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80
- 主题
顾问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 K, h" L0 R9 c1 b- t 5月5日上午,我市在蔡伦纪念园举办了“一碗粥温暖一座城”民俗文化活动,迎接2025年立夏节。今年活动以“品立夏粥 探农耕源”为主题,不仅延续熬制传统立夏粥的习俗,还推出“立夏趣体验”“非遗手工体验”等活动,让市民游客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趣味。市政协副主席、市文旅广体局局长陆小勇出席。爱心企业粥面之韵相关负责人及部分环卫工人参加。 活动现场,活动主持人邀请讲述人详细介绍了耒阳立夏粥的习俗由来,增进了参与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f" h. U/ Y% I
品粥香, 享民俗。活动现场,尽管天公不作美雨势绵密,但前来吃立夏粥的群众还是络绎不绝。 立夏当天“俵立夏粥”的习俗 早已成为耒阳人民流传不变的习俗, 并形成了一种独具耒阳地域特色的“立夏”民俗餐饮文化。耒阳作为神农氏发明耒耜之地,其立夏粥习俗根植于中华农耕文明的土壤。据清光绪《耒阳县志》记载,"立夏作羹食"的传统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而民间谚语"吃了立夏羹,石头拉个坑"则生动体现了先民对农时的敬畏——立夏后气温升高,雨水充沛,需及时插秧,粥羹的食用既补充体力,又寓意"拉坑"(开垦土地)的劳作顺利。这一习俗成为连接农耕智慧与节气文化的活态符号。民间也有谚语云: “吃了立夏羹,雷公打不死; 吃了立夏羹,踩烂田边坎。” 折射出三层文化内涵: 自然敬畏:通过食用立夏粥祈求平安度夏,反映对雷雨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身体疗愈:粥的温养特性契合夏季养生需求,暗含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理念;生产祈愿:"踩烂田边坎"既指插秧劳作的艰辛,也隐喻对丰收的期盼,体现农耕社会"靠天吃饭"的生存逻辑。
# @# K/ t2 ~* y1 F; U 耒阳正着力将“俵立夏粥习俗”打造为非遗文化品牌。通过政府主导的公益活动、媒体直播派送,以及文旅融合开发,这一民俗正从地域性活动升华为展示湖湘文化的窗口,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 }2 Z' y9 E8 T7 e3 c" D" P |
|