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鹿岐峰逐红日感怀 最近工作之余,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我和友人称之为下班后的活动。有时是兴致勃勃地跑上几公里;有时是闲散地绕耒水河畔吹河风来回踱步;有时是悄悄溜进小区院子零星地做些投篮训练。倘若天气良好,活动必定是要安排的。今日雨后初霁,午后的金色阳光洒满机关走廊,斑驳的树影摇曳黄白墙上,是秋日里的温和浪漫。今日的活动是登鹿岐峰追逐这份独有。 傍晚的东江,人流车流络绎不绝。劳累一天的人们踏上归途,金色的火球更是摇摇欲坠了。友人驱车穿过拥挤的街道、分岔的小径,绕过静谧的小镇人家、田野绿地。后视镜里高楼林立,眼前却炊烟四起,这一路平淡的风景,我看得入迷。而后鹿岐峰的身影映入眼帘,一座并不高挑的小山在平地里多少有些出奇。我看到山腰的古典建筑群和一座现代式的铁塔,峰顶处似乎是一处望远的天台。我催促友人得尽快了,因为彼时峰的对面,耒阳城上空这娇羞而懒散的太阳正在渐渐隐匿,她向上铺开了淡淡的金黄的云霞而坐落在浓浓的青雾里,这青雾甚是嚣张了,他以水墨的格调给小城染上底色,不断吞噬着柔嫩的余晖…… 眼看目的就要泡汤,我们有些许着急,好巧不巧的是在分岔的路口转错了方向,小小的山路蜿蜒而上,掉头已实属不易。友人说路途或许是相通的,固执地关掉不断提醒我们修改路线的导航,坚持沿路而行。于是误入了山腰的这片古典庙宇——悠闲散步的路人,虔诚默念的僧侣,安详而宁静。在这里,我们虽真诚祈祷而事实是路途已尽。车窗打来微弱的光芒,我愈发着急,连忙下车掏出手机记录这瞬眼的光景。我站在历史悠远的古典庙宇,望着热切而规整的现代化钢筋楼阁,匆匆拍下几张穿越时空的合影。 ”只能掉头了“,友人说,“放心,时间还来得及!”我将信将疑,我们本就登上并非属于我们的舞台,演出并非属于自己的风景,差错再所难免吧,所以迷途亦是前路。对于我来说,用手机留下这浪漫的剪影已心感知足。 崎岖的上山之路并不好走。酷暑已尽,秋风捎来凉意,越是接近山顶,这飒飒而来的晚风越是撩人沉迷。终于抵达峰顶,我又连忙下车,拥抱这肆意而无形的馈赠。我走到望远的天台,极目追寻那一抹微弱的金黄,而劳累的太阳和劳累一天的人们一样,舒适地躺在地平线为她铺好的青色温床,她笑而留下半边残影。我想,这轮朝夕相处的太阳是昏暗亦是明亮,就像由这日月流转给我们带来日复一日的光阴里,同时镶嵌着困顿迷茫、欢喜忧伤……我极目眺望这广袤的天地——青山绿野、城楼街巷、蜿蜒的耒水绕城奔流向北。我既感到熟悉而又全然陌生了,那里是哪?是我常走的路吗?是,那里是火电厂,那里是码头烟火——闪烁着即将入夜的灯光。我久久凝视,为没能在鹿岐峰顶看到日落而感到惆怅,我又欣然窃喜,因为热烈过后终于迎来休憩——小城的人们和青雾下的山山水水。 此情此景,作一小诗谨以为记:“青雾霭霭鹿岐峰,耒水长天泛朦胧。苏仙遇歧引鹿来,不惧迷途开前路。”如此美景,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天地之间,我们犹如小小蚂蚁,我们偶然看到惊鸿一瞥,以为那就是本质的美,其实在我们极其有限的眼界里,超脱总是难以实现。罗翔老师说:“风景太美,不敢独享。”所以像个俗人一样,看到美景就想与重要的人分享,我把图片分享给想分享的人们,希望看到这美景的他们,也能透过树枝摇曳想象到山头凉凉晚风;希望他们不论工作繁忙与否,依然能怀抱一份"多余"的欢愉和勇气。 下山的路很顺畅,我们毫不费力地到了山脚。我又想,现在的爬山多少失去了些爬山的味道,我们坐上缆车或是车辆直达山顶,匆匆拍下几张照片纪念和应付所谓追寻之旅,我们那么用力地试图记录,这一帧也如梦似幻的真实地永远逝去。我们的身体未曾体会攀登的艰辛,亦收获不到满溢的喜悦! 穿行在这华灯初上的乡下小镇,车窗不断吹来夹杂着烧秸秆和草堆烟味的风。我说这是“烟火气”,是生活的味道。是啊,我们要日常地上下班,而此时此刻,要回去做晚饭了。 ! _2 E+ ]. }1 \3 Y6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