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路在何方 ——让农民能在农村生存与生活 看过不少农村的视频与文学作品,怎就一个惨字了得,但多是只提出问题,鲜有解决方案。青壮年极少在农村,农村更像一个缺乏护工的养老院、托儿所。农民工在城里呆不下,农村留不住,不断地徘徊在农村与城市边缘。农村以孱弱的肩膀担起农民工育儿与养老这二座大山。让儿童最需要父母守护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老年最需要儿女承欢膝下的时候,儿女不在身边。农村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许多农村落后地区更似贫民窟。 大山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却没有人植树造林,我们得花巨资从人口密度超过中国的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家乡大量的田地抛荒,我们得从美国与俄罗斯等国大量进口大豆与玉米等农产品。水果店的水果价格居高不下,农村的水果树却难成林。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党政机关都在城镇,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农村成了一个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地方,集体所有成了集体掠夺。国人就跟我们的文字一样,个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的爱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圆,越往外爱越弱。对一个没有强制权力的集体,只想掠夺再掠夺,有用没用,先抢到碗里来再说。 解放以来,农村只有在五十年代对农民有吸引力,当年我们村里不少父辈放弃城里工人的身份,纷纷返回农村。只因为农村更易吃饱饭,家里有田、有地心不慌。大集体让我国经济到了破产的边缘,农民天天为集体劳作,却没办法解决温饱问题。承包到户后,当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 我们村九百多人,平均不到三分田、二分地、一亩山,这一点资产对任何人来说就是鸡肋。城镇土地国有化,不会影响土地财政与税收。把农村土地所有权还给农民,并允许流通。让土地成为一种财富,成为另一种货币,让想种田的多买点田做农场主,让林业专家多买点山做林场主。专业的事情,让专家来做,农民只有对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才会倍加珍惜,让部分农民能在农村生存与生活。 打破城乡壁垒,大兴廉租房与公租房,让部分农民能安心地在城市生存与生活,让每一个公民在哪,哪就是他的家。中国能有今天的盛世局面,靠的是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财产私有制的功劳。 国家退出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角色,抓大放小,管得到才管,管不到的让农民自己管。取消公私不分的集体所有制,让农民拥有土地而更加富有。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赠送《环境保护活动计划书》 * j! T. R" ]+ |) p4 s/ `8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