年,肖聪成创办了广州聪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7 @0 W( f! p9 N8 [' F; k2 y" B. `
, |! r( m* E3 G0 ["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