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 O& F1 _1 ~! a$ k$ F: a 我在李家姐妹那里住了十几天,终于在石岩镇水田村一家电器厂找到了工作。这是一家港资企业,据说有七十几个分厂,石岩的这个厂子几乎占住了水田村背后的一座山头,据说当初为了盖这个厂房就花了四亿港元。 这个电器厂招六名仓务员,当天来厂门口面试的就有六七十人。还有和我一样从三和职业介绍所推荐过来的十几个人。所以,当时厂门口黑压压地站了近百个人,大家都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招工名额只有六个。 我们都是中午去的,他们原本一点半上班,等到两点多,两个人事小jie才袅袅婷婷出来面试。一位身材婀娜,面容娇好的人事小jie叫大家排好队,把双手朝前伸开。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感觉有点不尊重人,可是这段时间在外遭受的迫害太多,只有进了厂才有保障,所有的人都乖乖照办。两个人事小jie像检阅士兵的将军一样从面前走过,眼睛却只盯着“士兵”的手指看,凡指头焦黄的一律不要。大概招的是仓务员,仓库里严禁烟火。这样一来,一半人淘汰了,剩下的四五十允许进厂笔试。笔试内容十分简单,我得了满分,同样得了满分的十个人留下由主考官亲自面试。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主考官就是仓库主管,姓宋,上海人,我忘了他的名字,我们背后一直叫他“宋江”。“宋江”把考了满分的人逐一叫的面前,问了许多问题,然后确定六个人被录用了,我有幸是其中一个。 我们六个人是同一个部门的,除了一个江西人在水田村租了房子住外,剩下的我们五个人又分到挨着的两个宿舍。没几天,我们几个就混熟了。厂子里没什么娱乐,大伙儿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六个人当中有一个湖北人,涂铁权,我们叫他阿权。阿权个子高大,说话粗声粗气。他说我是湖北麻城的,林彪的老乡。我那时只知道林彪是湖北,并不知道林彪是湖北麻城的。感谢我这个工友阿权,他让我对林彪同志的家乡地址的记忆清楚到了县这一级别。我还记起了清朝十大奇案中有一个“麻城涂氏杀妻案”。看来,涂姓是麻城的一个大姓。 阿权是一老深圳人了,原本在龙华摆地摊做小生意,经常和城管、治安等躲猫猫。有一次,阿权晚上出摊,碰上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损失巨大,这才下决心进厂过安稳日子。阿权说,他在龙华有一次遇到两个查暂住证的。他没有证件,但他是在外面历练惯的,他不怎么怕,倒先要他们拿证件出来看。那两个人拿不出来,不敢对他怎样。事后,他想可能是无业人员冒充查暂住证的人。 剩下的几个人都经历过被查的遭遇。有一个广西人,阿莱,傻乎乎的,被“邀街”抓了两次,幸好都是在派出所就被老乡领了出来。有一个湖南老乡,常德津市人,阿平,这也是一个“混油子”。他个子不怎么高,但长得壮实,一张嘴“花泥鳅”一样,极会说话。这家伙真逗人喜欢,到哪里都能很快混熟,尤其是很能讨女孩子喜欢。他在厂里商店买了几回老婆饼,就和那两个卖东西的女孩子混熟了,每次过去都是“大老婆、小老婆”地乱叫,那两个女孩子也不生气,还笑嘻嘻地,好像很受用。他后来带我认识了厂里很多女孩子。 阿平在龙华有一次也被查暂住证的逮到了。当时,一起被抓的有十几个人,大家都站在路边等收押车过来装人。阿平胆大,走到收缴他身份证那个人面前说:“我的身份证有点问题。”那人就把他的身份证拿出来,阿平猛地一把抓过证件,撒腿就跑。估计那人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形,当时硬愣住了没反应过来,等想起来要追时,阿平已经跑远了。 那个在水田租房的江西小个子,叫易小华,六个人当中数他年纪小,看起来还像个小孩子,可他居然谈恋爱了,和一个看起来同样是孩子的女娃租房同居。原来他俩是同学,我估计他们是在读书时就有些情况了。因为,我们这几个人当中还有一个湖南人,叫赵顺华,我们叫他阿华,所以易小华就不能叫阿华了,我们叫他小华。 小华在水田租房,开始也是没办暂住证的,可是经不住治安队三番五次的搔扰,只得咬牙办了证件,从此过上了安稳日子。说实话,我们那时是很羡慕小华的,小小年纪就过上了“性福”日子。小华很会做菜,在他家款待了我们好几次。 现在,该提那个赵顺华了。这是个奇葩。他戴了副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不过,他也的确有点学问,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他下一楼的塑胶仓拉料,料还没到塑胶仓,在电木部。阿华和塑胶仓那个广东崽吵起来了,阿华劈里啪啦一席话有如美国总统竞选演讲一样,震得广东崽哑口无言。末了,阿华一扭头,拉了空车返回,临行还不忘吟颂了民国徐帅哥的《再别康桥》里面那句经典诗句“我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你们想想,我们空车返回,真的是没带走一片“云彩”。 阿华的签名也是很有特点的,先写繁体赵字里的肖字,留着走字的最后撇笔,三字连写,撇笔最后贯穿三字。当然,顺字华字也都是繁体,不繁体怎能显示我们阿华同志的学问呢?就这难度,不要说学写,就是能看懂的起码也是硕士学位了。阿华这签名当时愣是把“宋江”震住了,“宋江”足足看了两分钟,然后才装作看懂了点点头。当然,那些经理、主管的签名无一例外都是鬼画符一样,凡人都是看不懂的。人事部专门印发各部分头头签名手迹给我们,能看懂的也就是“宋江”那个小巧玲珑的简笔“宋字,一看就让人想起了那个姓宋的上海小老头。宋江梁山的老大,这个也叫“宋江”的小老头在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大。“宋江”平时一般呆在五金仓后面的一间小办公室,我们下一楼的塑胶仓、要从他办公室门口过。这个小老头躲在眼镜背后观察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什么都知道。 阿华这个奇葩好逞嘴强,最喜欢与人辩论。没事时就要与人搞辩论大赛。一段时间后,仓务部几乎人人都知道他嘴利,以后但凡辩论大会,几乎总是他一个人握了话筒。但他这个“金话筒”也有熄火的时候。阿华在深圳关内找工作的时候,有一次被香梅派出所的干警查到了,被带到问讯室。阿华振振有词,说什么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由行走,要什么暂住证?《宪法》规定,公民有自由居住权、迁徙权……话没说完,被问话的干警甩了两个大嘴巴子。阿华倒也机灵,立刻明白了《宪法》所规定的有些东西也只是写在书上罢了。我后来上网查了2003年轰动一时的因查暂住证引发的著名的“孙志刚案件”。这位年仅27岁,毕业才两年的大学生被广州黄村派出所查暂住证逮住送到广州收容所,因为是大学生,“认真,讲大道理”,顶了嘴,结果被收容所的护工指使“仓头”、同仓的人活活打死。阿华显然是比孙志刚多读了几年社会大学,懂得适时闭嘴,否则难保不成为闻名全国的“赵志刚”啊!
/ n5 p; j, Y$ j. E1 g!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