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自成 耒阳,这座千年古县,因耒水而得名。悠悠耒水蜿蜒南来,穿城而过,千百年来养育一座古城,守护一座古城,也见证了这座古城的荣辱兴衰。 中国的大多古城一般都依水而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也是城市的血脉。有水自然离不开桥,但耒水紧傍耒阳城区的这段河面,千百年来一直无桥梁。两岸人们往来均需渡船摆渡过河。渡口设在水东江处,称水东江渡口。民国20年,耒安公路建成后,又在现今的耒阳二中河滨设汽车轮渡,专为汽车摆渡,称耒阳渡口。在金南17队的河滨,也就是现今的鹿歧峰大桥的位置还有一个易口渡,耒阳话读丫(ya)口渡。清人李渔的耒阳八景有诗曰:易口渔翁乐融融。 渔翁捕到鱼后幸许的确能乐融融,但渡船摆渡绝不会是一件乐事。当汽车颤微微地上了渡船,在滔滔河水中摇摇晃晃向对岸驶去,渡河的人除了提心吊胆外估计是没有别的心情欣赏风景的。更何况一条渡船一次只能摆渡十几个人,轮船也只能载一两俩车。因此渡口经常是人车排起长龙。遇上洪水暴发,水位上涨,就只能“罢渡”了。此时此刻,人们只能望河兴叹!耒阳渡口是“耒安公路第一关”。 修桥!修桥!唯有修桥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于是,勤劳勇敢的耒阳人民要在这滔滔耒水上干一件闻所未闻的大事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二十周年,国民经济十分薄弱,耒阳县财政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要建一座大桥谈何容易?可是,人民群众建桥的愿望呼声高,领导干部觉悟也高。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那也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并无雄厚的经济实力,并无高新的机器设备,大桥从动工到峻工,居然只用了十个月时间奇迹般建好。1970年12月26日,县城举行大桥竣工典礼,在一片口号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小车、客车、货车排成长龙,徐徐从桥上通过。桥两头人山人海,欢呼声响彻云霄。从此,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峻工后的耒阳大桥,全长533米,桥面宽10来,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桥面车道为碎石铺面。就是这样一座大桥风风雨雨屹立于耒水之上整整44年。44年,近半个世纪的春华秋实,44年,近半个世纪的荣辱得失。耒阳大桥见证了沧桑和繁华。耒阳大桥一路高歌猛进,它承载古都人们走向辉煌。 可惜,它渐渐老了,伤痕累累,它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尽管耒阳人民对它有不可割舍的情结和眷恋,但它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2014年9月24日,随着一声巨响,尘土漫天,耒阳大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以悲壮的形式告别了爱它敬它的耒阳人民,从此深深印刻在耒阳人民的心目中。 从此,耒阳大桥称为“老大桥“。万事万物,有破就有立,老大桥拆除了,同时新大桥的筹建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2011年9月,第38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最终确定在老大桥的原址建设一座31米宽的新大桥的方案。 2014年3月1日,市委书记彭玉明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正式向全市人民宣布:“耒阳大桥改造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2016年10月1日耒阳新大桥建成通车,这无疑是耒阳发展史上最让人欣喜的、最重彩浓墨的一笔;这无疑也是这一年耒阳人民给伟大祖国最好的国庆献礼。 新大桥建成了!新大桥总长471米,其中主桥长317米,两端引桥长154米,桥梁宽31米;新耒阳大桥桥面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桥面中间为双向六车道,每侧还设计了2.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2米宽的人行道和0.5米宽的护栏。这是目前耒水上最宽大的一座桥梁,在全省桥梁排行榜上也能位居前列。 新大桥建成了!彻底解决了我市城东城西的交通瓶颈问题,大幅度提升了耒阳的城市档次和品味,将带动水东江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市大城市战略垫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大桥建成了!欣喜若狂的市民们纷纷涌上大桥,或三三两两手拉着手沿着桥面走上一段,或三五成群伫立桥上观看风景。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憧憬美好的未来。 新大桥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承载着幸福和喜悦。今天,我们为大桥自豪,今天,我们为大桥欢歌。大桥之歌,歌唱繁荣富强!大桥之歌,大桥之歌,歌唱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