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作者:赵太国' f9 w p2 m; `' n% U6 V
7 K; a8 s& K. d+ M c/ Y
杜鹃啼血,向来是文人墨客笔下哀婉的意象。我却以为,这血色的啼鸣里,藏着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 W8 G; y' @" N8 X
" ^: p0 t: y. G/ l% j那鸟儿立在枝头,胸口的羽毛被自己的喙啄得支离破碎,殷红的血珠顺着青灰色的羽毛滚落,在阳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彩。它啼叫着,声音穿云裂石,不似黄莺的婉转,亦非画眉的清脆,而是一种近乎执拗的嘶吼。每一声啼叫都伴随着新的伤口,但它浑然不觉,只管将满腔心事倾吐给这无情的天地。
% ~- r6 F6 b* g- f
: X& P& X( ^" T! a( ]4 W这何尝不是一种壮烈的抗争?明知啼血而亡的结局,却偏要以生命为代价,完成这场孤独的演出。杜鹃不懂得什么"适者生存"的道理,它只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啼叫,哪怕鲜血流尽。这种近乎愚蠢的坚持,在精明世故的人看来自然可笑,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更高贵的生存姿态?, }! q0 q' g( n
# J$ n. @: Y% [7 O$ T' b文人总爱将杜鹃啼血比作离人泪,我却从中看到了更为深刻的隐喻。那声声带血的鸣叫,多像那些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屈原投江前吟唱的《离骚》,嵇康临刑时弹奏的《广陵散》,布鲁诺在火刑柱上坚持的日心说。他们何尝不知沉默可以保命?但有些声音,注定要用生命来呐喊。& Q5 }) ]0 w9 h! ?# U* F7 {& v+ a/ p
Z- c: |- ~ E$ x9 a: Q: Y杜鹃啼血之美,正在于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当世俗的聪明人都在计算得失时,总需要一些"痴人"用鲜血染红真理的旗帜。杜鹃不懂哲学,但它用生命演绎了存在主义最深刻的命题: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出了自己的本质。
* d, X# y9 d3 S2 G: c8 z9 w0 @) ~3 H+ u
暮色渐浓,那杜鹃仍在啼血。血色残阳中,它的身影渐渐模糊,但啼声愈发清晰。这啼声将穿透时空,在每一个追求真谛的灵魂深处,激起悠长的回响。0 F2 @8 t/ H2 O7 Q2 ^
& B; b8 `4 O7 N' ](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